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7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本文对短尾猴(Macaca arctoides)和(M.mulatta)猴猕的距骨形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距骨的一些变量,如楔形指数\距一腓骨连接面长、距骨颈长及总长在两种间存在明显差异。从距骨形态结构和多变量(三维空间模式)分析,短尾猴比猕猴具有更多的地上活动时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2.
本文研究了滇金丝猴子宫颈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滇金丝猴的子宫颈不发达,呈扁平状结构。不存在子宫颈丘,子宫颈管基本上是直的或稍弯曲;粘膜平滑,腺体和隐窝贫乏。子宫颈外口为较薄的腹侧唇和较厚的背侧唇所包围。背侧穹窿深于腹侧穹窿。复层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的连接位于子宫颈外口处。子宫颈上皮由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组成。  相似文献   
93.
树鼩(Tupaia belangeri chinensis)的皮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观察了42只树鼩(23,19)手掌侧和足跖侧的皮肤。结果表明,树鼩的皮纹具有很多食虫目的原始特征。掌面垫6个,跖面垫5个,彼此独立,形如小丘。指(趾)顺垫5个,皮纹嵴绝大多数横向排列。皮纹嵴只分布在垫上,且没有发现成形的花纹,其余部位未见。手上第Ⅱ、Ⅲ、Ⅳ指间垫和足上相应的三个趾间垫形状相似,多数呈三边形棱锥状。足上的鱼际垫和小鱼际垫是长的,走向与跖面长轴相平行。性别之间、个体之间或左右手足之间皮纹的差异不明显,但与其它种类的树鼩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4.
SINPV基因组酶切图谱及多角体基因的序列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XabI、XhoI、BamHI、PstI、SacI、HidnⅢ、SmaI酶解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广州株基因组DNA,分别得到26、26、24、20、13、17、9、1条片段,并算得基因组平均大小为136.0kbp。以AcNPV多角体基因的部分读码框为探针,经Southem杂交将SINPV多角体基因定位于XbaIO片段上。将此片段克隆并序列分析,结果表明SI  相似文献   
95.
质量—数量性状遗传参数估计的P1,P2,F1,B1,B2联合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利用亲本P_1和P_2、杂种F_1、回交B_1和B_1五个世代联合分析包括两个位点主基因控制的质量-数量性状遗传的统计方法,共建立了可供选择的微基因遗传、一对主基因+微基因混合遗传、二对主基因+微基因混合遗传三类五种(套)共 28个遗传模型,采用 AIC信息准则选择最适模型,并通过适合性检验对所选择的遗传模型做进一步的检验.文章最后还讨论了两种变型设计.  相似文献   
96.
采用混合分布模型和极大似然法,提出了杂种早期世代F_2与回交群体中两个位点之 基因控制的质量-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方法,据此可以进行主基因及其作用方式的测验、主基因 和微基因效应的估计等.探讨了利用回交群体进行质量-数量性状遗传分析与检测的适用范围和 有效范围等.  相似文献   
97.
先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苦参水煎汁,然后培养灵芝,得到灵芝培养液,再按乙醇氯仿-5%碳酸氢钠溶液-氯仿的顺序提取培养液中的有机酸成分,用制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6个新组分,用这些组分分别作用于转染了乙型肝炎病毒DNA的2.2.15细胞,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的含量,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测定细胞的存活率。结果表明,其中的3个组分对2.2.15细胞分泌HBsAg和HBeAg有抑制作用,提示可能具有抗乙肝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
伪狂犬病病毒囊膜糖蛋白E是一种在伪狂犬病根除计划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糖蛋白.将伪狂犬病病毒闽A株gE基因去信号肽片段克隆到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表达载体pPICZαA中,获得的重组表达载体pPICZαA-FL电击转化野生型酵母菌SMD1168后,得到多株酵母工程菌SMD1168/pPICZαA-FL.经高浓度ZeocinTM筛选、表型鉴定、工程菌的诱导表达及表达产物的鉴定,最后得到高效表达gE基因去信号肽片段的酵母工程菌SMD1168/pPICZαA-FL-7.工程菌72 h培养上清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与蛋白质印迹结果显示,gE基因去信号肽片段表达产物大小约为80 ku,比预期的63.8 ku大.凝胶薄层扫描结合Bradford蛋白质总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表达产物占工程菌培养上清总蛋白的13.49%,表达量可达11.7 mg/L.间接ELISA结果表明重组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能够有效地区分伪狂犬病病毒gE标准阳性与阴性血清.  相似文献   
99.
选用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杆粒 (AcMNPVbacmid)为材料 ,通过在大肠杆菌中利用RecA基因介导的同源重组 ,将其p74基因剔除 ,并精确地用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 (SpltMNPV)的p74基因进行了替换。所构建的重组AcMNPV杆粒在修饰后的p74基因位点中未留下任何有可能影响该基因表达及功能的选择标记 ,SpltMNPV的p74基因直接位于AcMNPVp74基因的启动子控制下。RT PCR显示替换后的p74基因得到了表达。生物测定结果显示 ,重组病毒AcMNPV杆粒 polhSL74无法通过口服方式感染银纹夜蛾幼虫 ,表明杆状病毒p74基因具有种属特异性。  相似文献   
100.
利用Bac-to-Bac系统,在大肠细菌中复制增殖杆状病毒质粒bacmid,并通过RecA介导法、ET-recombination法在bacmid DNA上缺失或插入功能基因,构建功能基因缺陷型或补回型的杆状病毒质粒.该质粒转染到昆虫细胞中产生重组病毒,进而在细胞甚至虫体水平上研究基因的功能,极大改善了传统上用空斑实验筛选重组病毒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