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0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中国城市污泥有机质及养分含量与土地利用   总被引:99,自引:0,他引:99  
李艳霞  陈同斌  罗维  黄启飞  吴吉夫 《生态学报》2003,23(11):2464-2474
土地利用是城市污泥的重要处理处置方法,其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是土地利用中很受关注的问题。关于中国的城市污泥虽然已有不少研究报道,但不同研究结果之间结论并不一致,且缺乏系统的总结。通过系统搜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城市污泥相关的文献资料,重点评述中国城市污泥的有机质含量及其土地利用问题。通过29个城市污泥组成的统计分析发现,中国城市污泥(不包括工业污泥)的有机质平均含量达到384g/kg,全氮、全磷和全钾分别为27、14.3和7g/kg;有机质、全氮、全磷比纯猪粪分别高出1/3~2/3,但全钾比纯猪粪低1/3。中国城市污泥的有机质含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但氮、磷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研究证明,城市污泥在粮食作物、蔬菜、经济作物及园林绿地上使用,具有明显的肥效和改良土壤的效果。近年来,城市污泥中重金属含量越来越低,这有利用促进城市污泥的土地利用,但中国在有机污染物和病原体的危害方面研究相对较少,对城市污泥土地利用的潜在风险仍缺乏长期的定位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312.
米曲霉LY-128的培养物经硫酸铵分级沉淀,Sephadex G-100 凝胶过滤, DEAE-Sephrose CL-6B 和Sephadex G-100层析手段,获得了电泳纯的广谱有机磷农药水解酶。通过SDS-PAGE 和IEF电泳测得其分子量为62 kDa, 等电点为pH 5.2。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最适 pH 6.8, 在50℃以下及pH6.0~9.5 范围内活性稳定。Hg2+、Fe3+、对氯高汞苯甲酸、碘乙酸和N-乙基马来酰亚胺对该酶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而Cu2+、 巯基乙醇、二硫苏糖醇、二硫赤藓糖醇、谷光甘肽和去污剂对酶有不同程度的激活作用。底物的专一性实验表明,该酶不仅可以作用于含P-O键的有机磷农药;而且也能水解含P-S键的有机磷农药。以甲基对硫磷和内吸磷为底物的Km值分别为52祄ol、236 祄ol; Vmax分别为317祄ol min-1 mg-1、179 祄ol min-1 mg-1;Kcat分别为1152 s-1、650 s-1。  相似文献   
313.
来自结核杆菌的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16.3以九聚体的形式存在.用三种不同的强变性条件(100℃加热15 min,12 mol/L脲或8 mol/L盐酸胍处理4 h)将Hsp16.3变性, 然后通过冷却或透析使之复性,并利用孔径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圆二色性光谱比较了变性-复性前后Hsp16.3的各个层次高级结构.结果显示,变性的Hsp16.3几乎可以完全恢复至天然构象,这表明小分子热休克蛋白Hsp16.3具有很强的自发折叠和组装能力.  相似文献   
314.
【目的】获取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迁飞高峰期内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特征,探索天气雷达解算虫量与高空测报灯诱虫数据之间的关系,奠定天气雷达监测昆虫迁飞的基础。【方法】选取粘虫迁飞高峰日北京CINRAD-SA天气雷达数据和延庆高空测报灯2013年一代粘虫分时段诱集数据,采用Python和R语言对天气雷达数据进行提取、反演、计算、统计、分析及可视化。【结果】6月5日至9日延庆监测点每晚灯诱粘虫数量占比均在80%以上,监测点上空反射率因子﹣15 dBZ到15 dBZ的回波占比90%以上,其中0到15 dBZ的雷达回波数量占比分别为30.7%、42.0%、43.2%、37.2%和25.1%,占比与灯诱粘虫数量占比的变化趋势相同。6月5日至8日,空中回波方向向北,9日回波方向以向南为主,5日至9日,北向回波占比与灯下粘虫占比变化趋势相同,两者间的相关系数为0.95。6月5日至8日北向回波的平均速度接近风速,9日北向回波速度为1.36m/s。天气雷达解算粘虫数量与灯下粘虫数量呈线性正相关,粘虫迁飞盛期一个夜晚飞过北京上空雷达监测范围内(约4 300 km2)可监测的粘...  相似文献   
315.
中国杜鹃花属的新分类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文光 《植物研究》1988,8(3):49-70
本文发表了中国杜鹃花属的五个新种, 三个新亚种及四个新变种和两个新改级的变种, 即毛柱杜鹃Rhododendron pilostylum W.K.Hu, 贵州大花杜鹃R.magniflorum W.K.Hu, 米易杜鹃R.miyieuse W.K.Hu, 睡莲叶杜鹃R.nymphaeoides W.K.Hu, 贡嗄山杜鹃R.gonggashanense W.K.Hu, 小头大白杜鹃R, decorum subsp.parvistigmatis W.K.Hu, 心基大白杜鹃R.decorum subsp, cordatum W.K.Hu, 长圆团叶杜鹃R.orbiculare subsp.oblongum W.KHu;金佛山美容杜鹃R.calophytum var.jinfuense Fang et W.K.Hu;短果峨马杜鹃R.ochnaceum var.brevicarpum W.K.Hu, 短梗星毛杜鹃R.asterochnoumvar.brevipedicellatum W.K.Hu;毛房杜鹃R.praeteritum var.hirsutum W.K.Hu;棕色树形杜鹃R.arboreum var.cinnamomeum(Wall.ex Lindl.)W.K.Hu;粉红树形杜鹃R.arboreum var.roseum(Lindl.)W.K.Hu.  相似文献   
316.
早稻田大学正向生物医学工程学这个大领域的大步迈进。从前“没有医学部”.一直是校内有关人员对医学和工程学合作积极不起来的原因.但现在这一点反而成了优势。  相似文献   
317.
读了《植物生理学通讯》1984年第 3期,石文的“再评杨学荣主编的《植物生理学》”一文后,觉得评文对“杨著”中存在的概念性错误之处还未全指出来。为此,试评一下该书第三章第四节中“光合作用机制概说”这一小节,来说明该书的欠缺之处。 1.93页倒三行;“光合作用也和呼吸作用一样是一系列电子传递和酶促反应的氧化还原的偶联反应所组成的复杂过强,二者根本区别在于电子的来源不同”。这句话前半句给读者的印象似乎是:电子传递是一件事,氧化还原反应是另一件事。氧化还原反应难道能不包合电子传递吗?还有,“酶促反应的氧化还原的偶联反应。是什么意思?实在令人费解。后半句“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电子来源不  相似文献   
318.
蘆苇     
(一)芦苇的形态与习性芦(Phragmites Communis Trin.)又称芦苇,诗经上称它为蒹葭,是我们常见的一种禾本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生长在水灘塘边,沼泽和泛滥地上,在沿海冲积而成的平原上亦有芦苇生长。芦苇的分布很广,在地球上欧,亚,菲,美,澳五大洲都有它的足迹,因此称它为一种世界性的植物。芦属(Phra gmites Trin.)约有三种,在中国境内有二种,一种即上述的芦,另一种是卡开芦(Phragmites Karka Trin.)卡开芦是一种常绿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在我国的东南与西南一带。  相似文献   
319.
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激酶1(serum and glucocorticoid-regulated kinase 1, SGK1)在神经系统激素释放、神经元兴奋和细胞增殖等生理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SGK1也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及细胞凋亡等病理生理过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SGK1可能作为干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键性靶点。本文就SGK1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调控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最新发现的以SGK1为干预靶点的药物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潜力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