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松材线虫是松树萎蔫病的病原,拟松材线虫在形态等方面与松材线虫极其相似。关于两种线虫与细菌的研究多集中于体表伴生细菌。本文要揭示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体内是否存在细菌。【方法】对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并采用1%升汞和抗菌素混合液对两种线虫虫体进行体表消毒后研磨,制备悬浮液涂布NA平板;通过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细菌种类。【结果】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透射电镜照片显示在两种线虫肠道内均发现细菌;体表无菌的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共分离到3株体内细菌;这3株细菌分别属于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和爱文氏菌属(Ewingella)。【结论】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体内均存在细菌;这些细菌对这两种线虫可能具有一定的生理生态作用。本文是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体内存在细菌的首次报导。  相似文献   
82.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相关配套政策尚不完善、监管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出现了一系列骗取、套取医保资金的违法、违规行为,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主要从定点医疗机构医保相关违规行为的现象入手,分析违规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形成机制,总结各地工作经验,并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为卫生行政部门下一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3.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造成尿酸盐结晶沉淀在皮下组织、关节周围、骨骼及尿路而引发的病变。发作时以足拇趾及踝关节红、肿、热、痛多见,呈间歇性反复发作。由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性关节炎患病率有明显上升和年轻化趋势,南方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发病率尤高。痛风性关节炎作为一个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着患病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并不能改变其病理性质,且毒副作用较大、效果不持续,临床多以排尿酸药、糖皮质激素及秋水仙碱等一些口服药物为主。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对该病的研究,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了较大的进展,临床上取得令人乐观的成果。本文着重从中药内治及中医外治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4.
根据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转录调控蛋白(AhyR)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PCR方法克隆嗜水气单胞菌Zf1菌株AhyR基因,测序目的基因大小为1 063 bp。对AhyR基因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推导其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60 aa,含有自体诱导物结合域(18-168 aa)、LuxR型螺旋-转角-螺旋(HTH)DNA结合结构域(176-241 aa),以及13个磷酸化位点(15S、30T、62S、144S、145S、156S、161Y、173S、184T、188T、200S、227S、231Y)。AhyR蛋白三级结构与模板(PDB:3SZT_A)相似性达28.40%,结果显示LuxR型螺旋-转角-螺旋结构域主要以α螺旋分布在C端外侧,这与拉马钱德兰图(Ramach andran plot)检测分析AhyR蛋白空间结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5.
为获得能用于检测试剂盒的高纯度具有活性的EB病毒融合蛋白,以pGEX5T-BZLF1-BMRF1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BZLF1-BMRF1融合基因,将其插入pET32a中,构建表达质粒pET32a/BZLF1-BMRF1。将该质粒转入大肠杆菌培养,经IPTG诱导获得Zta-P54融合蛋白。用DEAE-Sepharose CL-6B和Ni-NTA亲和层析纯化,并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Zta-P54融合蛋白进行鉴定。双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显示成功构建pET32a/BZLF1-BMRF1质粒,SDS-PAGE显示该蛋白相对分子量约为60kD,与预期结果一致。纯化后获得纯度为96.5%的Zta-P54融合蛋白。Western blot检测该蛋白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反应特异性。因此,成功构建pET32a/BZLF1-BMRF1质粒,在大肠杆菌中可溶性表达。最终获得纯度高、生物活性好的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86.
