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葡萄糖酸锌对儿童厌食症患者的疗效及其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取儿科门诊就诊的儿童厌食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予以调整饮食习惯及健胃消食药治疗。对照组患儿加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10 mL/次,1次/d,口服。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1.0~2.0 g/次,3次/d,温开水冲服。两组患儿均连用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微量元素(铁和锌)及肠道菌群(乳杆菌、双歧杆菌和肠杆菌)的变化,并评估其临床效果。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儿血清铁和锌含量均不同程度上升(P0.05),且观察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肠道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上升,肠杆菌数量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数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肠道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高于对照组,肠杆菌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结论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联合葡萄糖酸锌对儿童厌食症患者的疗效确切,能增进患儿食欲和食量,其机制可能与其能能调节肠道菌群紊乱,改善患儿肠道微生态环境,促进肠道对铁和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和利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MMP-9、TIMP-1及细菌L型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及革兰染色方法检测97例卵巢乳头状癌及23例卵巢乳头状瘤组织中MMP-9、TIMP-1的表达及细菌L型检出率,并用2χ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卵巢乳头状癌中MMP-9及TIMP-1的表达率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05)。MMP-9在卵巢乳头状癌中临床分期Ⅲ、Ⅳ期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05~P<0.01),随着病理分级增高而显著增加(P<0.005~P<0.05),腹腔淋巴结有转移和有腹水者均高于无腹腔淋巴结转移和无腹水者(P<0.005~P<0.05)。而TIMP-1阳性表达与MMP-9阳性表达相反,呈负相关。细菌L型检出阳性率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差异有显著性,腹腔淋巴结有转移比无转移者、有腹水比无腹水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MMP-9、TIMP-1基因及蛋白在卵巢肿瘤中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两者均可作为判断卵巢肿瘤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参考指标。L型感染极有可能成为诱发肿瘤因素之一,它与MMP-9、TIMP-1可能有协同致瘤及恶性肿瘤侵袭和转移作用。研究细菌L型感染与肿瘤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2(KDR)和细菌L型感染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相关性研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和革兰染色等方法检测了120例卵巢肿瘤中的VEGF、KDR蛋白及mRNA的表达,以及细菌L型的检出率。并对97例卵巢乳头状癌和23例卵巢乳头状瘤主要临床资料和病理分级参数进行比较,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VEGF、KDR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恶性肿瘤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05)。细菌L型检出阳性率与卵巢良、恶性肿瘤差异无显著性(P〉0.5)。VEGF、KDR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以及细菌L型检出阳性率与卵巢乳头状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腹腔淋巴结有转移、腹水差异有显著性(P〈0.001—0.05)。细菌L型阳性患者中VEGF、KDR阳性明显高于L型阴性患者中阳性表达,2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001)。结论VEGF、KDR蛋白及mRNA在卵巢肿瘤中有不同程度的异常表达,与卵巢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浸润、转移呈正相关,L型感染极有可能成为诱发肿瘤因素之一,它们可能有协同致瘤作用。研究L型感染与卵巢肿瘤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4.
试验拟对谷子重要农艺性状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以表型差异较大的沈3/晋谷20F2作图群体为材料,观测其株高、穗长等性状,选用SSR做分子标记,利用完备区间作图法(BASTEN C J)进行QTL分析。结果显示,表型数据在作图群体中呈现连续分布,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被整合的54个SSR标记构建10个连锁群,LOD阈值设置为2.0,检测到与株高相关的主效QTL2个,联合贡献率45.9637%,穗长主效QTL1个,贡献率14.9647%,与穗重、粒重相关的主效QTL为同一位点,贡献率分别为11.9601%和10.1879%。有6组QTL位点之间存在基因互作效应,大小范围为-0.4986-16.6407,对性状的贡献率在2.2716%至6.7478%之间。谷子表型控制复杂,相关QTL的检测受环境影响较大,不同连锁群QTL间互作明显。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两种不同质子泵抑制剂对胃溃疡患者治疗效果及对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收取2013年9月至2015年6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胃溃疡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患者平均分为A、B两组,两组各包含患者49例。A组患者使用兰索拉唑治疗,B组患者使用奥美拉唑治疗,两组均进行连续30 d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症状缓解情况、MDA、SOD及NO水平、不良反应以及治疗费用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3.27%及91.84%,B组患者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1.22%及93.88%。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腹胀、腹痛、上腹部烧灼及反酸症状与治疗前相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MDA显著降低,SOD及NO显著升高,其中A组变化幅度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1%,明显高于B组的6.12%(P0.05)。B组患者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费用明显低于A组。结论: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两种质子泵抑制剂对胃溃疡患者疗效相当,兰索拉唑在MDA、SOD及NO水平改善上具有优势,但奥美拉唑安全性更高且治疗费用相对较低。应当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