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李军生  李春瑶   《广西植物》1990,10(1):75-79
本文综述了二十多年来国内外有关甘蔗组织培养的文献。着重讨论了影响甘蔗愈伤组织发生及形态建成的有关问题,包括各种内外因子的影响和目前对甘蔗组培植株再生途径的有关争论。同时,文章还收集整理了有关甘蔗组培生理生化研究方面的资料。最后,文章展示了甘蔗组培在选育新品种及无性快速繁殖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2.
摘要 目的:探讨钼靶、多模态MRI对乳腺癌及肿块型浆细胞性乳腺炎(PCM)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21年2月我院经病理证实的98例乳腺癌患者及31例肿块型PCM患者的钼靶和MRI资料,比较乳腺癌和肿块型PCM的钼靶及MRI形态学表现、ADC值、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钼靶、多模态MRI鉴别诊断乳腺癌及肿块型PCM的效能。结果:钼靶形态学显示:乳腺癌、肿块型PCM在病灶形态及边缘表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肿块型PCM在密度、伴随征象以及是否有斑点、泥沙样钙化表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模态MRI形态学显示:乳腺癌、肿块型PCM在形态、边缘、导管扩张、强化方式、TIC曲线类型及ADC信号表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肿块型PCM在T2WI信号及伴随征象表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多模态MRI成像检查对乳腺癌及肿块型PCM的鉴别诊断价值明显优于钼靶检查,其曲线下面积(AUC)、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及Youden指数分别为0.921、90.63%、100%、89.37%、0.89。结论:钼靶主要通过形态学表现鉴别诊断乳腺癌和肿块型PCM,多模态MRI则可通过病灶形态学表现、ADC值、动态增强表现及TIC客观性判断病灶性质,因此其鉴别诊断价值优于钼靶检查。  相似文献   
73.
分离筛选到能代谢甘草酸并产生不同产物的3株菌株,其中Penicillium sp.Li-3转化甘草酸生成GAMG,As-pergillus sp.Li-20生成GAMG和甘草次酸,Aspergillus sp.Li-62生成甘草次酸。对这3株菌表达β-D-葡萄糖醛酸苷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nicillium sp.Li-3、Aspergillus sp.Li-20和Aspergillus sp.Li-62β-D-葡萄糖醛酸苷酶最适催化pH分别为4.2~4.6,5.8和6.2,最适催化温度为50、45和55℃。Penicillium sp.Li-3表达的β-D-葡萄糖醛酸苷酶Km为0.328μmol/L,Vmax为0.003 5 mmol/(L.min);Aspergillus sp.Li-20β-D-葡萄糖醛酸苷酶Km为3.61 mmol/L,Vmax为0.034 mmol/(L.min);而Aspergillus sp.Li-62β-D-葡萄糖醛酸苷酶Km为0.43 mmol/L,Vmax为0.106 mmol/(L.min)。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对血管外科介入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周围血管疾病成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I、II、III三组,每组20例。各组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浓度分别为0.2μg/kg/h,0.3μg/kg/h和0.4μg/kg/h,术中监测并记录各组手术开始前(T1),手术开始10 min(T2),手术开始30 min(T3),手术开始60 min(T4)四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Sp O2),脑电双频指数(BIS)。结果:T2、T3、T4时平均动脉压Ⅰ组与Ⅱ组比较P0.05,Ⅰ组与Ⅲ组比较P0.05。T2时Ⅲ组与Ⅰ、Ⅱ组比较P0.05,T3、T4时Ⅱ、Ⅲ组与Ⅰ组比较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浓度为0.3μg/kg/h和0.4μg/kg/h时,对血管外科介入手术能产生良好的镇静作用,并且可保证术中循环的稳定。  相似文献   
75.
李春干  刘素青  范航清  代华兵 《生态学报》2012,32(14):4329-4342
现有红树林空间动态分析多是从整体的角度分析其面积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着重于面积变化的定量分析和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对其变化的发生途径缺乏深入分析,也不研究其斑块数量的变化动态。由于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红树林由成百上千甚至更多空间上相互分离的斑块组成,各斑块边界和面积变化动态构成了区域红树林整体的空间分布变化动态,因此,只有深入摸清各个斑块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才能对区域红树林整体变化情况作出全面、详细和准确的分析评估。提出了基于斑块的红树林空间演变机理分析方法,首先通过两期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图像提取红树林空间分布信息,在GIS支持下采用叠置分析方法,根据前、后两期各个斑块的空间位置、形状和面积变化情况以及图像表征,逐一分析确定每个斑块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即变化原因,包括自然过程、围垦、养殖塘和盐田建设、工程建设和人工造林5种)和变化途径(即变化类型,包括稳定、扩张、萎缩、碎化、消失和新增6种),在此基础上构建斑块数量和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变化途径状态矩阵,通过总驱动量、总驱动率、净驱动量、净驱动率、趋势驱动率、总流量、总流率、净流量、净流率、趋势净流率和作用力等系列指标定量地评估红树林斑块数量和面积的变化动态。该方法不但能够定量地表达了各个驱动因子对红树林斑块数量和面积变化的影响程度,而且能够准确地阐明了红树林斑块数量和面积发生变化的途径,并且还能够准确地反映了每个驱动因子通过何种途径影响斑块数量和面积的变化,实现了红树林空间动态变化分析的定位化、定量化和精确化。  相似文献   
76.
