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1篇
  免费   170篇
  国内免费   660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21.
目的:探讨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Experimental biochemistry inspection teaching,EBIT)与开放式综合实验设计(Open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 design,OCED)的初步效果,为EBIT教学提供新型选择方案。方法:选择2012届我们所带教医学检验专业的2个班级111例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6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EBIT中予以传统的模式,观察组则采用OCED模式。对比两组实验成绩、教学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ED方式应用于EBIT过程中,可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22.
目的:分析SDF-1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Elisa法检测乳腺癌患者术前及术后血清SDF-1水平,分析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前(69例)血清SDF-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0例)(6406.7±1302.5 pg/m L vs 5217.4±1225.7 pg/m L),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发生远处转移的乳腺癌患者(11例)血清SDF-1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转移者(58例)(7656.4±784.1 pg/m L vs 6169.7±1364.6 pg/m L),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ER及Her-2表达阳性乳腺癌的患者SDF-1水平较ER及Her-2表达阴性者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DF-1可能是预测乳腺癌发生及远处转移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3.
目的:探讨化疗引起的乳腺癌患者肝功能损害与乙肝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及抗病毒治疗在预防化疗引起的HBV再激活中的作用。方法:2006年3月-2010年10月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接受化疗的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患者(包括术后辅助化疗)为研究对象,比较HBs Ag阴性138例和HBs Ag阳性50例患者化疗后肝功能损害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在HBs Ag阳性患者中,预防性使用(21例)与未预防性使用(27例)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后乙肝病毒再激活率的差异。结果:化疗后出现肝功能损害的乳腺癌患者中,HBs Ag阳性患者(31.25%)与HBs Ag阴性患者(16.67%)所占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化疗前预防性使用拉米夫定(4.62%)与未预防性使用(25.93%)拉米夫定,患者出现HBV再激活率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后,HBs Ag阳性患者较HBs Ag阴性患者更易出现肝功能损害,预防性使用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拉米夫定,可明显降低乳腺癌合并乙肝患者化疗后HBV再激活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4.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PSY)及氨基酸序列分析,并构建三维结构。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及其蛋白质序列的理化性质、亲/疏水性、信号肽、跨膜结构域、糖基化位点,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功能结构域和三级结构进行预测分析。结果:PSY基因含1239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氨基酸数为412,为碱性不稳定蛋白;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富含Arg、Leu、Ala、Ser、Val等氨基酸,为亲水性蛋白质;PSY为非跨膜蛋白,不含信号肽,具有多个磷酸化位点,α螺旋和无规卷曲是其主要结构元件。结论:用同源建模的方法构建其三维结构,得到合理模型,为采用生物工程提高番茄红素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5.
单分子荧光检测技术是利用荧光基团对目的分子标记后,在单分子水平成像并追踪分子的构象变化、动力学特征以及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相较于传统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研究手段,单分子检测技术可以对单个分子的动态和特性进行分析,特别是瞬时或偶发性的事件,从而更加深入地挖掘在群体测量中被掩盖的信息.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动物细胞生物...  相似文献   
126.
【目的】从非免疫健康三黄鸡中分离到一株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命名为MDV GD06株,本工作系统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方法】PCR扩增GD06株Meq基因及短末端重复区(RS)序列,进行序列分析,并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进行血清型特异性鉴定;通过接种SPF鸡和鸡胚成纤维细胞(CEF)来判定GD06株体内外的增殖能力;为确定GD06株的致病性,用1日龄SPF鸡进行攻毒试验。【结果】GD06株为MDV血清I型病毒,其基因组中自然整合禽网状内皮增殖症病毒(REV)的长末端重复序列(LTR),Meq基因富含脯氨酸的结构域比参考强毒株Md5多59个氨基酸,与MD商品化疫苗CVI988/Rispens和814株相符,具有弱毒株的特征。在接种CEF细胞96、120、144、168、192 h,GD06株病毒滴度分别为1.9×105、3.9×105、6.1×105、6.5×105、5.8×105PFU,明显比CVI988/Rispens(病毒滴度分别为1.3×105、3.5×105、5.0×105、5.7×105、4.7×105PFU)高(P0.05);接种SPF鸡21、28天,GD06株在鸡体内的病毒滴度分别为740和350 PFU,明显比CVI988/Rispens株(病毒滴度分别为460、216 PFU)高(P0.05),结果表明,GD06株在CEF细胞和鸡体内具有比CVI988/Rispens更快的增殖能力。人工接种攻毒实验表明,GD06株对SPF鸡没有致病性,不引免疫抑制。【结论】研究结果表明,MDV GD06株为国内首次分离的自然整合有REV LTR序列的重组MDV弱毒株。  相似文献   
127.
