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3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2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9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鄱阳湖流域极端降水时空分布和非平稳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变暖背景下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显著增加。本研究基于PreWhitening Mann-Kendall(PWMK)、极点对称模态分解法和广义可加模型,利用鄱阳湖流域1959—2019年16个国家级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从极端降水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性3个维度系统检测和分析流域极端降水的时空分布和非平稳性特征。结果表明: 研究期间,鄱阳湖流域极端降水强度和频率呈显著增加趋势,持续性呈下降趋势,极端降水整体表现出强度大、频率高、持续时间短的特点;极端降水存在明显的汛期和非汛期时间分异规律,汛期极端降水集中在流域北部和中部,而非汛期多集中于中部,子流域中信江流域降水量增加趋势最显著,达到2.10 mm·a-1;汛期极端降水的持续时间越长,强度和范围越小,非汛期极端降水则相反;鄱阳湖流域的极端降水强度和频率以平稳性特征为主,持续性表现出非平稳性特征。随着鄱阳湖流域极端降水量的不断增加,其可能引发的灾害风险将进一步增大。  相似文献   
23.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血栓调节蛋白(TM)、P-选择素(P-selectin)、高密度脂蛋白(HDL-C)以及凝血功能指标与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术后发生DVT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00例作为DVT组,同期术后未发生DVT的创伤性骨折患者100例作为无DVT组,比较两组血清TM、P-selectin、HDL-C、血浆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TM、P-selectin、HDL-C与凝血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影响因素。结果:DVT组血清TM、P-selectin、血浆D-D、FIB水平、年龄≥60岁比例高于无DVT组,血清HDL-C水平低于无DVT组(P<0.05)。DVT组血清TM和P-selectin与血浆D-D、FIB呈正相关(P<0.05),血清HDL-C与血浆D-D、FIB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血清TM≥9.50 IU/mL、P-selectin ≥70.00 ng/mL、HDL-C<1.00 mmol/L、血浆D-D≥700.00 μg/L、FIB≥4.00 g/L是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患者血清TM、P-selectin较无DVT患者升高,HDL-C较无DVT患者降低,联合检测血清TM、P-selectin、HDL-C和凝血功能指标可能有助于降低DVT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承气活血通腑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及对胃肠功能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到2020年7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60例。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n=30,常规治疗)、研究组(n=30,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承气活血通腑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对比两组疗效、胃肠功能、炎性因子、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临床症状评分。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12d后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治疗12d后腹部胀痛、排便排气、恶心呕吐、口苦口干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研究组胃管拔除时间、恢复正常饮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承气活血通腑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胃肠功能,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机体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25.
抗增殖蛋白(prohibitin,PHB)是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蛋白,广泛分布于不同种属的生物细胞。PHB不同的亚细胞器定位决定了它在调节细胞周期、增殖凋亡、核转录、细胞分化、细胞黏附、维持线粒体形态及功能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同时,PHB及其翻译后修饰也参与了PI3K/AKT、Ras/Raf/MAPK等信号通路的调控。近年来,PHB功能及其机制研究有助于我们揭示恶性肿瘤疾病形成的分子机制,将为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6.
[目的]为了确定铜绿假单胞菌调控因子Pip对两个不同吩嗪合成基因簇(phz1和phz2)的具体调控方式与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根据基因比对结果,采用同源重组技术构建Pip调控因子缺失突变株PA-PG以及克隆ip基因作互补分析;再以已构建的吩嗪基因簇缺失突变株PA-Z1G和PA-Z2K为受体菌,构建突变株PA-PD-Z1G和PA-PG-Z2K,测定并比较野生株及相关突变株的吩嗪-1-羧酸和绿脓菌素的合成量,推定Pip对两个不同吩嗪合成基因簇的调控方式.[结果]在GA培养基中,突变株PA-PG的吩嗪-1-羧酸和绿脓菌素都比野生型明显减少;互补分析显示,突变株PA-PG的吩嗪-1-羧酸和绿脓菌素都显著提高并恢复到野生株PAO1水平;突变株PA-Z1G的吩嗪-1-羧酸和绿脓菌素合成量因Pip缺失而显著减少;而突变株PA-Z2K的吩嗪-1-羧酸和绿脓菌素合成量在Pip缺失后仍保持不变.[结论]初步推定,转录调控因子Pip对铜绿假单胞菌吩嗪合成代谢的确具有促进作用;Pip通过正向调控吩嗪基因簇phz2的合成功能实现对吩嗪合成代谢的调控.  相似文献   
27.
分析了桂西南喀斯特山地蚬木幼龄植株的结构特征、空间分布格局和生长动态,以及影响其种群更新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 该区域的幼龄蚬木种群为稳定型,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呈集群型分布;幼龄植株的地径和株高生长趋势相同,且地径随株高的增长而增加,实生苗的地径和株高生长受到种群密度的抑制;群落乔木和灌木层对蚬木幼龄植株的更新有重要影响,而草本层的影响不显著;岩石裸露率对蚬木天然更新未产生显著影响,不同坡度、坡位上蚬木幼龄植株的株高和地径的差异极显著,不同坡向植株的密度、株高和地径差异极显著.蚬木的天然更新受到物种的生物学特性,种内、种间竞争,生境异质性及人为干扰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28.
目的:在COPD急性发作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已经被临床医生重视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但对于家庭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缓解期的患者是否获益,目前尚无明确结论.本试验旨在探讨家庭应用无创机械通气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运动耐量、肺功能及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随机观察10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 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于医院应用无创辅助通气治疗缓解后出院.其中39例继续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其余64停止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观察6个月,比较家庭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后生活质量、运动耐量、肺功能变化、血气分析、心率、呼吸频率及急性发作的间隔期、医疗费用状况.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生活质量、运动耐量明显改善(P<0.05),肺功能下降明显减慢(P<0.05),平均医疗费用明显减少(P<0.05).结论:家庭应用无创机械通气能够延缓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速度,减少医疗费用近万元,延长急性加重间隔时间6个月以上,减少住院次数,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索人参苷皂Rd对人脑胶质瘤的作用。方法: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系细胞培养,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Rd处理观察细胞形态、测定端粒酶活性以及h TERT表达水平。结果:随着GSRd浓度的升高,U251细胞的生长被明显抑制,出现了细胞凋亡和凋亡小体的现象;在经GSRd处理后U251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对照组和溶媒组类似,而GSRd药物处理24 h后,细胞端粒酶活性显著降低,其中20μg/L组端粒酶活性降低极显著,P0.01,40μg/L和80μg/L组端粒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GSRd药物处理48 h后,细胞端粒酶在20、40、80μg/L处理后,端粒酶活性降低极显著,P0.01;20μg/L、40μg/L和80μg/L的GSRd处理细胞后,相比于对照和溶媒组,h TERT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人参皂苷Rd能够促进人脑胶质瘤U251细胞凋亡,对于临床治疗脑胶质瘤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脑胶质瘤患者手术前后睾酮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2月到2015年6月我院脑胶质瘤患者80例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颅脑良性肿瘤患者8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手术治疗,检测术前和术后3天、术后1周患者睾酮水平。结果:研究组术后各病理类型睾酮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睾酮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睾酮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术后一周研究组睾酮水平与术前比较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研究组睾酮水平与术后3天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睾酮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胶质瘤患者会出现睾酮水平紊乱,当睾酮水平明显增高时应警惕脑胶质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