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为了探究A33核心启动子结肠癌特异性及SV40增强子对其转录水平的影响,该研究通过构建A33核心启动子和带SV40增强子的A33核心启动子(eA33)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A33和pGL3-eA33,与内参照pRL-SV40质粒共转染至不同的细胞系中,利用双荧光素酶检测系统检测分析了A33和eA33启动子在不同细胞系中的转录活性。结果显示,A33核心启动子在结肠癌细胞系中具有转录活性低,但结肠癌特异性好的特点,而在其他类型癌细胞中基本没有活性。同时发现,eA33在各类癌细胞中的转录水平与A33相比,均呈大幅度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SV40增强子能显著增强A33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同时减低了其结肠癌特异性。这为靶向癌症基因—病毒治疗策略在结肠癌的生物治疗应用中寻找结肠癌特异性的启动子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22.
摘要 目的:探讨miR-210在黑素瘤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及其可能调控机制。方法:通过qRT-PCR实验检测0.5 μM铁死亡诱导剂RSL3刺激前后黑素瘤细胞系A2058和451Lu中miR-210的表达水平变化情况;在0.5 μM铁死亡诱导剂RSL3刺激的同时,给予antagomiR-210处理抑制黑素瘤细胞系A2058和451Lu中miR-210的表达后,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水平,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lipid ROS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qRT-PCR实验、免疫印迹实验和萤光素酶报告实验明确miR-210对靶分子TFRC的调控作用;在0.5 μM铁死亡诱导剂RSL3刺激的条件下,给予antagomiR-210处理抑制miR-210的表达,同时使用siRNA沉默TFRC的表达水平,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水平。结果:1)在0.5 μM RSL3刺激后,黑素瘤细胞系A2058和451Lu中miR-210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2) 在0.5 μM RSL3刺激后,抑制miR-210的表达可加剧黑素瘤细胞系A2058和451Lu的死亡,同时显著增加细胞内lipid ROS水平;3)miR-210可直接结合TFRC mRNA的3''UTR区域,过表达miR-210可以显著抑制TFRC的转录和蛋白表达;4)在0.5 μM RSL3刺激的条件下,沉默TFRC的表达可以显著逆转抑制miR-210对黑素瘤细胞系A2058和451Lu铁死亡的促进作用。结论:miR-210是黑素瘤细胞铁死亡的重要抑制因子,且是通过靶向调控TFRC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3.
摘要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疾病感知状况、希望水平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肝癌患者126例,采用疾病感知问卷(BIPQ)评估患者的感知状况,利用Herth希望指数量表(HHI)评估希望水平,患者的生活质量经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估。分析肝癌患者BIPQ、HHI评分与临床资料的关系。根据肝癌患者BIPQ评分,将其分成BIPQ≥48分组、BIPQ<48分组,根据HHI评分分成HHI≥24分组、HHI<24分组,比较不同BIPQ、HHI评分患者的SF-36评分。分析肝癌患者BIPQ、HHI评分与SF-36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受教育年限<9年、临床分期Ⅲ期、合并肝硬化的患者BIPQ评分高于受教育年限≥9年、临床分期Ⅰ-Ⅱ期、无肝硬化的患者,而受教育年限<9年、临床分期Ⅲ期、家庭月收入<3000元、合并肝硬化的患者HHI评分低于受教育年限≥9年、临床分期Ⅰ-Ⅱ期、家庭月收入≥3000元、无肝硬化的患者(P<0.05)。BIPQ≥48分组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躯体疼痛、心理健康、躯体角色功能、精力、情绪角色功能、总体健康评分低于BIPQ<48分组,HHI≥24分组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HHI<24分组(P<0.05)。BIPQ评分与SF-36各维度评分呈负相关,HHI评分与SF-36各维度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肝癌患者疾病感知状况以及希望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且二者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疾病负面感知越低、希望水平越高的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相似文献   
124.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具有很强的分泌能力,产酶能力强,属于食品级安全微生物.以枯草芽孢杆菌为宿主菌异源表达木聚糖酶,采用同源重组的方法将木聚糖酶基因连接到载体pWB980上,构建表达载体pWB980-xynZF-2,电击转化枯草芽孢杆菌WB600,获得重组工程菌WB600-pWB980-xynZF-2.对重组工程菌进行单因素发酵条件优化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重组枯草芽孢杆菌摇瓶发酵的最适接种量1%、种龄14 h、装液量50 mL、温度34℃,转速160 r/min、发酵时间192 h.在摇瓶发酵条件下,木聚糖酶产量可达到0.168 U/mL.  相似文献   
125.
