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30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81.
目的:探讨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产后出血患者凝血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126例,根据乱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63)与研究组(n=63),其中对照组给予缩宫素治疗,研究组则给予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产后出血情况、凝血功能以及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产后2 h出血量以及产后24 h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 h后两组患者心率(HR)较治疗前升高,且对照组高于研究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较治疗前降低,且对照组低于研究组(P0.05);治疗24 h后研究组患者SBP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血氧饱和度(SPO_2)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社会活动以及社会功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94%,与研究组的6.35%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减少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对患者凝血功能无影响,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82.
豆科与非豆科树种混交作为一种人工林培育可持续发展模式,在保证木材产量和维持氮素平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研究通过大棚盆栽试验,设计3个施氮水平(0、3、6g·株-1)及3种根系分隔方式(不隔、网隔、膜隔),分析了不同氮素水平及根系分隔模式对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与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植株幼苗生长、叶片生理特性、根系形态及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施氮量的增加,尾叶桉与降香黄檀的苗高、地径均呈递增趋势;不同根系分隔模式下,尾叶桉苗高、地径均在不隔模式下生长最好,降香黄檀则在膜隔模式下生长最好。(2)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3、6g·株-1水平下尾叶桉与降香黄檀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显著升高,而丙二醛(MDA)含量则呈降低趋势。(3)尾叶桉与降香黄檀根系的总长度、总表面积、总体积、平均直径、根尖数和比根长均随氮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且各氮素水平间的差异显著;同一氮素水平下,尾叶桉的根系生长总体表现为不隔网隔膜隔,而降香黄檀根系生长则表现为膜隔不隔网隔,且两树种不同分隔模式间差异显著。(4)尾叶桉与降香黄檀各器官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在6g·株-1施氮水平下生物量最大;各器官生物量分配中,尾叶桉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大小依次为:茎(40.59%)叶(32.37%)根(27.04%),降香黄檀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大小依次为:根(47.67%)茎(40.08%)叶(12.25%)。研究表明,尾叶桉与降香黄檀混交一定程度上扩展了根系横向和纵向水平的养分生态位,扩大了根系吸收土壤养分的空间,同时根系互作提高了降香黄檀的固氮能力,对土壤有效氮的产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83.
目的验证5种消毒剂的杀菌性能及消毒效果,为环境微生物控制的策略及实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和剂鉴定试验测定相应中和剂的中和效果,然后通过悬液定量杀灭试验测定消毒剂的杀菌效果和作用时间;最后通过载体定量杀灭试验测定消毒剂在最短有效作用时间下对不同载体表面微生物的杀灭效果。结果试验选取的中和剂对测试的消毒剂有良好的中和作用,中和剂及中和产物对测试微生物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可用于悬液定量杀灭试验及载体定量杀灭试验。悬液定量杀灭试验中,5种消毒剂对测试微生物均具有较高的杀灭作用,对细菌的杀灭对数值在4.26~6.44之间,对真菌的杀灭对数值在3.51~5.35之间,芽孢杆菌的杀灭对数值为4.21。载体定量杀灭试验中,消毒剂对细菌的杀灭对数值在4.25~5.65之间,对真菌的杀灭对数值在3.31~4.72之间,芽孢杆菌的杀灭对数值为3.61。结论 5种消毒剂对测试微生物的杀灭效果均符合标准规定,可用于洁净区的表面消毒灭菌。  相似文献   
884.
应用多种组织化学方法和透射电镜技术,对同一生长条件下8月龄、20月龄及30月龄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肝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月龄虹鳟肝被膜均为单层扁平上皮,厚度变化明显;肝细胞为单核,8月龄细胞排列不明显,20月龄及30月龄形成完整双层管式排列,胆管及其周围结缔组织随月龄发育尤为明显,血窦分支吻合成网状,窦壁内皮细胞扁平,胞质孔较多,窦腔内巨噬细胞具有典型胞质突,但并没有观察到Kupffer细胞;各月龄组肝星状细胞发育完善,胞突彼此相连;汇管区分为胆管孤管型、胆管动脉型、胆管静脉型、胆管动静脉型4种,8月龄以胆管孤管型为主,20月龄以胆管动脉型为主,30月龄以胆管动脉型、胆管动脉静脉型为主。因此,性成熟前虹鳟肝组织结构与其生理发育密切相关,胆管系统结构形式随月龄变化明显,肝细胞排列逐渐完善,Disse间隙胶原纤维及网状纤维含量逐渐增加,与被膜、中央静脉及汇管区结缔组织互相延伸,构成肝完整骨架,有利于调节肝细胞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885.
娄小嫣  于露  周莉  沈颖  田福运 《生物磁学》2013,(36):7116-7119
目的:评估超声造影对于肝硬化和肝纤维化的I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32例,其中肝纤维化24例,肝硬化12例,均经过超声造影下的肝功能检测和肝穿刺病理证实。另选取10例到我院经检查身体健康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无任何肝脏病史。采用实时灰阶造影,经肘静脉注射造影SonoVue,记录测定造影剂进入肝静脉到达时间(HVAT)、肝动脉到达时间(HAAT)及肝动静脉渡越时间(HAVTT)。结果:肝纤维化组超声造影剂到达肝静脉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肝硬化组较对照组和肝纤维化组的超声造影剂到达肝静脉的时间要明显缩短,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造影剂到达肝动脉的时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肝硬化组肝动静脉渡越时间(HAVTT)较对照组时间明显缩短,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HAVTT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升高而缩短,中、重度肝纤维化患者的时间缩短较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肝硬化和肝纤维化诊断上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尤其是对于诊断肝纤维化程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但是对于轻度的肝纤维化的诊断的准确性上有些缺陷。  相似文献   
886.
