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3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5年   4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74 毫秒
61.
在对长尖叶蔷薇和大花香水月季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其转录组数据中共获得23条MLO unigenes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它们之间的氨基酸数量、碱基数、分子量差异较小,多数为疏水性蛋白,平均亲水系数为-0.157~0.190,富含亮氨酸和丝氨酸。亚细胞定位主要分布于质膜中,包含5~9个跨膜结构;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组成。其中,等电点小于7的仅有1条,2条蛋白具有信号肽。这23条MLO蛋白具有15个长度在15~50个氨基酸间的保守基序。它们的系统进化关系分析结果揭示了MLO基因在长尖叶蔷薇与大花香水月季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和保守性。将这23条unigenes与来自于月季和拟南芥的MLO基因进行聚类分析,确定了6条可能参与抗白粉病的候选基因,对这6条候选基因进一步分析发现仅有2条unigenes符合MLO型白粉病基因的典型结构特征。最后,通过q RT-PCR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这2条候选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在受到白粉病菌侵染后呈积极上调趋势。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这2条候选基因很可能参与了寄主—白粉病菌的互作过程。  相似文献   
62.
以3个类群73个二倍体蔷薇属(Rosa)植物为材料,克隆获得其FLOWERING LOCUS T(FT)同源基因,并对该基因的编码区序列进行多态性分析以及多维尺度(MDS)聚类分析。结果显示,73个二倍体蔷薇植物的FT基因共检测到215个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其中包括214个SNP和1个缺失突变,平均185个碱基发生1次突变;氨基酸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共有35个氨基酸发生变异,平均379.6个氨基酸残基发生1次突变;突变位点统计分析结果发现39、258、426 bp位点是高频突变位点,其碱基由A或C突变为T。MDS聚类分析结果表明,3个类群FT基因编码区序列的碱基组内差异依次排序为:野生种月季组中国古老月季,氨基酸组内差异依次排序为:中国古老月季月季组野生种,推测中国古老月季在长期栽培驯化过程中,其FT基因可能经历了较强的人工选择压力,月季组的种和变种可能是古老月季的重要亲本来源。  相似文献   
63.
实验用菌群检查和光、电镜相结合的方法,观察了中药91—4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小鼠肠道膜菌为及其病理学变化的影响。由林可霉素灌胃致小鼠腹泻模型并证实菌群紊乱后,给各治疗组分别灌喂中药,并设自然恢复组,一个疗程后,时各组小鼠进行肠道膜菌群检测分析,同时取回盲部组织标本,分别用光镜及电镜观察肠粘膜结构。结果表明,AAD模型组大多数小鼠肠粘膜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治疗一个疗程后,病理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改变基本恢复正常。91-4不仅对肠道膜菌群有调整作用,对肠粘膜也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64.
Hp的液体培养尤其是大规模培养仍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单因子试验统计分析,优化筛选了适于幽门螺杆菌的液体培养基和摇瓶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在适宜的摇瓶培养条件下,Hp能够在添加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的布氏肉汤中很好地生长,菌体收获量达到0.6g/mL。  相似文献   
65.
融合细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简史 两个以上的细胞合并成为一个细胞或一个多核细胞称为融合细胞。 Muller(1838)是叙述脊椎动物多核细胞的第一个人。他在肿瘤中看到多核细胞。以后Robin(1849)在骨髓中,Rokitansky(1855)在结核病组织中也发现有多核细胞。Virchow(1858)曾广泛地叙述在正常组织中,发炎组织或肿瘤组织中多核细胞的情况。在这以后关于多核细胞的叙述更多了,但对多核细胞的起源等问题意见颇为分歧。de Bary(1859)观察某种粘菌(Myxomycetes)的生活史,认为多核体是单核细胞合并形成的。在动物方面Lange(1875)是第一个观察到脊椎动物(蛙类)血液细胞合并的人。Cienkawski(1876),  相似文献   
66.
以实验的方法来研究 Fundulus heteroclitus 卵子分裂球的发育能力,最早的工作是 Morgan 1893和1895年的报告。他在2细胞时期,用针穿破卵膜,刺死一个分裂球。针抽出后,轻轻的抑压卵膜,挤出刺死的分裂球的细胞质,但不损伤下面的卵黄。经过这样手术以后,遗留在膜内的分裂球能继续发育。68个卵子中,20个左右在胚胎形成前死亡,其余都能继续发育,成为正常的胚胎。胚胎的身体一般比正常的小,比正常的二分之一来得大。Morgan 在他1893年的论文中,认为去掉一半分裂球的卵子,发育成为大于二分之一胚胎的原因,是留存的细胞质多于二分之一的结果。因在2细胞时期,  相似文献   
67.
童合一  邢湘臣 《化石》1999,(4):20-21
在那一望无际、“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冰洋中,生活着一种神奇的、与众不同的哺乳动物———一角鲸,它的学名为MonodonmonocerosLinnaeus,英文名Narwhale,法文名和西班牙文名都是Narval。一角鲸隶属于鲸目(Cetacea),齿鲸亚目(Odontoceti),一角鲸科(Monodontidae)。一角鲸体型粗壮,头部相对较小,似牛头。成体的胸部鳍肢短而钝,尖端部分稍向上翘;背部略呈弓形,但无背鳍;尾鳍肢的中部凹陷,两端突出,呈“V”字型,尖端部向上卷曲,老年个体更为明…  相似文献   
68.
童合一  邢湘臣 《化石》1999,(3):21-22
“江豚”这一名称,可能有些人不知道。但如果我们有机会来到长江岸边,或乘上长江轮船,就有可能在江面上见到这种体型如猪似鱼,近黑色的哺乳动物。江豚的学名为Neophocaenaphocaenoides(Cuvier),它隶属于鲸目(Cetacea),齿...  相似文献   
69.
分离纯化获得了两个东亚钳蝎小分子活性多肽BmP02和BmP03,经质谱鉴定二者皆为单一峰,分子量分别为2.950kD和2.935kD。BmP02的氨基酸序列已被测定。进一步研究表明,BmP02可影响短暂外向钾通道的失活化和恢复过程,但却不影响其激活过程。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