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7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7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2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氮素对花铃期干旱再复水后棉花根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05~2006年在江苏南京农业大学卫岗试验站进行盆栽试验, 设置正常灌水(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5%左右)和棉花(Gossypium hirsutum)花铃期土壤短期干旱处理(将正常灌水的棉花自然干旱持续8 d, 以棉株出现萎蔫症状为标准, 之后复水至正常灌水水平), 每个处理再设置3个氮素水平(0、3.73、7.46 g N·pot-1, 分别相当于0、240、480 kg N·hm-2), 研究氮素对花铃期干旱及复水后棉花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 花铃期干旱条件下, 土壤相对含水量迅速减少, 并随氮素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在干旱处理结束时, 与正常灌水处理相比, 干旱处理棉花根重与氮素累积量显著降低, 但干物质根冠比(R/S)与氮素累积量根冠比(RN/SN)增大; 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明显升高, 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 同时, 丙二醛(MDA)含量相应增大。花铃期短期干旱亦显著降低棉花根系活力与叶片净光合速率。施氮可提高干旱处理棉花根重与氮素累积量, 降低SOD活性, 增强POD与CAT活性, 但以240 kg N·hm-2水平最有利于根系生长, 其内在生理机制表现为R/S与RN/SN最小, 膜脂过氧化程度最低, 而根系活力最强, 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亦最高。复水后, 干旱处理棉花根重与氮素累积量显著高于正常灌水处理; 内源保护酶活性相应变化, 其根系MDA含量与正常灌水处理已无显著差异; 根系活力显著高于正常灌水处理。施氮有助于增加复水后棉花根重与氮素累积量, 提高POD与CAT活性, 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 增强棉花根系活力, 从而提高叶片净光合速率。综合分析认为, 过量施氮或施氮不足均不利于棉花根系生长, 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 在本试验设置的3个氮素水平中, 花铃期干旱胁迫下以240 kg N·hm-2, 且基施50%, 初花期追施50%较适宜。  相似文献   
102.
棉花临界需氮量动态定量模型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于江苏南京和河南安阳两个生态区设置棉花氮素水平试验,基于作物临界氮浓度稀释模型和干物质动态累积模型,建立了棉花花后动态临界氮吸收速率、临界氮需求量的定量化模型.结果表明,两生态区的临界最大氮吸收速率均出现在花后42 d,分别为5.3和4.4 kg·hm-2·d-1,临界快速氮累积期分别在花后的23~59 d和23~61 d,安阳的最大临界日需氮量明显大于南京.根据模型得到:安阳生态区适宜施氮量在240~360 kg·hm-2 之间,且360 kg·hm-2 条件下其氮累积接近临界需求,南京生态区240 kg·hm-2施氮量的氮累积与临界值相近.两区域基肥施用量分别占总施肥量的26%和27%,且适宜的追肥时间应在花后22 d左右.由于模型的建立是基于不同氮处理试验,有合理可靠的生理依据,为定量确定不同气候区域的动态施肥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3.
水稻矮缩病毒昆明分离物抗血清制备及免疫捕捉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 S,RDV)引起的水稻矮缩病害,最早由日本报道,随后在东南亚等国以及我国的福建、云南等南方稻区普遍发生,云南主要发生于中部及南部地区[1].水稻在苗期至分蘖期感病后,植株矮缩,分蘖增多,叶片浓绿,僵直,出现白斑,生长后期病稻不能抽穗结实,在暴发流行年份可以引起水稻的严重减产.  相似文献   
104.
我国粘细菌(Myzobacteria)资源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越中  陈琦 《微生物学报》2000,40(6):652-656
  相似文献   
105.
<正>1901年,抚顺西露天煤矿经清政府批准正式开采,时任矿主王承尧发现了矿中跟随煤炭产出的还有煤精和琥珀,便找来在京城做细木雕刻的河北同乡赵昆生、赵景霖兄弟二人,专门从事煤精和琥珀的雕刻工作。后来,二人又找来一同当过学徒的山东人张佰孝入伙,这就是抚顺琥珀雕刻的起源。赵昆生、赵景霖与张佰孝也就成为抚顺琥珀、煤精雕刻的开山鼻祖。  相似文献   
106.
为摆脱限制性酶切位点不足的限制,构建可灵活改变多基因融合方向的表达载体,基于ⅡS型和ⅡT型限制性内切酶LguⅠ和BbvC Ⅰ设计开发了 LB克隆系统.该克隆系统是以广宿主质粒pBBR1MCS-3为初始载体,利用 PCR的方法,在其多克隆位点区插入LB片段(GCTCTTCCTCAGC)构建得到的.LB片段含Lgu Ⅰ和B...  相似文献   
107.
 用“剪切重组”术及内引物法测定了克隆在M_(13)mp_8载体中的HBVDNA 1.3Kb片段的完整顺序,简化了操作过程,为连续测定大段DNA的顺序提供了简单、快速、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8.
用内引物法自pHBVNC-1质粒DNA经Sau3A1降解的1.3Kb片段中,快速、连续测定了HBV adr NC-1表面抗原基因全顺序,与其它三株adr亚型S基因比较,顺序同源性为99%,与adw及ayw亚型比较,同源性为94%。不同亚型间的错义突变比同一亚型不同毒株间的错义突变多。比较11株adr亚型、2抹adw亚型与2株ayw亚型的S基因全顺序,发现在第47,110,113,126,160位的密码子在r亚型中有同源性,在w亚型中也有同源性,所以是w/r亚型决定簇的候选部位。第46,68,134,159,168位的密码子在d亚型中有同源性,而在y亚型中也有同源性,所以是d/y亚型抗原决定簇的候选部位。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分析艾司美拉唑治疗胃溃疡患者成本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8年1月我院诊治的胃溃疡患者220例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分为观察组120例与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给予艾司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两组均持续治疗观察2周,对比两组治疗成本、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成本效果,以及影响艾司美拉唑治疗胃溃疡患者成本效果的因素。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完成治疗周期的成本费用分别为567.14±48.23元、551.49±45.61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115/120)和82.00%(82/1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期间的腹胀、便秘、恶心、口腔异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10/120)和11.00%(11/1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E与ΔC/E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溃疡直径、不良反应为影响艾司美拉唑治疗胃溃疡成本效果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艾司美拉唑治疗胃溃疡患者成本效果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病程、溃疡直径、不良反应为影响成本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0.
《中国药典》是我国药品监管的法定技术标准,作为保障药品质量的法典,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权威性.然而,历版药典一直未对收录的动物药材基原物种的中文名和拉丁学名进行审查和修订,《中国药典》中一些遗留的基原物种名称引证不规范现象不断积累.作者根据《中国动物志》、《动物学中适用名称目录》以及国际权威动物名录数据库进行比较,并核对原始文献,统计分析了201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和四部收录的动物药材基原物种学名和中文名引证不规范的现象,并提出修正建议,旨在引起中药研究者的重视,维护药典的权威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