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6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6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为明确植物性杀螨活性物质东莨菪内酯与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雌成螨毒力的温度效应, 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了两者不同温度下的杀螨活性。结果表明: 在8~26℃的温度范围内, 东莨菪内酯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朱砂叶螨雌成螨的毒力呈正温度系数; 在26~34℃的温度范围内两者对朱砂叶螨雌成螨的毒力呈负温度系数。其中26℃下东莨菪内酯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表现出较好杀螨活性, 处理后48 h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1884和0.3376 mg/mL; 23℃下的毒力次之。致死中浓度(y)与温度(x)关系的拟合方程为: 东莨菪内酯: y1= 0.006x12-0.278x1+3.403; 双脱甲氧基姜黄素: y2=0.007x22-0.354x2+4.826。对y求最小值得出, 东莨菪内酯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对朱砂叶螨雌成螨的最高毒力温度分别为23.2℃和25.3℃, LC50分别为0.1828和0.3504 mg/mL。据此认为,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 随着温度的升高, 这两种植物性杀螨活性物质对朱砂叶螨的毒力与温度先呈正相关, 到达最佳毒力温度后再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22.
本文通过对28个汉族家族共230人的指纹进行捺印、编号、测量、统计分析, 研究亲子代之间指纹的总嵴线数、各指位嵴线数、a-b嵴线数以及atd角之间的关系, 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以及回归方程,分析家族指纹的遗传性。  相似文献   
723.
系统记述了广西崇左三合大洞巨猿动物群中的反刍类:湖麂(Muntiacus lacustris)、凤岐祖鹿(?)相似种(Cervavitus? cf.C.fenqii)、云南黑鹿(Cervus(R.)yunnanensis)、广西巨羊(Megalovis guangxiensis)、山羊亚科属种未定(Caprinae gen.et sp.indet.)和大额牛未定种(Bos(Bibos)sp.)。与其他相关的早更新世动物群中的反刍类相比, 它们与柳城巨猿洞和田东么会洞的最相似。三合大洞的反刍类在组合上反映早更新世的时代特征及湿热的森林-草丛生态环境。这种环境非常适宜诸如巨猿这类高等灵长类的栖息。  相似文献   
724.
印楝素农药与虫生真菌混用防治红树林鳞翅目害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2种印楝素农药1%印楝素苦参碱乳油和0.3%印楝素乳油,以及2个虫生真菌绿僵菌菌株和白僵菌菌株对桐花长卷蛾、棉古毒蛾和广州小斑螟等3种红树林叶面和种子害虫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两种印楝素农药的单剂(500~1000倍)和与虫生真菌的复配剂(700倍),均对害虫有较强的毒性,一周内害虫死亡率达78.6~100%.两种印楝素农药与虫生真菌混合使用均比各自单独使用的杀虫效果好,其中与虫生真菌的复配剂700倍液的杀虫最快,效果最好,第3天柑橘长卷蛾和广州小斑螟的死亡率达100%,棉古毒蛾的死亡率达93.3%.应用1%印楝素苦参碱乳油和0.3%印楝素乳油与绿僵菌和白僵菌的复配剂500倍液进行林间防治危害桐花树的柑橘长卷蛾的试验,防治效果达65.4%~100%,该复配剂具有内吸传导作用、高效、低毒和安全等优点,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25.
长期连作和秸秆还田对棉田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研究了新疆棉区棉花长期连作与秸秆还田对棉田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棉田土壤生物活性受到作物连作障碍的负面效应和秸秆长期还田培肥地力的正面效应的双重影响.在短期内(5~10年),连作障碍明显,连作与秸秆还田5和10年的土壤微生物总量比种植1年降低36.54%和25.66%,细菌、放线菌数量下降较快,分别为种植1年的61.12%、70.16%和67.91%、145.79%,而真菌所占比例提高;土壤中脲酶、蔗糖酶活性分别比种植1年降低0.76%、2.52%和28.12%、11.44%,连作与秸秆还田5年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比种植1年降低9.21%.长期连作与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生物性状趋于好转,生物多样性指数增加,与短期(5年)相比,连作与秸秆还田15和20年的细菌、放线菌数量分别增加71.52%、61.03%和141.74%、240.83%,而真菌所占比例下降,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蔗糖酶活性增加.淀粉酶活性在短期内上升,连作与秸秆还田5和10年分别比种植1年增加11.38%和10.41%,连作与秸秆还田20年则降低31.34%.  相似文献   
726.
非损伤性取样在朱?种群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李军林  舒青  秦鸿雁  冯蕾  蒙世杰 《遗传》2001,23(3):217-219
采用非损伤性取样方法提取DNA,利用20条10bp的随机引物对陕西朱?保护观察站的16只朱?个体间遗传距离进行分析研究。获得的DNA可进行RAPD研究分析,18条引物扩增结果稳定,遗传距离指数介于30.52%~10.18%之间;揭示16只朱?间亲缘关系较近。尝试在朱?种群遗传学研究中应用非损伤性方法抽提基因组DNA,以方便对朱?等小种群珍稀濒危生物进行相关研究。 Abstract:Genetic distance of sixteen crested ibises (Nipponia nippon) was analyzed at the DNA level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using random primers after DNA was sampled with non-invasive sampling. The amount of DNA was enough to apply t o genetic analysis by RAPD. Eighteen primers had stable effect. The genetic dist ances are between 30.52% and 10.18%,which show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16 crested ibises was similar. This study tried to apply a non-invasive method to obtain DNA, which is helpful to research on the genetic background of creste d ibises and other tiny population based on DNA level.  相似文献   
727.
