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8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81.
目的:在混菌发酵中,筛选与小菌产2-酮基-L-古龙酸(2-KGA)相关的功能蛋白,并分析蛋白表达量的变化与产2-KGA的关系,寻找影响菌体代谢效率的关键性因素。方法: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依据小菌产酸曲线,筛选与小菌产2-KGA有一定相关性的蛋白质,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分析其改变与小菌代谢的关联。结果:获得了分辨率和重复性均良好的凝胶蛋白图谱,筛选出与小菌生产2-KGA密切相关的8个蛋白。结论:小菌产2-KGA强度与小菌体内抗氧化蛋白表达水平及糖代谢、能量代谢系统密切相关,推测有活性细胞色素C的含量可能为小菌产2-KGA的限制性因素。  相似文献   
282.
为探究中国东北地区森林根系和根围土壤中共生真菌的分布状况,分析了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纯林中根内及根围土壤中共生真菌和细菌群落的组成。结果表明,根内真菌的1 295个OTUs中有209个OTUs为共生真菌,隶属于36属,相对丰度25.46%;根围土壤真菌1 513个OTUs中有285个OTUs为共生真菌,隶属于40属,相对丰度59.91%;根内与根围土壤共同拥有共生真菌33属,根内特有3属,根围土壤特有7属。其中,外生菌根真菌为根内和根围土壤中共生真菌的主要类群,分别占共生真菌的98.82%和99.80%。定殖根内的细菌共获得5 550个OTUs,隶属于400属;根围土壤细菌获得8 406个OTUs,隶属于436属,根内细菌群落的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均低于根围土壤的。PICRUSt功能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根内的信号转导通路与信号分子和相互作用通路(包括CAM配体、ECM-受体相互作用等通路)的丰度低于根围土壤,而膜运输通路与信号分子和相互作用通路(包括细菌毒素、细胞抗原等通路)的丰度高于根围土壤。根内与根围土壤中菌根辅助细菌组成差异分析结果表明,除慢生根瘤菌属 Bradyrhizobium外,根内其余9属的相对丰度均高于根围土壤,尤其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的相对丰度远高于根围土壤。  相似文献   
283.
为探明鳞翅目昆虫全基因组SSR分布规律,本研究利用MSDB v2.4软件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搜索和提取了家蚕(Bombyx mori)、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菜粉蝶(Pie ris rap ae)、烟草天蛾(Manduca sexta)、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帝王蝶(Danaus plexippus)共6种鳞翅目昆虫全基因组完整型SSRs序列,对其分布规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表明,基因组最大的昆虫是烟草天蛾,达到419.42 MB,但SSR总数最多的是家蚕,其SSR标记相对丰富,有141311个,占基因组的0.61%,SSRs总数与基因组大小不成正比.纯微卫星(pure microsatellites,P-SSRs)在调查的6种昆虫的SSR类型中最丰富,均占总SSR的97%以上;家蚕和棉铃虫中单碱基-SSRs最为丰富,分别占全部碱基类型的51%和33%,帝王蝶中二碱基-SSRs最为丰富,占43%,小菜蛾、菜粉蝶、烟草天蛾中四碱基-SSR最为丰富,分别占31.56%、31.74%和28.72%,五、六碱基在所有昆虫SSR中含量都非常低;6种昆虫SSR重复类型碱基A-T总含量均比G-C含量高,A-T含量最高的物种为菜粉蝶,最低的是小菜蛾.各物种的优势碱基基序不同,6种昆虫一至四碱基重复类型的优势碱基序列较一致,五、六碱基的优势序列差异较大,说明碱基重复次数越高,稳定性及多态性越低.每种昆虫显示了物种特有的碱基类型丰度及优势碱基序列,这与物种的遗传特性、SSR的检索和分析条件及序列大小等因素有关.研究结果为鳞翅目昆虫的SSRs分子标记筛选和遗传分析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84.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200多个国家蔓延,对世界公共卫生环境、民众生命健康安全与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为了解病毒传播的时空特征及驱动因子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防控的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2020年1月21日~2020年3月10日浙江省各县、市(区)的COVID-19疫情数据,按照病例数的变化情况将疫情时期分为迅速增长期、高位回落期、控制减少期和稳定期,发现省外输入病例主要确诊于迅速增长期和高位回落期,省内扩散病例主要确诊于控制减少期和稳定期。利用ArcGIS软件进行数据可视化,总结了两种病例类型在浙江省各县、市(区)分布的时空变化特征,发现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在温州最为严重,其次是杭州、宁波和台州;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方法探究了各因子的作用,发现社会经济因子和城市建设因子影响较大,自然环境因子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85.
