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持续9年施用不同缓/控释尿素的水田棕壤为试验对象,以普通大颗粒尿素为对照,研究了持续施用不同缓/控释尿素条件下水田土壤NH3挥发与N2O排放特征.结果表明: 与普通大颗粒尿素(U)相比,除1% 3,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DMPP)+U处理 NH3挥发增加了25.8%外,其他缓/控释尿素肥料处理对NH3有明显的减排效果.树脂包膜尿素(PCU)对NH3减排效果最明显,为73.4%,硫包膜尿素(SCU)为72.2%,0.5% 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1% DMPP+U为71.9%,1% 氢醌(HQ)+3% 双氰胺(DCD)+U为46.9%,0.5% NBPT+U为43.2%,1% HQ+U为40.2%,3% DCD+U为25.5%, 1% DMPP均与施用普通大颗粒尿素差异显著;所有缓/控释尿素处理与对照相比均可显著减少N2O排放.1% DMPP+U对N2O减排效果最明显,为74.9%,PCU为62.1%,1% HQ+3% DCD+U为54.7%,0.5% NBPT+1% DMPP+U为42.2%,3% DCD+U为35.9%,1% HQ+U为28.9%,0.5% NBPT+U为17.7%,SCU为14.5%,均与施用普通大颗粒尿素差异显著.比较0.5% NBPT+1% DMPP+U、SCU、PCU对NH3和N2O减排的综合效果,3种肥料作用相近,且均明显优于其他处理,但包膜材料的成本较抑制剂高数倍.因此,同时添加脲酶和硝化抑制剂的缓释尿素是减少水田氮素损失及环境污染的首选氮肥.  相似文献   
82.
川西高原白垩纪孢粉组合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横断山地区和川西高原金沙江两岸广泛分布红色碎屑沉积,自德格县错阿乡的红色沉积之上部深褐灰色含铜砂岩中获得了相当数量的孢子花粉化石。在该孢粉组合中稀指孢子居绝对优势,被子植物花粉极少,推测其地质时代应属晚白垩世,可能为晚白垩世早期。因此,当前孢粉组合的发现证明了川西高原横断山地区不仅有第三纪红层,也存在白垩纪红层。组合中含有大量的稀指蕨隐孱和少量麻黄花粉,而不同见喜湿植物的孢子花粉,推测该地区白恶霸  相似文献   
83.
红花木莲有性繁殖和生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鲁元学  武全安  龚洵  张启泰  张彦萍   《广西植物》1999,19(3):267-271
红花木莲是木莲属中较原始的种类,是我国珍贵的用材及观赏树种,被列为国家保护植物。由于它自然更新能力差,加上人为的破坏,成年植株逐渐减少,已陷人濒危的境地。本文探索了其种子生理及萌发特性,掌握了有性繁殖中的关键技术措施,并通过引种栽培观测其生态生物学特性,认为在昆明引种栽培区内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提出了在扩大迁地保护的同时,将其一部分苗木返回自然生境中,进行种群重建,以扩大其种群,对保护和持续利用这一珍贵树种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4.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来自云南西北部高黎贡山和丽江玉龙雪山的6个冬虫夏草Cordycepssinensis(Berk.)Sacc.,来自德钦地区三个地方的8个阔孢虫草C.crassisporaZang,YangetLi以及来自云南昆明的一个蛹虫草C.militaris(Vuill)Fr.进行分析。18个随机引物获得的RAPD谱带清晰并呈现多态。遗传距离分析表明,冬虫夏草/阔孢虫草与蛹虫草之间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冬虫夏草与阔孢虫草之间的遗传差异较为明显。在同种虫草个体中,来自同一地方的样本间遗传差异较小,不同地方的样本间遗传差异较大。说明云南虫草的不同地理群体间存在遗传分化。应用UPGMA和NJ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将来自不同地方的冬虫夏草及阔孢虫草分别聚在一起,提示RAPD标记在虫草群体中有显著的地区特异性。RAPD作为有效的遗传标记,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虫草属的遗传分化、起源和系统演化等。  相似文献   
85.
蜂毒肽在磷脂膜上取向的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脂质体模型系统研究了跨膜电位对蜂毒肽在磷脂磷上取向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技术相结合方法,分析了蜂毒肽与磷脂膜作用后的胰蛋白酶酶解产物,结果发现,当蜂毒肽分子与没有跨膜电位的脂质体结合后,它的所有酶切位点都能够酶有效切断,当蜂毒肽与带负向膜电全的脂质体结合后,其N端的一个酶切位点被封闭,从而说明跨膜电位造成了蜂毒肽在膜上的重瓣取向。  相似文献   
86.
中国5种珍稀绢蝶非损伤性取样的mtDNA序列及系统进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应用非损伤性取样DNA测序技术测定了4种来自云南白马雪山和1种来自新疆天山的5种珍稀绢蝶的线粒体DNA细胞色素b基因部分DNA序列。在获得的433bp的序列中,A+T约占754%,其中40个核苷酸位点存在变异(约924%)。DNA一级序列数据显示,该5种绢蝶间DNA序列变异丰富。PAUP3.1.1(简约法)数据分析软件构建该5个种绢蝶的分子系统树显示,爱珂绢蝶(Parnassiusacco)和巴裔绢蝶(Parnassiusbaileyi)的亲缘关系比较接近,阿波罗绢蝶(Parnassiusapollo)、珍珠绢蝶(Parnassiusorlears)和西猴绢蝶(Parnassiussimo)3种绢蝶均为相对独立的一支,其中西猴绢蝶分化较早,与形态学研究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87.
本文研究了分布在细叶益母草(Leonurus sibiricus)叶表面三种腺毛的发育过程,在此基础上,对2-细胞头状腺毛、4-细胞头状腺毛和8-细胞盾状腺毛的多样性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8.
布氏田鼠种群生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武晓东 《兽类学报》1990,10(1):54-59
1985年5-l0月用标志重捕法对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的种群年龄组成、幼鼠生长率和季节迁移等进行研究,共标志2786只,重捕576只,822只次。发现布氏田鼠种群的年龄组成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其幼鼠体重的日平均生长率随年龄增加而减慢。布氏田鼠还有季节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89.
青海省布尔汗布达山盘羊的一些生态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杰  朱申武 《兽类学报》1990,10(4):304-307
  相似文献   
90.
从中指骨长度推算身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芳武 《人类学学报》1983,2(4):375-379
作者对近年在华南地区收集的,已知生前身高的汉族成年男性骨骼的中指骨近节、中节进行了测量。用直线回归方程、多元回归方程对从中指骨长度推算身高进行了研究。并用50例国人骨骼标本对这些推算身高的方法作了检验。结果表明,中指骨与四肢大型长骨,以及从中指骨长度推算身高的直线回归方程与多元回归方程,对推算身高的价值都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