胡恩萍  李娟  孙坤  张辉 《生物学通报》2014,49(10):17-19
通常认为孟德尔在豌豆子二代得到3∶1分离比的基础上发现了分离定律。参考孟德尔论文,在多代自交确认了子二代1∶2∶1分离比后,孟德尔才根据自己的假设提出了遗传学分离定律。两数和的平方公式架起了1∶2∶1基因型分离比与1∶1基因分离比之间的桥梁,科学地反映了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发生分离和受精时随机结合的数理基础,使测交得以验证数理推论。这反映了遗传学研究的自在逻辑,也体现了孟德尔的成就超越当时细胞生物学发展水平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28.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李属、杏属、樱桃属和桃属的花粉形态,观察结果表明:核果类果树的花粉均为近扁球形,等极,辐射对称,极面观为三角形或钝三角形,赤面观均为椭圆形,花粉粒大小在各属间差异明显。核果类果树花粉属N3P4C5类型,3条孔沟沿极轴方向在赤道面上等间距环状分布,内孔位于沟的中央,完全独立于外壁,孔盖覆不规则的拟网状或脑纹状纹饰。供试核果类果树花粉的表面纹饰由平行条纹或不规则条脊及散落于条脊间的穿孔组成,各属间条脊的排列方式、宽窄、脊洼深浅及穿孔有无等性状上存在明显差异。根据花粉大小、表面纹饰及覆盖层穿孔等的一般演化规律,推测核果类果树由低到高的演化顺序为李属→杏属→樱桃属→桃属,并在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对属间亲缘关系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核果类系统关系的研究提供孢粉证据。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比较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与冷刀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分别行LEEP(96例)与冷刀锥切术(78例)治疗的CINⅡ-Ⅲ级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脱痂期出血量及切口愈合时间。结果:LEEP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3.5±2.6 mL)、手术时间(12.8±1.9 min)分别少于或短于冷刀宫颈锥切组(26.4±3.7 mL;24.9±2.5 min)(P0.01),两组患者脱痂期出血量、术后切口愈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LEEP治疗CINⅡ-Ⅲ级患者较冷刀锥切术治疗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根据COPD慢性气道炎症学说,探讨固本颗粒胶囊对COPD模型大鼠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从而阐明其防治COPD的作用机理,为固本颗粒胶囊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强的松组、固本颗粒胶囊低剂量组、固本颗粒胶囊高剂量组,每组10只,以烟熏及气管内滴注脂多糖的方式建立大鼠COPD模型,予相应药物干预,观察记录大鼠一般状况,至实验结束,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IL-8、TNF-α)的含量.相关实验数据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大鼠一般状况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提示COPD模型复制成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中相关细胞因子(IL-8、TNF-α)的含量水平失衡.在改善COPD模型大鼠的一般状况、病理学改变及细胞因子含量比例失衡的作用结果来看,各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综合比较,强的松组治疗作用最为显著,固本颗粒高剂量次之,固本颗粒低剂量组作用最弱.结论:①.固本颗粒胶囊能有效缓解COPD模型大鼠临床表现及气道炎症,其作用机制在于:能纠正COPD大鼠体内细胞因子水平失衡;②.上述作用,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即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有加强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