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5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本文报道生物索-亲和素系统(Bas)成套试剂的制备及其鉴定结果。活化生物素BNHs由生物素与羟基丁二酰亚胺脱水缩台而成。亲和素用cMc柱二次梯度层桁法从鸡蛋清中提取。生物素化羊抗兔(b—Sarg)和生物索化过氧化物酶(b-HRP)分别由Sarg和HRP与BNHs反应获得。经鉴定,上述四种试剂均符合要求。通过Abc ELIsA法检测兔抗人Ig表明,用全套自制的Bas试剂所得结果与进口产品一致,其灵敏度可达1:256000以上,超过常规ELIsA水平。现正进行Bas免疫酶法与其它免疫酶测定法的对比试验,并用Bas检测其它免疫反应体系,同时将研制成套Bas试剂盒。  相似文献   
142.
本工作用细胞内记录技术记录了18个蟾蜍离体背根节神经元对其外周突与中枢突刺激的反应。1-2Hz刺激背根和坐骨神经引起的背根节细胞的动作电位参数相同。随着刺激频率增高,30%的细胞对背根和坐骨神经刺激同步地发生动作电位振幅降低、波形分解和脱失;70%的细胞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背根节细胞对背根和坐骨神经重复刺激不能跟随的频率分别平均为126 Hz和323Hz。结果表明,本工作所记录的背根节细胞为A型神经元,其中枢突的直径小于外周突。对上述变化的可能机制,文中也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3.
大鼠尾部痛刺激后脊髓骶尾段一氧化氮合酶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NADPHd(还原型辅酶Ⅱ)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尾部电流致痛刺激后不同时间脊髓骶尾段NOS(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反应变化。同时用FOS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痛刺激后FOS的表达。本文观察显示:电流致痛刺激后15min脊髓骶尾段NOS反应明显增强,持续相当长时间,至痛刺激后8小时才逐渐减弱,刺激后24小时反应强度相当于对照动物。而FOS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在痛刺激后30min起有少数神经元胞核浅染。由于NO极易通过细胞膜以弥散方式作用于附近细胞,激活靶细胞的鸟苷酸环化酶,从而引起靶细胞一系列反应。提示NO可能影响cf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4.
中华鳖幼体呼吸代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利用改装后的Kalabukhov-Skvorstov呼吸器,同时测定了中华鳖在自由潜水状态下的空气呼吸和水呼吸摄氧量。结果表明:在正常生活状态下,中华鳖主要依靠空气呼吸摄氧;水呼吸仅占总呼吸摄氧量为2.68%左右。呼吸摄氧率无显著昼夜变化。  相似文献   
145.
146.
147.
本文报道了在我国四川、湖北和江西省发现的三个β链慢速异常血红蛋白家系的分析结果。三个家系中共有七名成员为异常血红蛋白基因的杂合子,按电泳迁移率可鉴定为G组异常血红蛋白。三名先证者的异常血红蛋白相对含量分别为27.0%,32.3%和36.5%。血红蛋白变型的结构分析,包括珠蛋白肽链的分离,氨基乙基化β链的酶解和指纹分析,以及异常肽段的氨基酸组成和顺序测定,证实其β链第22位谷氨酸被甘氨酸替代,证明它是血红蛋白G Taipei(β22(B4)Glu→Gly)。血红蛋白G Taipei是分布于中国黄河南北诸省的一种异常血红蛋白,迄今仅在中国人中发现。虽然这种异常血红蛋白病并不引起临床症状,但对于研究这种基因突变的发生,以及它的地理分布都是有意义的。本文还讨论了DABITC/PITC双偶合法在测定血红蛋白异常肽段氨基酸顺序中的应用,认为这种微量顺序分析技术具有经济、快速和准确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8.
本文报道了在江西萍乡发现的一例慢速α链异常血红蛋白的研究结果。通过血红蛋白理化性质的测定,异常肽链的柱层析分离,氨乙基化异常肽链用胰蛋白酶酶解后经指纹图谱分析及高压液相层析分离出异常的αT9肽段,一部分进行氨基酸组成测定,一部分直接用DABITC/PITC双偶合法测定整个αT9异常肽段的29个氨基酸的顺序。最后一部分用嗜热菌酶进行第二次酶解,用高压液相层析分离出异常的小片段α70~79,α73~79。同样测定氨基酸组成和用双偶合法进行顺序鉴定。所有的结果均证实本例是α74位门冬氨酸为组氨酸替代,即Hb Q-Thailand(α74[EF_3]Asp→His)。这是中国大陆的首例报道。文中还对血红蛋白的结构分析技术和Hb Q遗传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9.
本文报道了在我国四川、湖北和江西省发现的三个β链慢速异常血红蛋白家系的分析结果。三个家系中共有七名成员为异常血红蛋白基因的杂合子,按电泳迁移率可鉴定为G组异常血红蛋白。三名先证者的异常血红蛋白相对含量分别为27.0%,32.3%和36.5%。血红蛋白变型的结构分析,包括珠蛋白肽链的分离,氨基乙基化β链的酶解和指纹分析,以及异常肽段的氨基酸组成和顺序测定,证实其β链第22位谷氨酸被甘氨酸替代,证明它是血红蛋白G Taipei(β22(B4)Glu→Gly)。血红蛋白G Taipei是分布于中国黄河南北诸省的一种异常血红蛋白,迄今仅在中国人中发现。虽然这种异常血红蛋白病并不引起临床症状,但对于研究这种基因突变的发生,以及它的地理分布都是有意义的。本文还讨论了DABITC/PITC双偶合法在测定血红蛋白异常肽段氨基酸顺序中的应用,认为这种微量顺序分析技术具有经济、快速和准确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0.
通过对N、P、K不同水平的施肥条件下的“秦油2号”油菜植株内含物等与菌核病扩展间关系的研究,建立了27个数字模型,表明总氮、水溶性糖、含磷量、蛋氨酸、精氨酸、含水量与病斑扩展有密切关系,其次是甘氨酸、苏氨酸、谷氨酸、苹果酸和酰胺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