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23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双特异抗体由于其缺乏共刺激信号 ,激活的T细胞往往会导致凋亡。为了更有效地杀伤肿瘤细胞 ,构建了抗卵巢癌单链×抗CD3单链×抗CD2 8单域重组三特异抗体的表达载体。利用大肠杆菌中的分子伴侣FkpA与三特异抗体共表达 ,提高了三特异抗体的在BL2 1Star菌中的可溶性原核表达。ELISA结果显示 ,可溶性的重组单链三特异抗体 (sTRI)与SK OV 3细胞的膜抗原 ,Jurkat细胞上的CD3分子以及重组CD2 8抗原均有较强的结合活性。桥连试验证明该抗体能同时与SK OV 3细胞和Jurkat细胞结合。体外杀伤试验表明该抗体能激活外周血T细胞来杀伤肿瘤细胞。形态学观察也进一步说明该抗体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以及体外杀伤活性。这种新型的重组单链三特异抗体为基于T细胞的癌症免疫治疗建立了一个新的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02.
簇毛麦HMW-GS及其启动子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对特异引物,从簇毛麦(Dasypyrum villosum)基因组中分离克隆出一个簇毛麦HMW-GS基因VHG-2(GenBank登录号为FJ600492)及其启动子序列VHGp-1(GenBank登录号为FJ600489).VHGp-1序列长度为1 099 bp,从5′至3′方向依次有E-box、N-box、G-box、HMW谷蛋白特异38 bp增强子和TATA-box等典型的HMW-GS基因启动子作用调控元件,说明VHGp-1为簇毛麦HMW-GS的启动子基因.VHG-2序列长度为1 572 bp,具有单一完整的、可编码498个氨基酸的开放阅读框(ORF),该ORF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结构分析表明,编码区依次包含由2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信号肽、10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N-末端区、33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中部重复区和4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C-末端区;中部重复区主要重复单元为6肽(PQQGQQ)和9肽(GYYPTSP/LQQ);有6个半胱氨酸残基(Cys),其中5个分布在N-末端区,1个分布在C-末端区,第3、4个相邻.这些特征与报道的y-型HMW-GS多肽结构基本一致,说明VHG-2是簇毛麦的y-型HMW-GS基因.系统进化分析表明,簇毛麦HMW-GS启动子序列(VHGP-1)与智利大麦(H.chilense)H基因组的D-hordein基因、拟鹅观草和阿拉善鹅观草St基因组的HMW-GS基因的启动子具有比较近的同源关系,簇毛麦HMW-GS基因(VHG-2)与冰草、拟鹅观草和中间偃麦草的y-型HMW-GS基因具有较近的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103.
羟基蛋氨酸钙是复方α-酮酸片中一个重要成分,可防止氨基酸缺乏和改善代谢紊乱,对肾功能衰竭具有一定的疗效,并对钙代谢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都具有益作用,同时也是重要的有机合成、药物合成及生物合成中间体.本文对近年来羟基蛋氨酸及其钙盐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氰醇水解法、蛋氨酸转化法、酮酸转化法、酮醇氧化法、氰代磷酸二乙酯法和α-羟基-γ-丁内酯法等在羟基蛋氨酸及其钙盐合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4.
程会昌  霍军  时菊爱 《四川动物》2006,25(1):125-127
为了研究鹧鸪腺胃和肌胃的动脉分布状况,本实验用血管铸型法对10只鹧鸪胃的动脉分支和分布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解剖观察。结果表明,鹧鸪的腺胃由腺胃背侧动脉和腺胃腹侧动脉供应营养,肌胃由胃左动脉和胃右动脉供应,肌胃背侧动脉是胃右动脉的一末端分支,肌胃腹侧动脉由胃左动脉分出。  相似文献   
105.
基于Web的中国昆虫科级鉴别分类系统InsectID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详细介绍了国内首个昆虫科级鉴别分类网络系统InsectID(见http://insectx.3322.org)的设计思路、各组成部分的结构与功能,讨论了开发过程中分类检索表的转化与再现、系统分类树与特征解释机制的实现等关键问题。该系统具有分类单元全面、信息可靠、鉴定简单、扩充性强、更新便捷等诸多优点,是昆虫分类研究与教学的有力工具,也适用于其他生物分类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6.
学会寻求自然奖赏对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极为重要。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活动在处理奖赏信息时发生具有表征意义的增强,产生多巴胺信号。人们相继提出快感、激励显著性、奖赏预测误差等一系列假说,日益精确地揭示了多巴胺信号所表征的意义内涵。这一进展历程对神经科学、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研究具有深刻启迪,其成果更具有基础性的科学价值。本文简要回顾这些假说的发展历程,介绍奖赏预测误差假说如何继承多学科成果并相对准确地揭示多巴胺信号的重要功能,分析部分最新成果对奖赏预测误差假说的充实和扩展,并初步展望该领域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07.