六种藜科植物提取物对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角果藜( Ceratocarpus arenarius)、盐穗木( Halostachys caspica)、里海盐爪爪( Kalidium caspicum) 、叉毛蓬( Petrosimonia sibirica )、盐角草( Salicornia europaea )和小叶碱蓬 ( Suaeda microphylla )等六种新疆藜科植物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部分对根癌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黄瓜角斑病菌(P Pseudomonas lachrymarts)、番茄疮痂病菌( Xanthomonas vesicatoria ) 等植物病原细菌以及杨树溃疡病菌( Botryosphaeria dothidea )、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vasinfectum )、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等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角果藜、叉毛蓬和盐角草乙醇粗提物表现出一定抗细菌活性,其中以叉毛蓬和盐角草提取物对黄瓜角斑病菌的抑制活性最强。多数植物提取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部分对杨树溃疡病菌表现出强的抑制活性。抗真菌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供试植物的石油醚、氯仿和正丁醇萃取部分中,提示活性成分为极性中等的化合物。角果藜和盐角草乙醇粗提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部分对供试真菌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77.
植物内生菌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植物内生菌的抗病虫机理及生防作用方面综述了植物内生菌在生物防治中的研究进展,对植物内生菌的抗病虫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展望了植物内生菌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8.
木腐菌氧化酶系检定及漆酶产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丁香醛连氮、苯胺蓝平板脱色等4种方法,定性检测了27种真菌的木素氧化酶系组成。结果表明5个菌种同时具有漆酶(Lac)、木素过氧化物酶(Lip)和锰过氧化物酶(Mnp)3种酶的活性,5个菌种同时具有Lac和Lip2种酶的活性,8个菌种具有1种酶的活性;12个菌种具有Lac活性。选择其中生长速度快、Lac活性高的5个菌种进行Lac产生的研究,发现木蹄层孔菌Fomes fomentarius诱导、静止培养条件下产生的Lac酶活峰值高达9496U/mL,远远高于其它已报道过的菌种;静止培养条件下贝形刺革菌Hymenochaete badio-ferruginea和乳白耙菌Irpexlacteus产Lac,其峰值也分别达到了652和292U/mL,均明显高于其它培养方式,说明木蹄层孔菌等3种真菌静止培养可代替振荡培养进行Lac产生、制备等相关的后续研究。木蹄层孔菌等5种真菌对刚果红等染料脱色作用研究表明,各菌种对4类染料均具有高效广谱的脱色作用。  相似文献   
79.
微球囊压迫介入治疗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    ??  刘??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6,6(8):48-48
目的:三叉神经痛是口腔科常见疾病之一,病因不清。令患者难于忍受。多年来人们探索出很多的治疗手段,这些方法均不同程度伴有疗效、副损伤及并发症上的各种缺点。经研究经介入方法利用微球囊能改变了三叉神经半月节的解剖位置从而缓解其周围压力,进而治疗了三叉神经痛且疗效很好。结论:微球囊加压介入治疗三叉神经痛是目前有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法。  相似文献   
80.
自然条件变化和人类活动不仅加剧了土壤酸化,扩大了酸性土壤面积,而且严重影响了土壤氮循环。氨氧化过程作为硝化作用的限速步骤,是全球氮循环的核心环节,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探究酸性土壤氨氧化作用及其功能微生物对完善氮循环机制和促进土壤养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土壤中氨氧化代谢途径,对比了氨氧化细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 AOB)、氨氧化古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 AOA)和全程硝化菌(complete ammoniaoxidizers,Comammox)对酸性土壤氨氧化作用的相对贡献,分析了微生物内源功能差异及pH、底物浓度等外部环境因素对氨氧化微生物丰度、活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最后对氨氧化微生物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酸性土壤氨氧化作用研究和微生物修复技术应用与实践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