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方法:对外源DNA导入花生变异体的D8代株行进行了数量性状的比较、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①来自D4代同一株行的10个D8代株行相比较,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等性状无显著差异,叶长、果长及果皮厚三个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②单株生产力与其他性状的相关程度不同,与果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主茎高呈显著负相关;③将10个株行聚为3类,结果与系谱图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2.
类成智  韩海燕  刘成伟  赵敏 《菌物学报》2021,40(8):1918-1937
毛韧革菌Stereum hirsutum是属于红菇目Russulales韧革菌科Stereaceae的一种木生担子菌,在我国分布广泛。过去70余年间从毛韧革菌中发现了112种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包括倍半萜类、甾醇类、苯甲酸酯类、苯丙氨酸衍生物以及一些杂环化合物。这些化合物被证明具有抗氧化、抗肥胖、治疗糖尿病以及广泛的抗菌、抗癌症等功效。本文对毛韧革菌中发现的各种化合物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总结,讨论了目前研究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植物水淹适应与碳水化合物的相关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淹会对陆生植物存活造成本质影响, 特别是完全水淹对陆生植物的影响更为明显。水淹对陆生植物最为主要的影响是氧气不足, 这主要是由氧气在水中的扩散速率较低引起的。同时, 在水淹胁迫下植物对光和CO2的获取都会受到限制。所有这些因素都将引起植物生物量减少, 最终导致受淹植物死亡。碳水化合物是植物的能量来源, 与植物在水淹胁迫下存活与否有着密切联系。植物水淹适应性与碳水化合物的相关性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 在生理形态层面, 植物通过伸长生长或抑制伸长生长、地上和地下部分碳水化合物的分配比例不同来应对水淹胁迫; 在另一个层面, 植物通过改变激素、酶和基因的表达, 调整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方式, 从而适应水淹环境。该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对植物在水淹胁迫下生理形态、激素、酶及基因表达诸方面的变化来认识水淹耐受性与碳水化合物的关系, 并就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不同种群小桐子光合及形态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小桐子(Jatropha curcas)9个种群的叶氮分配、光合能力、生物量积累及分配、种子产量等一系列生理及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小桐子叶片的最大光合速率与叶氮在光合机构中的分配系数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小桐子的最终生物量受光合能力和形态特征的共同影响;生物量与种子产量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多数参数在小桐子不同种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种群之间存在遗传差异,但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性不是小桐子种群产生遗传差异的主要原因。与其他8个种群相比,瑞丽种群的各项生理指标、生物量及种子产量均处于较优水平,在今后小桐子的大面积推广及杂交育种时可优先考虑该种源,但对于其适生范围及抗逆能力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外来入侵植物对环境梯度和天敌逃逸的适应进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化假说认为, 在入侵地外来种能发生遗传变化, 以适应新的环境, 最终成功定殖和扩散。种内或种间杂交、遗传漂变、新环境带来的新的选择压力等是促使外来种发生进化的重要原因。在入侵地, 响应来自非生物和生物因素的选择压力是外来种发生适应进化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介绍外来植物如何通过进化适应入侵地的纬度、海拔等非生物环境和天敌逃逸等生物环境。关于外来入侵植物对纬度和海拔等环境梯度的适应进化, 本文在强调表型进化研究应与分子标记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 介绍了一些同质种植园实验和交互移植实验。关于外来入侵植物对天敌逃逸的适应进化, 本文主要介绍增强竞争能力的进化假说和修正的增强竞争能力的进化假说, 及其在理论上和验证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最后, 本文介绍了氮分配的进化假说, 该假说认为天敌逃逸可使外来入侵植物降低叶氮向防御的分配, 同时增加氮向光合的分配。  相似文献   
16.
诊断外来植物和本地种的资源利用方式是入侵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叶片氮(N)、磷(P)含量和化学计量特征可以反映受侵地区植物的N、P吸收能力和限制状况, 为把握外来植物的入侵能力、为本地植物共存或消失的机制提供基础科学依据。该研究以我国西南地区典型外来入侵植物(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紫茎泽兰(又叫破坏草, Ageratina adenophora))及其共存的本地植物为对象, 探讨不同入侵条件下入侵种及其共存的本地植物的N、P利用策略。在云南西双版纳孔明山研究区, 调查了无入侵条件下和飞机草与紫茎泽兰的不同入侵程度(按入侵种生物量比例划分)下的物种数量和生物量, 分析了主要植物的叶片N、P含量和N:P值。结果显示: 尽管群落地上生物量随飞机草和紫茎泽兰入侵程度增加而增加, 但本地植物种数随飞机草和紫茎泽兰入侵程度增加而显著减少。飞机草与紫茎泽兰的叶片N、P平均含量无显著差异, 但均显著高于无入侵条件下的本地植物以及与其共存的本地植物。两种入侵植物的N、P含量均随它们所占样方总生物量的比例增大而升高, 本地植物N含量也有相似的变化趋势。当对比入侵和无入侵两类样方的同种植物N、P和N:P变化时发现多数本地种叶片P含量呈降低趋势, N含量和N:P呈升高趋势。根据叶片N、P绝对含量和N:P值及其随入侵的变化规律, 推测入侵可能提高了植物的N可利用性, 但本地植物仍然受N限制; 入侵植物N:P值总体小于10与其具有相对于N吸收的较高的P吸收能力有关。该研究揭示了西南典型外来入侵植物具有较强的N、P吸收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17.