水稻根表铁膜及其形成的形态、生理及分子机理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水稻铁吸收的两种机理、根表铁膜组成及其对生态环境和养分吸收意义。分析了影响铁膜形成的重要因素,即根系氧化力提升背后的两大基础:通气组织形成和酶介导的活性氧增加;说明了通气组织具有促进根系泌氧和缓解磷缺乏及铁中毒的作用,并指出,在铁膜形成过程中通气组织形成是活性氧增加引起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结果。通过讨论抗氧化酶清除活性氧的功能,认为Fenton反应可能是铁膜形成的关键反应,提出了定位在表皮及外层皮层组织细胞壁上的III型过氧化物酶很可能与铁膜形成有密切联系的猜想。随后在分子层次上探讨了铁螯合还原-氧化酶、铁转运子及过氧化物酶等对铁膜形成所起的作用,认为类机理I铁吸收途径可能是铁膜形成所需铁的主要来源。概括了铁膜形成过程及条件,最后对铁膜研究中有待解决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86.
目的研究表面蛋白在乳酸菌体外粘附和激活免疫细胞中的作用。方法应用5mol/L氯化锂结合盐酸胍提取植物乳杆菌LpYZU09、干酪乳杆菌LcYZU02、鼠李糖乳杆菌LrGG、发酵乳杆菌LfYZU15及戊糖片球菌PpYZU32的表面蛋白,并分析提取物对乳酸菌粘附鼠肠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和脾细胞的抑制作用及诱导增殖效应。结果表面蛋白对3种细胞粘附菌体均具有显著抑制效应,抑制作用具有细胞和菌株差异性,其中菌株LrGG表面蛋白对巨噬细胞粘附5种菌体普遍显示了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38.7%~76.0%。不同菌株表面蛋白对肠上皮细胞的诱导增殖指数为0.05~0.35,对巨噬细胞为0.05~0.42,对脾细胞为0.02~0.40,诱导效应具有菌株和剂量依赖性,菌株LrGG的诱导增殖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四种。结论乳酸菌表面的蛋白类因子在粘附和激活免疫细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87.
对来源于浙江省不同产地及生长时间不同的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 Ohwi]藤纤维的形态指标和化学组成进行了测定,并对地理因素和生长时间与葛藤纤维的形态指标和化学组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显示,不同产地葛藤纤维的平均长度和平均宽度分别为3.25 mm和13.66 μm,平均长宽比为237.98,不同产地间葛藤纤维长度和长宽比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产地葛藤纤维的水分、灰分、冷水抽出物、热水抽出物、1%氢氧化钠抽出物、有机溶剂抽出物、酸不溶木素、综纤维素及多戊糖含量分别为12.09%~13.53%、 4.72%~5.40%、 5.74%~6.13%、7.74%~10.74%、30.96%~33.26%、4.23%~4.56%、18.76%~21.40%、65.16%~69.20%和22.69%~24.01%,其中仅冷水抽出物含量在不同产地间差异不显著.随生长时间的延长,葛藤纤维的长度、宽度及长宽比逐渐增加,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水分和灰分含量逐渐降低,各种抽出物和酸不溶木素及综纤维素含量随生长时间的延长逐渐提高,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葛藤纤维的形态指标与经度和纬度的相关性较小,但海拔与纤维长度和长宽比分别有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的正相关关系;除1%氢氧化钠抽出物与纬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外,葛藤纤维各化学组成与经度、纬度及海拔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葛藤纤维的长度、宽度和长宽比与葛藤的生长时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葛藤的生长时间与水分和灰分含量分别呈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的负相关性,与多戊糖含量呈不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各种抽出物含量及酸不溶木素和综纤维素含量与葛藤的生长时间分别具有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生长时间适宜的葛藤纤维可开发成为优质造纸原料.  相似文献   
288.