基于COⅠ基因对三种大黑鳃金龟分类地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将江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gebleri Faldermann分别与东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diomphalia Bates、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 Faldermann进行了杂交试验,得到了F1代成虫,自交得到了F2代,表明F1代的雌雄虫具有正常的生殖力,3种金龟子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对这3种大黑鳃金龟的COⅠ基因进行了扩增与测序并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江南大黑、华北大黑和东北大黑3种鳃金龟的遗传距离相近,分类地差别不显著,与外类群的暗黑鳃金龟Holotrichia parallela Motschulsky在遗传距离和分类地位上差异显著。以上结果表明,江南大黑鳃金龟、东北大黑鳃金龟和华北大黑鳃金龟应为同一个物种的不同地理类群。  相似文献   
887.
本研究基于10年耕作措施的定位试验,利用湿筛法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和秸秆还田条件下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分布规律,并利用平均重量直径(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MD)评价了不同处理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措施处理的水稳性团聚体在0~10cm,10~20cm和20~30cm土层表现出不同的分布趋势,随着土层的加深,各处理水稳定团聚体的分布呈粒径逐渐减小、分布范围逐渐扩大趋势,0~10cm土层的水稳性团聚体多集中于2~5mm粒径范围,10~20cm土层水稳性团聚体多集中在0.5~5mm粒径范围,以0.5~1mm最多,而20~30mm,则广泛分布在0.25~5mm粒径范围。通过MWD和GMD值可以看出,免耕、耙耕和旋耕措施更能有效地保护表层(0~10cm)土壤水稳定团聚体的稳定性,常规耕作和深松处理则显著降低了20~30cm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且显著影响了土壤表层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作用力分析结果表明,在0~10cm表层,秸秆作用在土壤表层显著影响了水稳定大团聚体的数量及其稳定性(P<0.001),多元回归分析说明其与土壤有机碳含量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且同时也受到来自耕作和秸秆交互效应的影响(P<0.01);但在10~20cm土层,影响其数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的耕作措施及耕作和秸秆的交互效应(P<0.001);而在20~30cm,耕作措施、秸秆和两者的交互效应共同对水稳性大团聚体数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但主要作用力来自耕作措施(P<0.001)和两者的交互效应(P<0.001)。免耕秸秆还田措施能显著提高土壤的水稳性团聚体的比例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888.
利用温度调节实现新型重组菌高效转化甘油为D-乳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脂水解来源的甘油将是未来发酵工业主要原料之一.文中探索D-乳酸高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CICIM B0013-070菌株不同培养温度下好氧与厌氧代谢甘油的特征后,建立并优化了一种新型D-乳酸变温发酵工艺,甘油到乳酸的得率由64%提高到82.6%.另外,在B0013-070中引入了温度诱导型乳酸脱氢酶的转录系统,甘油到乳酸的得率进一步提高到88.9%.  相似文献   
889.
以杂交中熟籼稻品种金优63、汕优63为供试材料,采用盆栽试验,在水稻生长前期连续喷施3次硅酸钠(Na2SiO3·9H2O),于人工气候箱内在水稻开花期进行常温(日均温26.6 ℃,日最高温度29.4 ℃)和高温(日均温33.2 ℃,日最高温度40.1 ℃)处理5 d,研究施硅在花期高温胁迫下对杂交水稻剑叶叶绿素含量、光合性能、抗氧化酶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花粉活力、花药酸性转化酶活性、柱头授粉性能和结实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施硅可显著提高高温胁迫下水稻剑叶叶绿素含量,提高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减少胞间CO2浓度,增强叶片光合作用,减少MDA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花药中可溶性酸性转化酶活性和花粉活力,增加花粉囊基部裂口宽度,提高水稻每柱头上授粉总数、萌发数、花粉萌发率和萌发数大于10粒者所占的比例,降低花粉总数小于20粒者所占的比例;使金优63、汕优63结实率的降低分别减轻13.4%、14.1%.因此,在水稻生长前期喷施外源硅,可减轻水稻在开花期结实率的降低,提高杂交水稻的抗热性.  相似文献   
890.
目的 通过观察和厚朴酚对体外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形成中的作用,探讨其在口腔微生态中变化的意义.方法 采用XTT减低法评价和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的生物膜及黏附性的影响;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死菌活菌荧光染色技术相结合,对常态及药物作用下白色念珠菌生物膜厚度及活性进行观察.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相比,15.63、31.25及62.5μg/mL的和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的早期黏附及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2 000 ~ 15.63 μg/mL的和厚朴酚对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抑菌率分别为90.13% ~24.21%;24 h时常态生物膜结构中大部分是活菌,有少量死菌存在,生物膜厚度为(75.15 ±6.57) μm.Image-Pro Plus 6.0软件分析显示,62.5μg/mL的和厚朴酚对24h生物膜作用后活菌百分比为(31.4±0.09)%,生物膜厚度为(33.14 ±6.66) μm,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制霉菌素相比,其抑菌活性相对较弱,但对生物膜厚度影响强于制霉菌素.结论 和厚朴酚对体外白色念珠菌生物膜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