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外来植物入侵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本地生物的进化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入侵植物能通过杂交和基冈渐渗等对本地种造成遗传侵蚀,甚至产生新的"基因型"来影响本地种的遗传多样性;通过生境片断化,改变本地种种群内和种群间的基因交流,造成近亲繁殖和遗传漂变,间接影响本地种的遗传多样性.另一方面,本地种能对入侵植物做出适应性进化响应,以减小或消除入侵植物的危害.本地种在与入侵植物的互作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适应进化、物种形成以及灭绝事件,且这些事件不仅局限于地上生态系统,土壤牛物多样性同样受到影响,甚至也能发生进化响应.为更全面地了解外来植物入侵的生态后果和本地生物的适应潜力,本文综述了外来植物入侵对本地(地上和地下)生物(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以及本地生物的进化响应.讨论了外来植物入侵导致的遗传和进化变化与其入侵性的关系,并提出了一些值得研究的课题.如土著种与外来种的协同进化、植物一土壤反馈调节途径和全球变化其他组分与生物入侵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42.
大气CO2浓度升高影响外来植物入侵,研究外来入侵植物和本地植物对大气CO2浓度升高响应的差异,有助于准确预测和管理外来植物入侵。基于封顶式CO2生长室,模拟大气CO2浓度变化(对照和700μmol/mol),比较研究了外来入侵植物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和本地植物异叶泽兰(Eupatorium heterophyllum)形态、生长、生物量分配和光合特性对大气CO2浓度升高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1)在当前大气CO2浓度下,飞机草总生物量、株高、基径和总叶面积高于异叶泽兰,分枝数低于异叶泽兰;CO2浓度升高,飞机的总生物量、株高、基径、分枝数和总叶面积分别增加了92%、41%、60%、325%和148%,高于异叶泽兰的32%、14%、30%、64%和79%,飞机草生长优势进一步提高。(2)无论在高或低CO2浓度下,飞机草根生物量分数(RMF)都低于异叶泽兰,叶生物量分数(LMF)和茎生物量分数(SMF)都高于异叶泽兰;CO2倍增两种植物RMF均降低,LMF和SMF均升高,但这2个参数对CO2倍增响应的种间差异不显著。(3)无论在高或低CO2浓度下,飞机草和异叶泽兰的净光合速率差异均不显著,CO2倍增对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的促进作用相似。上述结果表明,在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的条件下,飞机草的入侵性可能提高,入侵危害将加剧。  相似文献   
43.
从自然死亡的扁刺蛾幼虫分离到一株核型多角体病毒。扁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新分离株(Oxyplax ochracea nucleopolyhedrovirus-Thosea sinensis,OxocNPV-Ts)具有典型的杆状病毒特征,呈单粒包埋型病毒粒子,病毒颗粒(Occlusion-derived virus,ODV)呈不规则的多边形,直径为0.63μm~1.49μm。OxocNPV-Ts能有效杀灭扁刺蛾幼虫,它对扁刺蛾幼虫的半致死浓度LC50为4×106 PIB/mL,是一种理想的生物防治剂。本实验对OxocNPV-Ts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和鉴定。OxocNPV-Ts基因组全长114781 bp,包含124个开放阅读框。它与斜纹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OxocNPV)关系最为密切,序列相似性高达99%。系统进化分析表明,OxocNPV-Ts属于杆状病毒科alpha杆状病毒属(Alphabaculovirus),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n Taxonomy of Viruses,ICTV)的种属划分标...  相似文献   
44.
侯祐堂先生于1919年5月23日生于河北省高阳县,其父是著名地质学家侯德封院士,家境小阜.1935年毕业于北京燕翼中学初中,1939年毕业于重庆萃文中学高中. 1940年至1944年间,先生在重庆大学理学院地质系学习,受朱森、俞建章、黄汲清、张原、李学清、刘祖彝、李春昱、杨钟键诸先贤之教,学养精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