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01.
樟子松发育成熟的雄配子体中的精子6月15日左右在颈卵器中上部与卵细胞结合,进行受精作用,其后,受精卵进行游离核分裂,形成8个子核时,开始形成细胞壁。它们再分裂1次,形成16个细胞的原胚。接着胚柄细胞层迅速生长、伸长,把下面的原胚送出颈卵器基部的细胞壁,进入胚乳中的溶蚀腔。原胚吸收溶蚀腔中的营养,生长发育。初期,胚的数目往往很多,但常常只有1个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202.
研究了在光胁迫下南方红豆杉叶片中叶绿体色素含量和紫杉醇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的含量以及叶绿素a/叶绿素b比值在光胁迫下均减少,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的含量逐渐上升,叶绿素a与叶绿素b的比值先上升后下降;类胡萝卜素含量在前两周与对照相比降低,2周后高于对照;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的比值高于对照,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其趋势先降低后上升。光胁迫处理后,南方红豆杉叶片中紫杉醇含量与对照相比,在第1周时略有下降,而后随胁迫时间的延长,紫杉醇含量在第2周开始迅速大量积累,而在处理3周时达到较高值,已增加到1.5倍,这对提高人工种植的南方红豆杉中紫杉醇含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3.
葵花籽是一种优质的油料资源,是世界第四大油料作物。葵花籽不但含油量高,葵花籽油以其高达90%的不饱和脂肪酸和富含维生素E、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的特点,被称为"保健油",有延缓衰老、调节新陈代谢和降低胆固醇等功能。采用酶辅助压榨法制备葵花籽油,在提高出油率的同时保留油脂的天然风味。通过单因素实验法研究了酶的种类、酶添加量、pH值、液固比、温度和时间对压榨葵花籽油出油率的影响,以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选用纤维素酶,酶添加量为0.7%,pH为4.5,液固比为25%,酶解温度为55℃,酶解时间为2.5 h。在此最佳条件下,出油率是传统冷榨法的3.48倍,油脂提取率达85%。  相似文献   
204.
东北次生杨桦林土壤碳氮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汲常萍  王文杰  韩士杰  祖元刚 《生态学报》2015,35(17):5675-5685
土壤分级组分是研究其碳氮动态的基础,次生杨桦林作为东北地区主要的天然林类型,目前相关数据的欠缺状态要求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为此,采集0—10cm、10—20cm、20—30cm长白山次生杨桦林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组分物理化学分级方法,将土壤分成5种组分:沙和稳定团聚体土壤组分(SA)、酸不溶土壤组分(AI)、易氧化土壤组分(EO)、颗粒态土壤组分(P)和可溶性土壤组分(S),进而分析了不同组分的质量分数、碳氮含量、碳氮分配比例及红外光谱5类官能团相对含量,旨在探讨次生杨桦林土壤固碳、氮供应机制。结果显示,接近90%的土壤质量集中在稳定组分AI(66.21%)和SA(22.11%)上,导致稳定组分中碳截获量最大(占土壤总碳量的2/3),而且其C/N比活跃组分(P和EO)大2—9倍;与碳不同,由于活跃组分中N含量比稳定组分大4—80倍,致使活跃组分P和EO氮的分配比例最大,分别占土壤总氮的33.1%和26.0%;除了占土壤质量很少的P和S外,组分间以及组分内的碳氮间多具有显著相关关系。这种土壤碳、氮在不同组分间贮存方式的差异使得土壤碳储存稳定性更高、而N肥力供应更快速。伴随不同组分碳氮储存的变化,不同组分间红外官能团存在显著差异,AI组分中绝大多数官能团相对含量均最低,而P和S组分中绝大多数官能团相对含量均较高,绝大多数官能团相对含量与碳含量、氮含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反映了官能团具有维持土壤碳氮的功能。同时,官能团与土壤C/N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反映出组分官能团相对含量的高低具有指示组分化学活性高低的作用。研究发现对于林分土壤的碳截获与氮供应的机制阐明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这为深入了解东北次生杨桦林碳氮动态及对未来气候的响应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05.
研究了不同生境条件下喜树和南方红豆杉混交群落中喜树和南方红豆杉的生活史型谱特征。结果表明,喜树和南方红豆杉在S生活史型得分和比例均为0。喜树和南方红豆杉生活史型V主成分得分均以山地2最高,而纯林的生活史型V主成分得分最低,C也表现为山地2最高,而纯林最低。喜树种群的生活史型比例按照从山地、坡地、平地、纯林排序,V型比例逐渐上升而C型比例逐渐下降的趋势,这就构成了混交群落中喜树种群的生活史型谱。南方红豆杉种群的生活史型谱特征,主要表现为山地2和坡地V型比例最小,而C型比例最大,纯林种植中V型比例较高,而以纯林1的V型比例最高,C型比例最小。  相似文献   
206.
