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8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大肠杆菌O157rfbE和stx2为待检靶基因,设计两对引物和两条MGB探针,rfbE和stx2探针5′端分别用FAM和VIC基团标记,3′端均用Taqman-MGB标记。建立并优化了检测大肠杆菌O157的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可检测的最低DNA浓度是10拷贝/μL;实验中O157菌株检测结果均为rfbE阳性,而非O157菌株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重复性实验中,批间差异小于80%,批内差异小于70%。实验结果显示此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可对分离的可疑大肠杆菌O157菌株进行快速鉴定,同时得知菌株是否携带stx2毒力基因,有利于菌株毒力强弱的判定。  相似文献   
102.
An in vitro cultured rat perirenal preadipocyte (PA) was established as a model system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the intracellular pH (pHi) and of the Na~ /H~ exchanger during PA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pH sensitive probe, 2' ,7'-bis-(2-carboxyethyl)-5(6)-carboxyfluorescein(BCECF), was employed to measure the pHi of PA and to determine the Na~ /H~ exchange activ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a~ /H~ exchange activity in the plasma membrane of PA, FCS stimulated DNA synthesis measured by ~3H-TdR incorporation, and the activation of Na~ /H~ exchanger resulted in phi increase (nearly 0.2 pH unit) within 2 min. Ethyl-isopropyl-amiloride (EIPA), a specific Na~ /H~ exchange inhibitor, inhibited Na~ /H~ exchange activity and DNA synthesis. In the absence of serum insulin did not stimulate DNA synthesis but did induce PA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zed by the appearance of adiposome in the cell and the enhancement of glycerol-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_3PDHase) activity. Meantime, insu  相似文献   
103.
ANTIPYRETIC ACTION OF DEXAMETHASONE ON EGTAZIC ACIDINDUCED FEVER IN RABBITS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用脑室灌注和Fura2测定细胞内游离钙技术观察了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对家兔乙二醇双(2氨基乙醚)四乙酸性发热效应和下丘脑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的影响,借此深入探讨地塞米松解热作用的中枢机制。结果发现:脑室灌注乙二醇双(2氨基乙醚)四乙酸(06nmol)引起家兔结肠温度明显升高,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kg)显著抑制家兔乙二醇双(2氨基乙醚)四乙酸性发热,地塞米松(60~120μmol/L)并不影响下丘脑细胞内[Ca2+]i,而事先脑室灌注抑制基因转录的放线菌素D(3nmol)则完全取消了地塞米松对乙二醇双(2氨基乙醚)四乙酸性发热的解热作用。这些结果提示:地塞米松显著抑制家兔乙二醇双(2氨基乙醚)四乙酸性发热,其机制与地塞米松激活脑内某些基因的表达有关,而与下丘脑神经细胞跨膜钙离子流无关。  相似文献   
104.
杭州石荠苧生态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杭州石荠苧(Mosla hangchowensis)的种子完全靠风传播,但由于种子大,传播距离不远;种子在冬季休眠,春天(2月末3月初)萌发,种子萌发率很低,尤其是水选上层种子,主要原因是质量差。杭州石荠苧的营养期从3月初到8月上旬,株高在8月中旬以前基本为匀速增加,早期生长极为缓慢。形态和生殖力的环境可塑性极强,自然生长的植株冠幅变动在4~5616cm2之间。杭州石荠苧在自然生境中有时形成单优群落,通常与其它植物伴生。由于早期生长慢,限制了其在群落中的竞争能力,在土壤条件好的地方绝大部分被排挤掉,只是由于其极强的耐旱能力才在高温、干旱、土少的生境中得以存活。 将同属不濒危的华荠苧与之比较,其种子小于杭州石荠苧,但萌发率却高于杭州石荠苧。华荠苧的植株较矮,花色不如杭州石荠苧鲜艳,同在路边生长,不像杭州石荠苧那样容易被人采摘;华荠苧的根较杭州石荠苧的根深,抗雨水冲刷能力较强。华荠苧在自然生境中植株投入生殖的比例大于杭州石荠苧。  相似文献   
105.
