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3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产油微藻的分离、筛选及自养培养氮源、碳源的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云南滇池的水样中分离筛选得到一株自养产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C.vulgaris),其油脂产率可达28.6mg/(L·d),进一步考察了不同氮源、氮源浓度和添加无机碳源对其自养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钠为优化氮源,氮元素的优化浓度为123mg/L,油脂含量随氮元素浓度升高而降低;添加NaHCO3显著提高了C.vulgaris生物量产率和油脂产率,其优化浓度为800mg/L。在氮源和碳源的优化浓度下,C.vulgaris的最大生物量产率和油脂产率可达332.8mg/(L·d)和100.2mg/(L·d),分别是对照组的3.6和3.4倍。  相似文献   
42.
目的:对Beitz大鼠后肢穿刺伤疼痛模型进行改良.方法:雄性SD大鼠35只,200±20g.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5只,Beitz模型组(BM),改良Beitz模型组(IM)各15只.按照Beitz大鼠后肢穿刺伤模型要求制作,改良Beitz模型组左小腿外侧距膝关节1cm处做纵行切口长1.0cm,并垂直刺入肌肉达对侧皮肤.其余步骤同于Beitz模型.造模后分别测定各实验组动物的继发机械痛阈、继发热痛阈和脊髓背角Fos阳性蛋白的积分光密度(IOD),并进行比较.结果:改良后的动物模型也可反应出急性疼痛的演化过程,较原有模型敏感度提高.结论:改良后的Beitz模型组可以模拟急性疼痛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且适合对局部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3.
毛薯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主要建立毛薯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研究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毛薯总基因组DNA,应用单因子实验法设定模板DNA,Mg2+浓度,dNTP浓度,Tap酶浓度以及退火温度的5个不同梯度,探讨单因素变化对毛薯ISSR-PCR扩增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毛薯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为:总体积20μL,模板DNA为50ng、Taq酶为0.8U、Mg2+浓度为2.0mmol/L、引物浓度为0.5μmol/L、dNTPs浓度为0.5mmol/L。  相似文献   
44.
目的总结和分析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的体外循环方法。方法125例患者分为3组:M组(冠脉病变及二尖瓣病变)75例,A组(冠脉病变及主动脉瓣病变)34例,D组(冠脉病变及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病变)16例。心肌保护采用4:1冷含血停搏液,应用单纯顺灌、顺灌逆灌结合、顺灌桥灌结合、顺逆灌和桥灌结合技术。结果术中转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监测指标均在正常范围,无手术死亡。结论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搭桥和心脏瓣膜手术,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方法和合理的体外循环灌注是保证手术顺利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5.
土壤重金属向节肢动物的传递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中重金属可通过食物链传递至节肢动物,并在其体内累积。文章介绍影响重金属传递和积累的主要因子,及重金属对植食性、捕食性、寄生性、腐食性节肢动物种群及群落的影响情况。建议对影响传递与累积的机制开展深入研究,并重点从节肢动物群落生态学、行为学、生理学等角度开展更多工作。  相似文献   
46.
吕进  曹婷婷  王丽萍  蒋明星  程家安 《生态学报》2011,31(16):4680-4688
在人工气候室内比较研究了灰飞虱和褐飞虱在汕优63和秀水11上的种内和种间密度效应对其主要生物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稻飞虱均存在显著的种内竞争,主要表现为随着密度增加,若虫发育历期延长、若虫羽化率下降、雌成虫寿命缩短、每雌产卵量下降。种内密度效应与稻飞虱种类和寄主品种有显著互作关系,灰飞虱种内竞争较褐飞虱明显,二者在适宜寄主上种内竞争更为明显。同时,两种稻飞虱存在着显著的种间密度效应,主要表现为异种存在时的促进作用,即异种共存时若虫历期缩短、若虫羽化率提高、雌虫寿命延长、每雌产卵量增加。种间密度效应也与稻飞虱种类和寄主品种有显著互作关系,两种共存对灰飞虱的有利作用显著大于对褐飞虱的有利作用,在欠适宜寄主上种间互利效应更为明显。最后,本文对稻飞虱种内和种间密度效应的机制和进化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氨溴索与碳酸氢钠灌洗治疗支气管扩张反复感染的疗效及意义。方法将支气管扩张反复感染住院患者,分为灌洗组(常规治疗方法 +支气管局部注药灌洗3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 38例),治疗2周后进行临床评估,随访半年。结果灌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年急性加重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局部氨溴索、碳酸氢钠序贯灌洗能提高支气管扩张感染疗效、减少半年急性加重次数、改善生活质量,通过改善微环境来维持菌群平衡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48.
旨在对人白细胞介素-4(hIL-4)上、下游序列进行优化设计,提高在原核系统中的表达量,并对表达的包涵体进行复性研究提高复性率.利用BioSun的RNA二级结构预测模块辅助设计hIL-4起始密码子(AuG)上、下游的序列,使局部二级结构的自由能满足高表达要求;根据pBV220栽体和原核系统的特点优化引物序列提高hIL-4原核表达量.优化hIL-4包涵体复性条件和方法,提高复性率和生物活性.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pBV220/hIL-4高效表达栽体,原核表达的重组人IL-4占细茵总蛋白的35%以上,明显高于优化前表达量;经过复性研究hIL-4包涵体复性率可达到15%以上,生物活性鉴定发现,纯化的hhIL-4蛋白的比活等同或高于国外同类产品.影响原核表达的条件较多,对表达序列的优化设计可以大大提高蛋白的表达量.针对人IL-4基因序列的优化设计提高了人IL-4基因的表达,复性方法的改良提高了复性率和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新型战伤急救止血剂对家兔急性感染伤口的抗菌作用。方法:选用兔感染创面模型,分新型战伤止血剂、5A沸石、Quiclot和空白对照组对创面进行治疗,通过组织学观察、组织内细菌计数等方法对各组抗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肉眼和组织学观察新型战伤急救止血剂治疗组动物模型伤口,炎症反应均小于其他各组;新型战伤急救止血剂治疗组织内细菌计数为104,比其他3组显著减少(P〈0.01)。结论:新型战伤急救止血剂具有良好的体内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封闭负压引流联合局部给氧促进兔耳缺血性创面愈合的效果。方法:28只大耳白兔,双耳背各造成直径2.5cm全层皮肤缺损,结扎中央血管神经束及后边缘动静脉,形成缺血创面。56个创面随机分为七组:A组(-50mmHg负压同时给氧,浓度为40%±5%,每日4小时)、B组(持续-50mmHg负压4小时继之局部给氧l小时)、c组(负压治疗4min,停止1min,每日4小时,之后给氧1小时),D组(.50mrnHg负压治疗每日4小时)、E组(-125rnmHg负压治疗每日4小时)、F组(单纯给40%±5%氧l小时)和G组(空白对照)。在创面形成第0、1、3、5、7、10、14、18天拍照,测量创面面积,计算创面愈合率及创面愈合时间;在各时相点切取创面标本,组织学观察创面肉芽、上皮生长、水肿和炎细胞,Ki67免疫组化标记增殖细胞并计算增殖指数,TUNEL法计算凋亡指数。结果:负压给氧组在相同时相点创面愈合率高于单纯负压、氧疗或空白组(P〈0.05),创面肉芽生长快,水肿和炎症轻,细胞增殖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负压联合局部给氧能显著促进兔耳缺血创面的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