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7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拐芹根化学成分研究I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伞型科当归属植物拐芹的根及根茎中又分得4个结晶性化合物。经物理常数测定、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欧前胡素I,异氧化前胡内酯Ⅱ,Pabulenol Ⅱ,Phellopterin Ⅳ。  相似文献   
112.
【目的】从基因水平探究枯草芽孢杆菌渗透压调节因子L-脯氨酸合成途径中glnA、proB、proA基因的功能,通过分子改造实现对代谢途径的人工扰动。【方法】从枯草芽孢杆菌WB600出发,通过向胞内引入一系列基因敲除或过表达,分别构建了proB和proA基因过表达的重组菌WB601和WB602、glnA基因缺失的重组菌WB603以及在此基础之上过表达proB基因的重组菌WB604。借助菌株胞外和胞内游离脯氨酸积累的表型分析影响途径的关键节点。【结果】在非胁迫条件下,重组菌WB601和WB602胞外脯氨酸含量分别是原始菌的2.21倍和2.82倍,单位细胞胞外脯氨酸得率分别是原始菌的4.09倍和9.80倍,胞内游离脯氨酸含量分别是原始菌的1.91倍和3.34倍;重组菌WB603胞外脯氨酸含量上升至1221.43 mg/L,是原始菌的6.28倍,单位细胞胞外和胞内游离脯氨酸得率分别为原始菌的9.13倍和3.66倍;而重组菌WB604胞外脯氨酸含量最高达1391.65 mg/L,相比菌株WB603,其胞外脯氨酸含量及单位细胞得率分别提高了13.94%和14.10%,且胞内游离脯氨酸含量提高了32.60%。在5%Na Cl胁迫条件下,重组菌WB601和WB602的胞外脯氨酸含量分别是原始菌的1.94倍和1.54倍,单位细胞胞外脯氨酸得率分别是原始菌的2.15倍和2.19倍;重组菌WB603胞外脯氨酸含量及其单位细胞得率分别是原始菌的4.16倍和7.29倍;相同条件下,相比于重组菌WB603,重组菌WB604的胞外脯氨酸含量及其单位细胞得率分别提高了32.61%和5.54%。此外,实验组菌株的胞内游离脯氨酸含量均高于非胁迫时,并达到相对平衡状态。【结论】proB和proA基因的过表达均能显著提升细胞合成脯氨酸的能力,并且能增强细胞的耐盐性;glnA基因的缺失能增强脯氨酸合成途径,提高脯氨酸的积累;两种效应的正向叠加可进一步提升细胞脯氨酸合成能力。  相似文献   
113.
由本实验室筛选得到的摩尔摩根氏菌J-8菌株可将底物1-苯基-2-甲氨基丙酮专一性地转化为d-伪麻黄碱。以M. morganii J-8为出发菌株,菌体超声破碎后,经硫酸铵沉淀、Phenyl Superose疏水柱层析、DEAD阴离子柱层析和非变性凝胶电泳四步纯化获得电泳纯羰基不对称还原酶。亚基分子质量为42.5 kD,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酶的分子质量约为84.1 kD,初步认为该酶为二聚体蛋白。对所得到的部分纯化酶的酶学性质做了初步研究,纯酶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质谱分析,比对结果显示为与亮氨酸脱氢酶蛋白有很高相似性。  相似文献   
114.
澳古茨藻(NajasoguraensisMiki)是典型的水下水媒传粉植物。雄花在花粉释放前2—4h花梗迅速伸长,突破膜质鞘状外被,并且向外弯曲,至花粉释放盛期几乎是水平状态,有利于释放后的花粉直接进入水流以求传播。花部组成与结构极为简化,花粉中富含淀粉粒,花粉落置柱头前常萌发出长的花粉管,形成宜为柱头捕获的花粉笺,表现出对水下水媒传粉的高度适应。有性繁殖十分发达,自交、异交和混交的结实率都在85%以上;花粉/胚珠(P/O)为2690±300,指示兼性自交的繁育系统。无性繁殖较弱,仅以易长不定根的植株片段形式存在,但仍对该种的扩散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对澳古茨藻的花生物学特征、传粉机制以及繁育系统进行了探讨,对澳古茨藻表现出的许多沉水植物所特有的特征特性:花被的简化、花粉外壁的简化作了解释,讨论了繁育系统中自交与异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5.