以厚皮甜瓜品种‘哈密绿’种子为材料,在70℃、75℃和80℃温度下分别处理24h、48h和72h,研究不同干热处理对甜瓜种子活力萌发和生理生化指标变化及细菌性果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1)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干热处理甜瓜种子发芽指标和成苗率显著下降,而70℃处理24h和48h对种子发芽指标(活力指数除外)和成苗率无显著影响。(2)与对照相比,干热处理种子胚芽中的SOD活性、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升高,在同一温度处理下,SOD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基本呈增长趋势,脯氨酸含量则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POD和APX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相比,胚芽中CAT活性在70℃处理下降低,而在75℃和80℃处理下升高,但其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胚芽中O-·2产生速率在70℃和75℃处理下与对照接近,而在80℃处理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且均显著高于对照。(3)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甜瓜接菌种子幼苗细菌性果斑病发病率较对照显著降低。研究表明,适宜干热处理温度和时间诱导甜瓜种子中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加,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降低,种子活力和出苗率有效提高,‘哈密绿’种子有效、安全的干热处理组合为70℃、48h。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本研究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基因(CO1)的一段保守区域作为DNA条形码技术的研究序列,探讨DNA条形码技术对中缅树鼩隆安种群和昆明种群进行分类鉴定的可行性。方法:对22只广西隆安树鼩和21只昆明树鼩样本的CO1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应用MEGA V5软件对序列进行比对及分析其遗传距离,采用NJ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中缅树鼩种群中,隆安种群、昆明种群和海南亚种的种内遗传距离为0.00%-0.79%,种群间遗传距离为9.71%-13.59%,中缅树鼩与普通树鼩的种间遗传距离为20.43%-24.11%,存在条形码间隔。系统发育树显示:隆安种群、昆明种群及海南亚种分别聚为一小支,分支置信度高达100%。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DNA条形码技术有助于树鼩种群和亚种的分类鉴定,经CO1基因的测序分析证实广西隆安树鼩和昆明树鼩分属不同的种群。  相似文献   
107.
本文研究了啮小蜂Tetrastichus sp.视觉和触角在交配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视觉对雄蜂起重要作用,对雌蜂作用则不显著;触角在啮小蜂求偶识别和接受中起重要的作用,雄蜂柄节具有一分泌小孔,求偶的雄蜂遇到雌蜂后柄节能分泌大量的膏状渗出物,雌蜂是靠接触雄蜂触角来识别和接受雄蜂.  相似文献   
108.
啮小蜂雌蜂接受寄主线索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啮小蜂Tetrastichussp.是一种群聚性的蛹内寄生蜂,主要寄生茶长卷叶蛾Homona magnanima的蛹,实验室中亦能寄生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蛹。研究了速冻寄主蛹、视觉和嗅觉线索在啮小蜂寄主接受中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速冻寄主蛹对啮小蜂接受寄主的影响不大,啮小蜂雌蜂主要是通过嗅觉线索接受寄主的,而视觉在寄主接受过程中仅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猪链球菌2型FBPS的纤连蛋白结合部位的初步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猪链球菌2型江苏分离株HA9801的fbps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不同的引物,用含全长fbps的pMD-T-FBPS质粒为模板,通过PCR技术,扩增不同片段fbps,并按正确的阅读框架定向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2a( ),构建分别表达全长7~82、7~165和87~320氨基酸FBPS的重组表达质粒pFBPS、pFBPS(7~82)、pFBPS(7~165)和pFBPS(87~320);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株,经IPTG诱导,表达rFBPS(7~82)、rFBPS(7~165)、rFBPS(87~320)和rFBPS(全长),分子量分别为29、34、42及83kD的融合蛋白。配基亲和Western blot试验表明,表达的融合蛋白除rFBPS(7~82)外,均可与人纤连蛋白(Fn)结合,由此可以推断SS2的纤连蛋白/血纤蛋白原结合蛋白(FBPS)N端87~165氨基酸区域为具有结合活性的线性部位。  相似文献   
110.
杨朗  梁广文  曾玲  岑贞陆 《生态学报》2008,28(8):4015-4022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了对白叶枯病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12个水稻品种中的19个(组)次生物质色谱峰(面积)的差异及其与白叶枯病抗性水平间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品种抗性水平与谱峰面积值之间相关极显著(R=0.992,p<0.01),被测的19个组分中,峰1、峰2、峰8、峰10、峰12、峰14、峰16和峰18是影响水稻对稻白叶枯病抗性水平的主要抗原次生物质.建立了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抗性级别与以上次生物质含量谱峰面积之间的回归模型:Y=10.7603 0.1823X1-0.2287X2 0.2163X8-2.1975X10 0.0728X12 -0.7438X14 1.1484X16-0.7795X18.研究结果表明水稻品种中起抗病作用的抗原次生物质不止一种,而是几种的组合,而且它们对水稻抗病性的贡献作用是不完全相同的,这与它们的性质与含量密切相关.提出了以抗原次生物质为标记的快速分析、鉴定、预测水稻品种对稻白叶枯病抗性水平的新途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