尚晓静  张富美  李思  侯瑞 《菌物学报》2021,40(10):2752-2770
为探明贵州省栽培笃斯越橘根系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与欧石南菌根(ericoid mycorrhiza,ERM)真菌的定殖及地理分布情况,揭示共生真菌在栽培笃斯越橘生长中的地位,本研究在贵州省笃斯越橘主栽区麻江县、凤岗县和高坡乡分别选取主栽品种圆蓝、粉蓝、奥尼尔和莱格西的根样及根围土样,观测不同地区不同品种根样DSE真菌、AM真菌和ERM真菌的定殖结构和定殖率,并测定土样土壤理化性质,分析不同真菌与土壤因子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地区的4个笃斯越橘品种均有DSE真菌、AM真菌和ERM真菌定殖,栽培笃斯越橘能与3类真菌形成共生关系,平均定殖率分别为61.11%、25.55%和22.50%。DSE真菌定殖率:高坡(62.50%)>麻江(61.66%)>凤岗(59.16%);AM真菌定殖率:凤岗(34.14%)>麻江(25.83%)>高坡(16.66%);ERM真菌定殖率:高坡(35.00%)>凤岗(20.00%)>麻江(12.5%)。相关性分析表明,DSE真菌中的菌丝与微菌核的定殖率呈负相关,AM真菌的总定殖率及定殖强度与微菌核的定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DSE真菌菌丝的定殖率呈负相关。ERM真菌总定殖率与DSE真菌菌丝的定殖率及AM真菌定殖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DSE真菌总定殖率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效磷与DSE真菌和ERM真菌总定殖率呈显著正相关,与AM真菌定殖率呈显著负相关。土壤铵态氮与DSE真菌中微菌核结构定殖率及AM真菌定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ERM真菌定殖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pH值与DSE定殖强度呈显著负相关,与ERM定殖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分析比较贵州省3个笃斯越橘种植基地不同品种栽培笃斯越橘DSE真菌、AM真菌和ERM真菌的定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为贵州省栽培笃斯越橘的管理和发展提供技术基础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低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内分泌因子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10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52)和研究组(n=53)。对照组患者采用低剂量阿替普酶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治疗。评价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血清S-100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比较两组治疗14 d内的颅内出血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34%(50/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40/52),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02,P=0.01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血清S100B、NSE及MB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血清S100B、NSE及MB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内,研究组的颅内出血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低剂量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能够明显改善神经功能,降低神经内分泌因子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88.
何首乌(Pleuropterus multiflorus)是一种珍贵的多年生中药,为蓼科(Polygonaceae)何首乌属植物,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以及山西和甘肃南部,可用于治疗肝损伤、癌症、糖尿病、脱发、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神经退行性疾病。近年来,国际上有报道称摄入何首乌会引起肝损伤,因此,建立何首乌的安全监测和风险管理模型对何首乌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对何首乌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其毒副作用进行了综述,为何首乌的临床应用、科学研究和生产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陈潘  张燕  朱晓静  鲁长虎 《生态学报》2019,39(7):2282-2290
生物入侵威胁本地物种生存,破坏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外来植物是入侵生物中的重要一类,可以显著改变本地植被群落,并影响其他生物类群。鸟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较高营养级,对由入侵植物引起的栖息地变化十分敏感。互花米草自引入中国沿海以来,其分布区域不断扩散,多数研究认为互花米草入侵造成本地生物多样性降低和生态系统退化。系统梳理了互花米草入侵对鸟类栖息地、食物资源、繁殖、群落等方面的生态影响。主要负面影响有:(1)植被群落结构不利于鸟类栖息、筑巢、觅食;(2)鸟类食物资源丰度和多样性下降;(3)本地鸟类种群数量和物种多样性显著下降。在我国东部沿海湿地,互花米草入侵已经显著改变了植被与鸟类分布格局。但随着入侵历史的增长,少数小型雀形目鸟类却可以逐渐适应互花米草生境。互花米草入侵为某些非本地鸟类提供了空白生态位,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本地物种多样性,对互花米草的快速清除反而可能不利于已适应并依赖互花米草生境的鸟类。综上,认为互花米草入侵对鸟类群落甚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能需要更多研究进行综合评价,应开展长期、大尺度、多因子的监测研究和多物种比较研究,建立生态评价模型并制定科学有效的互花米草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90.
研究了不同基因型多样性(1、3、6三种基因型组合)羊草种群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分蘖数、根茎芽数和根冠比5个指标对干扰强度(用不同留茬高度来模拟)的响应。结果表明:(1)基因型多样性和干扰强度对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分蘖数和根茎芽数均有显著影响(P0.05),但两者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其中,多基因型组合(3、6基因型组合)羊草种群中这4个响应变量的值均显著高于单基因型羊草种群(P0.05);而干扰强度的增加显著降低了这4个响应变量的值(P0.05)。对于根冠比这一响应变量来说,仅干扰强度对其产生了显著地影响(P0.05)。(2)29个基因型多样性效应值中,有25个值大于0,其中12个表现为显著的基因型多样性正效应。依Loreau和Hector的方法将多样性净效应分解后发现,互补效应和选择效应共同主导12个响应指标的基因型多样性效应,而互补效应独自主导3个、选择效应独自主导5个响应指标的基因多样性效应;但对基因型多样性正效应起主要贡献的是互补效应。所得结果表明,基因型多样性能提高羊草种群的表现,能增强羊草种群对干扰的响应,不同基因型间的互补作用对这种正效应起主要贡献,这将为该物种种质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