Ammonia aomoriensis(Asano,1951)和Ammonia beccarii(Linnaeus,1758)是两个形态学易混淆,但被广泛使用并具有重要环境指示意义的有孔虫。通过对渤海、黄海和东海陆架区60个站位表层沉积物的水平分布调查,并连续17个月对潮间带分低潮区和高潮区进行了季节调查,对二者的形态分类、生态分布和环境关系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A.aomoriensis和A.beccarii在潮间带的丰度都有季节性变化,体现冬高夏低的特点,前者一般在高潮区较多,后者在低潮区较多。二者的丰度从潮间带到陆架区随着水深的增加呈阶梯式锐减:平均含量分别达22%和39%;在水深<20m的陆架区平均含量分别降至15%和6%;在水深>20m的陆架区平均含量分别再次降至0.6%和1.4%。统计分析表明二者对盐度和水深的响应相似,但对温度的反应存在差异:在潮间带环境,二者的丰度都与盐度显著正相关;在浅海陆架环境,二者的丰度都与水深呈显著负相关;无论在潮间带还是陆架海区,A.beccarii的丰度都与海水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但A.aomoriensis与温度相关性不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A.aomoriensis和A.beccarii对滨岸浅海都具有优越的指示作用,在古环境分析中,首先可根据二者的含量进行环境推测(潮间带或者陆架浅海),再利用不同环境下本文所建立的线性方程对海水温、盐、深进行大体的估算。  相似文献   
18.
绿豆 (Vignaradiata)种子的吸水曲线未出现明显的“平稳期”。种子萌发 5 0 %的时间和热时间分别为 11h和 11 5度天。在吸胀初期 ,种子的相对电导率迅速增加 ,然后下降。随着脱水时间的延长 ,预吸胀不同时间的绿豆种子的含水量和存活率、由存活种子产生的幼苗鲜重、胚根和下胚轴长度明显下降 ;而且随着预吸胀时间的增加 ,种子对脱水的敏感性显著加强 ;预吸胀种子的相对渗漏率在脱水初期缓慢增加 ,然后迅速增加 ,且预吸胀时间愈长 ,相对渗漏率增加的幅度愈大。结果表明预吸胀的绿豆种子的脱水耐性是逐渐丧失的 ;吸胀的能萌发的正常性种子的脱水敏感性可以作为研究种子顽拗性的一种模式系统  相似文献   
19.
在三个温度(6℃,12℃和18℃)和四个盐度(20‰,25‰,30‰和35‰)完全交互条件下,对中国近海常见底栖有孔虫Ammonia aomoriensis活体进行单个体分组培养实验,每组12个体,实验周期为28d,每两天测量虫体长径和短径、记录房室数目和存活情况,以研究温度和盐度对A.aomoriensis存活、生长和形态变化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在实验设计的温度和盐度范围内,低温对其存活具有抑制作用,6℃时虫体出现死亡早且最终存活率低,而盐度无明显影响;温度对A.aomoriensis长径和短径的生长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01),随着温度升高,生长加快;盐度对A.aomoriensis长径和短径的生长均无显著的影响。实验设计中最适宜的18℃时,两圈房室以上的A.aomoriensis每生长一个房室平均时间3.5-7d,长径和短径的生长速率分别为0.7~1.3μm/day、1.2~1.9μm/day。培养结束后A.aomoriensis的虫体长宽比与温度显著相关(p0.05),与盐度无显著相关,且温度升高,个体长宽比减小,形态更接近于圆形,推测其可以作为指示温度变化的指标。温度和盐度对A.aomoriensis的交互作用在长径的生长中显著,在短径的生长和长宽比中不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室培养条件下,相比于盐度,温度对A.aomoriensis存活、生长和形态变化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000111 生物信息学技术克隆人类神经髓鞘蛋白零家族基因[中]/唐冬生…//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2000,32(4).-364-368 为克隆新的髓鞘蛋白相关基因,将MPZ基因编码区Cdna序列与EST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比较,得到与MPZ显著相似的2个EST,构建成801 bp的重叠群.此重叠群与定位在1q24的128kb Gdna的相似性为100%.计算机分析表明801 bp的重叠群可能存在一个435 bp的阅读框架.在重叠群上设计两个引物与文库载体臂上的引物配对,扩增各种Cdna文库DNAW和巢式PC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