多穗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穗柯是一种茶、糖、药三种功能兼有的植物,本文对其成分,药理作用研究以及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6.
在春季田间条件下,我们对美味猕猴桃品种米良1 号(Actinidia deliciosa cvMiliang-1)的光-光合特性与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美味猕猴桃米良1 号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气温34 ℃,相对湿度62% ),同化CO2 的光合速率达到17.37~18.69 μm olm - 2s- 1,但是在高温和干旱条件下(气温41℃,相对湿度30% ),其光合能力降低到7.32 μm olm - 2s- 1.该品种的光饱和点与光补偿点分别为1 100 和20 μm olm - 2s- 1, 表明是一种阴性偏阳的树种. 5 月初的晴天,美味猕猴桃米良1号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型,第一高峰出现在上午10∶00,18.65 μm olm - 2s- 1,午间13∶00 剧降到3.15 μm olm - 2s- 1,下午16∶00 出现第二高峰,其值为10.35 μm olm - 2s- 1. 在测定净光合速率的同时,还对田间条件下环境因子如光照、气温、空气湿度与CO2浓度以及植物叶表面温度与蒸腾速率日变化等进行了监测,用多元线形回归的方法分析了环境因子对猕猴桃光合作用日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7.
抗菌肽因其具有广谱抗菌活性、不容易引起抵抗性,被认为是先天免疫系统对抗微生物感染的多功能工具。然而,天然抗菌肽存在抗菌活性低、稳定性低、溶血性高等问题,使其较难应用于临床,所以研究人员对抗菌肽进行改良设计以期获得更高抗菌活性、更低溶血活性的新型抗菌肽。另外,天然抗菌肽作为一类免疫效应因子而被发现,其表现出的抑菌、免疫调节、内毒素中和等作用,使得研究人员对抗菌肽在抗炎作用的研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就抗菌肽的药物设计方法及抗炎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8.
测定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17种常见植物根内AM真菌的侵染率,并将AM侵染率作为植物的一个功能特征,分析了其系统发育保守性。结果显示AM侵染率均无系统发育信号,其植物进化树中AM真菌侵染率的差异更多被最新分支节点所解释,而不是古老分支节点,说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亲缘关系较近的植物,其AM侵染水平并不相同,不存在进化的保守性。系统报道了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植物系统进化发育与AM侵染间的关系,表明了植物系统进化与AM侵染间无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119.
基于mtDNA Cyt b序列分析齐口裂腹鱼群体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测定了长江上游4个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野生群体(重庆巫溪、重庆城口、四川雅安、四川阿坝)共104个个体的线粒体Cyt b基因部分序列, 以探讨齐口裂腹鱼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表明: 在104个个体Cyt b序列中共检测到43个多态性位点, 25个单倍型。4个齐口裂腹鱼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介于0.704—0.884, 核苷酸多样性介于0.007—0.012。群体间Kimura双参数遗传距离介于0.008—0.017, 其中四川雅安群体与四川阿坝群体间遗传距离最近, 基因交流频繁。重庆城口群体与四川雅安群体间遗传距离最远, 基因交流受阻。AMOVA分析表明, 齐口裂腹鱼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群体内部, 且组群间、组群内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显著的遗传分化。中性检验得到Tajima’s D和 Fu’s Fs的值不显著, 且歧点分布图呈多峰, 表明长江上游4个齐口裂腹鱼野生群体未经历过种群扩张。研究旨为齐口裂腹鱼野生资源保护提供必要参考意见, 同时为齐口裂腹鱼种质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0.
前期研究发现β-胡萝卜素为阿魏蘑和胶红酵母共培养过程中提高漆酶活性的关键因子。本文研究β-胡萝卜素的最佳添加量、添加时间和消耗情况,以及胶红酵母和β-胡萝卜素对阿魏蘑的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阿魏蘑单培养中β-胡萝卜素的最佳添加量为10 mg(0.067%),最优添加时间为48 h,漆酶酶活达到7 083 U/L,为单培养的2.9倍。在形态研究中发现中小型菌球和粗糙型菌球都有利于产漆酶。结果显示通过添加β-胡萝卜素和控制阿魏蘑的菌体形态均可提高漆酶的产量,为漆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新的尝试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