非典型肺炎病例标本中新型冠状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08,自引:0,他引:108  
目的对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进行分离鉴定,为该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和乳鼠接种法,从非典型肺炎病例标本中分离致病病原体,通过电镜形态学、血清学和动物致病性观察及RTPCR扩增与部分基因序列分析,对分离的病原体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地从死亡病例尸解的肺组织标本和患者鼻咽拭子标本中采用细胞培养法分离出病原体。通过电镜在病变细胞及其培养上清中观察到大量冠状病毒样颗粒。免疫荧光染色检测非典型肺炎患者血清,表明分离的病毒与此次流行的非典型肺炎密切相关。分离的病毒可对乳鼠致病,并在发病乳鼠的肺组织标本中通过电镜同样观察到冠状病毒样颗粒。从非典型肺炎病例尸解肺组织、传代发病小鼠肺组织及分离物感染的细胞培养物中,通过RTPCR可分别扩增出冠状病毒的cDNA片段,测序结果显示其核苷酸序列与已知冠状病毒的同源性在60%左右。结论从非典型肺炎病例标本中已成功分离出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它与此次流行的非典型肺炎密切相关,很可能是此次流行的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原体 。  相似文献   
289.
李伟  甘雅玲  盛承发 《昆虫学报》2007,50(2):202-206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努利虫疠霉Pandora nouryi (Remaudière & Hennebert) Humber初生分生孢子接种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后孢子萌发、入侵以及菌体突破虫体的整个侵染过程。结果表明:附着于虫体表面的初生分生孢子在3~5 h后即有60%以上的萌发率,萌发的孢子形成芽管或产生球形或棍棒状的附着胞;12 h后大部分孢子均已萌发,并成功入侵寄主虫体;接种60 h后,呈掌状分枝的假根首先从桃蚜胸部的腹面突破虫体长出体外,明显区别于新蚜虫疠霉Pandora neoaphidis (Remaudière & Hennebert) Humber假根突破虫体的位置;假囊状体不多见,且仅分布于蚜虫身体两侧,这可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努利虫疠霉产孢对湿度条件要求较高的生物学现象。  相似文献   
290.
中红侧沟茧蜂雌蜂输卵管萼中病毒样纤丝的特征和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雌蜂输卵管萼中有一种病毒样纤丝(virus-like filaments, VLFs)。在蜂卵从卵巢管通过输卵管萼产出的过程中,VLF包裹在蜂卵的表面,随蜂卵进入寄主体内。透射电镜显示,VLF中心是电子致密物质,外有单层膜包被,直径约35 nm。负染技术表明,VLF是具有左螺旋结构的纤丝,负染时的直径约25 nm。不含VLF的蜂卵进入3龄初寄主后,全部被寄主血细胞包囊;含有VLF的蜂卵进入同样的寄主后,88.2%受到保护。VLF对蜂卵的保护作用在不同发育期的寄主中不同,在3龄初的粘虫体内,平均有64.7%的初产卵不被包囊,而在4龄初的粘虫体内,只有9.5%的初产卵受到保护。这一结果说明,VLF只能为蜂卵提供部分的保护作用,需配合其它寄生蜂因子(萼液、蜂毒等)共同作用于寄主的免疫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