应用超声提取与传统热溶剂回流法提取南瓜子油,通过正交实验法考察了料液比、提取时间和超声功率3个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得到了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条件:料液比为1∶15(w/v),提取时间为0.5 h,超声功率为250 W,优化条件下提取率为50.8%,对照热溶剂回流提取法的提取率49.9%(6.0 h);南瓜子油的GC-MS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对南瓜子油成分无明显影响;超声提取的南瓜子油酸价(1.51 mg·g-1)低于热溶剂回流提取法(3.25 mg·g-1)。上述结果表明超声提取南瓜子油与热溶剂提取法比较具有操作简便、省时和低酸价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7.
以烟草叶片为原料,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烟草中辅酶Q10的匀浆提取工艺,考察了匀浆时间、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和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辅酶Q10提取率的影响,确立了烟草中辅酶Q10的优化匀浆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为85%乙醇,匀浆时间6 min,液料比9∶1(mL/g),提取次数2次。将该法与索氏提取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匀浆提取烟草中辅酶Q10的提取率为12.82μg·g-1,与索氏提取的提取率相当,但匀浆提取所用提取时间短,提取溶剂用量少,因此匀浆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8.
在反溶剂法制备纳米粒过程中,pH值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其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在不同酸碱环境下运用反溶剂法制备牛血清白蛋白包被酒石酸长春瑞滨纳米粒,进而借助于电位耦合作用来研究纳米粒制备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当pH=4.5至7.5时,酒石酸长春瑞滨和牛血清白蛋白带有异种电荷,而当pH=2.5,3.5,8.5,9.5时它们均带有同种电荷。当pH=7.5时,牛血清白蛋白带有负电荷即-8.52 mV,酒石酸长春瑞滨带有正电荷即+4.48mV。此时得到牛血清白蛋白包被酒石酸长春瑞滨纳米粒粒径为193.3 nm,Zeta电位为-30.86 mV,而且在该pH下对纳米粒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最终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达到了45.6%和90.6%。  相似文献   
209.
以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人工林及其附近农田为研究对象,选取8组配对样地不同土层进行相关指标测定。结果发现:多数样地(8组中的7组)0~2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林地高于农田37%,但深层(20~80 cm)农田高于林地8%~58%;土壤无机碳中所有样地平均显示林地高于农田(林地:1.33 mg·kg-1;农田:1.17 mg·kg-1);表层(0~20 cm)林地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多高于农田,平均高出20%和34%,而深层土壤中(20~80 cm)多表现为相反趋势,这使得0~80 cm土层平均林地(6%)<农田(4%)。0~20 cm土层多为林地pH值>农田,林地电导率、容重<农田,而深层多(4~5组样地)多表现为相反趋势,0~80 cm土壤平均显示pH值差异不大,农田电导率>林地约2.22μs·cm-1,而容重差异仅0.02 g·cm-3(1%)。上述结果说明,土地利用对表层和深层影响差异明显,甚至趋势相反,农田和林地土壤碳及相关理化指标发生了明显垂直分布特征变化。过分强调土壤表层而得出的农田使SOC大量减少、土壤肥力下降的结论,在考虑深层土壤后能够明显降低上述数据的大小。这一发现说明需要同时考虑表层和深层土壤碳和氮等指标变化,以得出更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210.
为了探索内陆重度盐碱地的改良新方法,实验通过聚合有机酸(聚马来酸酐和聚丙烯酸)作为降盐碱剂,采用阻盐碱层、表土成膜剂以及土壤孔隙改善剂相结合的方法,对大庆市典型内陆盐碱土进行了改良实验,并在改良后的土壤及对照样地上种植不同植物--白菜、萝卜、菠菜、豚草和长春花,评价改良效果.结果发现:(1)通过施加降盐碱剂、阻盐碱剂及土壤孔隙剂,土壤的pH值和含盐量均有明显降低,下降幅度分别为pH:0.8~1.2、含盐量:0.2%~0.5%,而且表层改良效果优于深层;(2)在上述改良基础上施用表土成膜剂,使得土壤深层与表层盐碱运动减慢,即表层盐碱更低而深层更高,有利于保持表层适宜作物生长的条件;(3)2种聚合有机物比较来看,聚马来酸酐的改良效果好于聚丙烯酸;(4)从5种植物的生长状况来看,施用上述改良剂后较对照能够明显提高作物成活以及生长,特别是改良早期5种植物均呈现明显的生长趋势,而在后期存在生长力下降的趋势,因此,在大面积改良过程中需要考虑连续多次施加降盐碱剂以增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