电针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内Bax,Bcl-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探讨 bcl- 2基因家族成员 bax,bcl- 2的表达产物 Bax、 Bcl- 2与电针抗缺血脑损伤的关系。本实验采用改良线拴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 (MCA )阻塞 -再灌注模型 ,并用 TTC及 HE染色观察缺血及电针后梗塞灶的变化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组织内 Bax,Bcl- 2免疫阳性细胞的分布及电针对该分布的影响进行观察。发现 :1.行为生理学观察 :电针组大鼠神经缺损 Bederson综合评分明显低于缺血组综合评分 (P<0 .0 5 ) ;2 .TTC染色表明梗塞灶中心位于尾壳核 ,累及大脑皮层 ;HE染色计算缺血组梗塞灶体积为 74.72± 3.6 7m m3,电针组为 5 2 .6 6± 1.81mm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 ;3.大鼠 MCA阻塞 30 m in再灌注 48小时后 ,缺血组及电针组梗塞灶中心 (尾壳核 )偶见 Bax及 Bcl- 2免疫阳性细胞 ;缺血组半影区 Bax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 (P<0 .0 1)。 Bcl- 2免疫阳性细胞数反应性上调 (P<0 .0 5 ) ;电针组半影区 Bax的表达与缺血组相比下调 (P<0 .0 5 ) ,但仍高于对照组 (P<0 .0 5 ) ;Bcl- 2的表达与缺血组之间无差异显著性。海马 CA1区神经元 Bax,Bcl- 2的表达在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电针有抗缺血脑损伤的效应 ,其分子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下调半影区 Bax的表达而相对降低 Bax/Bcl- 2比  相似文献   
728.
根据GenBank中已知的植物细胞壁转化酶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设计一对PCR引物,分别以滤纸(吸附有甜橙基因组噬菌体库LB平板的噬菌体)和Top agarose(滤纸吸附后的LB平板)的SM洗脱液为模板,仅通过7次PCR就快速、准确、经济地筛选出CSCWI阳性克隆。提取该阳性克隆的DNA并进行BamHⅠ 和HindⅢ双酶切,通过PCR方法鉴定阳性酶切条带并回收,利用TaqDNA聚合酶的聚合活性和3'末端转移酶活性,改变该片段使其含有3'腺苷酸(A)突出末端,与pUCm-T载体实现了高效连接。阳性噬菌斑克隆及阳性条带的正确性得到测序的验证,表明滤纸吸附-PCR法和改进的亚克隆方法可正确和高效地应用于PCR筛选库和亚克隆。  相似文献   
729.
狄斯瓦螨Varroa destructor Anderson & Trueman是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Spinola的主要外寄生螨。雌成螨在幼虫巢房封盖前不久侵入幼虫巢房,并开始繁殖为害。从雌成螨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进入蜜蜂幼虫巢房,以及雄蜂幼虫巢房蜂螨的寄生率明显高于工蜂幼虫巢房的现象,表明蜜蜂幼虫体表一些信息素(semiochemicals)可能起着重要的引诱作用。作者对与大蜂螨相关的19种气味物质进行筛选,并对封盖前工蜂幼虫和雄蜂幼虫表皮挥发物进行气谱及气-质联谱测定。结果表明:雄蜂6龄幼虫对大蜂螨的引诱作用显著高于丁香水等10种气味物质。工蜂和雄蜂末龄幼虫体表挥发物的共有组份是9-二十三烯(C23H46),但它在雄蜂幼虫中所占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工蜂幼虫。工蜂幼虫的特有主要组分是十八烷(C18H38)和9-甲基十九烷(C19H40);而雄蜂幼虫的特有主要组分是二十五烷(C25H52)和二十三烷(C23H48)。  相似文献   
730.
目的分析禽流感病毒感染的食蟹猴肺组织内抗原提呈细胞的不同亚型。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病理室禽流感病毒H5N1亚型感染的食蟹猴肺组织蜡块标本,观察其病理学变化及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进一步分析CD68、CD14及S-100在感染禽流感病毒食蟹猴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禽流感病毒感染的肺组织内肺间隔增宽伴巨噬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肺泡腔内可见血浆蛋白及纤维素渗出。部分肺泡间隔断裂、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肺组织内H5N1病毒抗原染色呈阳性。肺间隔及肺泡内可见大量CD68阳性细胞,局部可见散在CD14和S-100阳性细胞。结论禽流感病毒感染的食蟹猴肺组织内抗原提呈细胞主要以巨噬细胞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