时嵩  唐启义  傅强  彭奇  程家安 《昆虫学报》2011,54(7):778-785
摘要: 为明确金属元素在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体内的分布及其含量动态, 将白背飞虱长翅成虫在实验室中用超纯水分别饲养0, 24, 48, 96 h后测量其体重变化; 并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检测各个处理虫体内12种金属元素(Cu, Zn, Cd, Mn, Ca, Fe, Na, As, U, Mg, K和Pb)的含量。以白背飞虱整个体重(W)、 有机体组织重量(O)、 体内可排泄内容物重量(E)及可排泄内容物排出体外的速率(r)为参数, 构建其体重变化的修正指数模型Wt=O+E(1-r)t。基于白背飞虱体内金属元素总含量(WCt)为有机体组织内含量(OC)和可排泄内容物中含量(EC)按两者百分率(OPt和EPt)加权之和, 即WCt=OC·OPt+EC·EPt, 分别估计白背飞虱体内组织和可排泄内容物中金属元素含量。模拟分析结果表明: Cu, Zn, Cd, Mn和Ca这5种元素在白背飞虱组织内的含量显著高于其可排泄内容物中的含量(P<0.05), 表明这些金属元素可被昆虫有机体组织吸收、 积累, 并稳定地存在于昆虫的有机体组织之中。Fe, Na, As, U, Mg, K和Pb这7种元素在白背飞虱有机体组织内的含量与其可排泄内容物中的含量接近, 其在有机体组织中和可排泄内容物中的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 以相对平衡状态存在于白背飞虱有机体组织和可排泄内容物中。该分析方法可能为其他小型和微型昆虫体内金属元素的分布、 积累、 排泄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8.
为筛选出一个较强的启动子用于提高转座子piggyBac在家蚕Bombyx mori细胞中的转化效率,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技术比较了热激蛋白启动子(hsp70和hsp82)、家蚕肌动蛋白启动子(A3)、多聚泛素(polyubiquitin)启动子(PUB)、α微管蛋白启动子(α-tub)、丝素轻链启动子(Fib-L)、人工合成启动子3×P3及苜蓿丫纹夜蛾多角体病毒(AcNPV)增强子-启动子组合(hr5-IE1)8种启动子在家蚕细胞株BmN内的活性。结果显示hr5-IE1活性最强,A3次之,其余启动子活性均较弱。构建含有hr5-IE1启动子和piggyBac的转座酶编码区的质粒作为辅助质粒,与EGFP载体质粒一起转染家蚕细胞后,实现了EGFP基因整合到细胞基因组中。因此,今后可考虑将hr5-IE1用于家蚕细胞遗传转化的研究中,以提高细胞转化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应用山萘酚增强Treg细胞免疫抑制功能,从而抑制大鼠移植物排斥反应并改善移植物生存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以Wister大鼠和SD大鼠分别为供、受体,建立同种异体皮肤移植排斥反应动物模型。观察受体老鼠皮肤移植物的情况,记录移植物失功时间(移植物皮片80%面积发生排斥)。RT-PCR检测移植7天后脾细胞、淋巴细胞FOXP3、CTLA-4和IL-10的mRNA水平,用HE染色组织病理学观察术后7天移植皮片的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体外实验T细胞增殖抑制试验加入山萘酚作为对照,观察Treg功能情况。结果:1.山萘酚能增强移植后同种异体移植物的生存时间(DMSO组6.3±0.3天,山萘酚组13.7±0.39天,P<0.01);2.RT-PCR显示山萘酚可增强细胞CTLA-4(对照组9.24±0.17,山萘酚组12.48±0.145,P<0.05)、FOXP3(对照组0.96±0.07,山萘酚组1.41±0.07,P<0.01)和IL-10(对照组0.95±0.12,山萘酚组1.50±0.16,P<0.05)的mRNA水平;3.体外T细胞增殖抑制实验中,山萘酚可增强Treg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结论:在大鼠皮肤移植模型中,山萘酚可延长皮肤移植物的生存时间,提高Treg细胞相关IL-10、FOXP3和CTLA-4的mRNA水平;体外实验中,能抑制效应T细胞的增殖,表明山萘酚在提高移植物生存方面存在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0.
【目的】建立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遗传多样性检测与分析方法,以研究转基因水稻是否会对二化螟(靶标昆虫)种群遗传多样性产生显著影响。【方法】从江西、湖南两地采集的二化螟样本中,各随机挑选12只,提取基因组DNA,克隆COⅠ基因的35~692 bp区段(658 bp)进行测序;同时,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江西3个样本的COⅠ基因遗传多样性,以获取样本群体遗传多样性信息。【结果】对158个COⅠ基因克隆测序结果分析发现,在658 bp的区段中,共有173个位点存在多态,江西二化螟种群的单倍型多样度(h)为0.820,而湖南二化螟种群的单倍型多样度(h)仅为0.542,江西二化螟COⅠ基因多态要比湖南样本丰富。对COⅠ基因1 278~1 493 bp区段(266 bp)进行DGGE分析,共获得5条清晰条带,将分析的3只二化螟样本分成两类,该结果与基因测序结果一致。【结论】测序方法可以获得丰富、详细的二化螟目标基因多态信息,但工作量、实验周期及成本较高;DGGE方法虽然信息量较小,但有通量大、实验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因此该方法适用于二化螟等昆虫大样本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以为判断转基因水稻是否会对靶标、非靶标昆虫的遗传多样性产生影响提供可靠的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