目的:考察透明质酸复合微针的制备方法,并选择形态粘度适宜的高分子溶液制备透明质酸微针。方法:测定不同浓度透明质酸溶液的粘度,确定适宜制备微针的溶液浓度。利用聚乙烯醇反复冷冻-解冻的物理交联方法制备透明质酸复合微针,并加入其他辅料考察微针针形的优劣。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优化后透明质酸微针的体外释放行为。结果:10%透明质酸溶液适宜用抽真空法制备微针,聚乙烯醇优化后的透明质酸微针柔韧性更佳,刚性减小,易于揭膜。微针针形良好,不易断裂。体外释放实验中显示有缓释效果,8小时内可释放40%的理论载药量。结论:通过加入聚乙烯醇等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辅料制备透明质酸微针,既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又有较好的释放行为,优于目前文献报道的纯透明质酸微针的性能,可继续优化处方,具有更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6.
说龙     
龙是中国文化的特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我国,从殷商甲骨文出现结构完备的“龙”字,距今已有3000多年,而出现龙的传说就更早得多。相传在“感天而生”的上古时代,有女登感“神龙”生炎帝,附宝感“北斗”生黄帝,庆都感“赤龙”合婚而生帝尧的故事。除了神龙、赤龙外,属于伏羲氏系统的还有长龙氏、居龙氏、降龙  相似文献   
127.
描述了泰国雨久花属Monochoria C.Presl一新变种:窄叶鸭舌草M.vaginalis var.angustifolia G.X.Wang。该新变种与原变种鸭舌草M.vaginalis var.vaginalis都具有类似的总状花序,但前者的叶片为窄披针形,3-7×0.3-2.0cm,叶片宽长比在0.1-0.4之间,叶基部裂片最长不超过2mm,总状花序具花3-7朵,而原变种鸭舌草的叶片较宽,为卵心形或心形,4-9×2-8cm,叶片宽长比在0.5-0.95之间,叶基部裂片最长可达到2cm,总状花序  相似文献   
128.
PCR直接检测龈下菌斑主要可疑牙周致病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应用PCR方法直接检测龈下菌斑主要可疑牙周致病菌与牙周病活动部位的关系,探讨其方法的可行性并探讨其主要可疑牙周致病菌的分布规律。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直接检测龈下菌斑主要可疑致病菌16s RNA保守区域片段。40名受试者包括牙周病患者20人,每人同口取一个牙周病活动部位,一个相对健康或牙周病静止对照部位;成人健康者20人,每人各取一个标本。结果:龈下菌斑5种可疑牙周致病菌在牙周病活动部位的检出率牙龈卟啉菌为86%,福赛类杆菌为95%,螺旋体为86%,中间普氏菌和黑色普氏菌分别为95%和33%,均显著高于同口部位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结论:PCR直接检测菌斑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福赛类杆菌、齿密螺旋体及黑色普氏菌匀与牙周炎活动部位相关。  相似文献   
129.
植物性别决定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述了植物性别分化特异表达基因的分离方法以及近年来在性别分化研究的模式植物玉米和白麦瓶草上性决定基因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0.
为探索大肠杆菌λ噬菌体表达调控元件在链霉菌中的应用,构建了一个链霉菌大肠杆菌穿梭表达载体pHZ1080,并将来自链霉菌FR-008的聚酮合酶(PKS)基因置于其中的λ噬菌体启动子PR下游,得到表达PKS的穿梭质粒pHZ1067。与在大肠杆菌中一样,该质粒在变铅青链霉菌中也受热诱导表达100kD的PKS蛋白;表达的PKS蛋白可由SDSPAGE和Western-blot实验检测到。PKS在链霉菌中的热诱导表达表明,构建的载体也能用于链霉菌诱导表达外源基因。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