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培养基及培养工艺对双歧杆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双歧杆菌生产培养基进行筛选,提高双歧杆菌的产量。方法:使用保蒲培养基,采用发酵罐培养工艺。结果:使用保蒲培养基较西红柿原汁培养基可使双歧杆菌的产量提高3.06-5.36倍。用保蒲培养基采用发酵罐培养工艺较立瓶静止培养工艺双歧杆菌的产量可提高4.91-54.8倍;发酵罐培养工艺较用西红柿原汁培养基、立瓶培养工艺产量提高17.33-154.29倍。结论:用保蒲培养基发酵罐培养可大大提高双歧杆菌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溴化氰(CNBr)活化多糖,以无水己二酸二肼(ADH)作为连接剂,1乙基1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化二亚胺(EDAC)为偶联剂制备A群奈瑟氏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GAMP)与破伤风类毒素(TT)的结合物,经皮下免疫NIH小鼠,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抗GAMP及抗载体蛋白的IgG抗体水平。用补体介导的体外杀菌试验检测血清中GAMP抗体的杀菌活性。结果显示,实验中制备的多糖衍生物和多糖蛋白质结合物都具有GAMP抗原特异活性。结合物免疫小鼠后可诱生比多糖单独免疫更高水平的GAMP血清IgG抗体,并能形成免疫记忆,产生再次应答。结合物免疫小鼠所诱生的血清GAMP抗体较之多糖组具有更强的体外杀菌活性。表明此方法制备的结合物可获得优于多糖的、稳定的特异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以拟南芥抗逆基因At1g67520为探针,利用海岛棉ESTs数据库,通过电子克隆获得海岛棉RLCK家族基因GbRLCK10,解析该基因组结构,并结合qRT-PCR技术分析该基因mRNA的组织表达特征以及在不同胁迫诱导下的表达模式,为揭示RLCK家族基因在海岛棉中的表达调控及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获得海岛棉类受体胞质激酶(RLCK)基因,其开放阅读框(ORF)为1 179bp,编码392个氨基酸,具有典型的Serine/Threonine结构域,属于RLCK家族,与GaRLCK10(XP_017604046.1)亲缘关系较近,命名为GbRLCK10(登录号2022184),且该基因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2)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检测显示,GbRLCK10基因在抗病品种‘新海21’和感病品种‘新海14’的根、茎、叶中均有表达;当黄萎病菌诱导后,GbRLCK10基因在抗病品种中对于病原菌的响应时间早于感病品种,且对黄萎病菌响应更强烈,推测该基因参与棉花对黄萎病的响应;盐(NaCl)、干旱(PEG-6000)处理‘新海21’后,GbRLCK10基因在NaCl处理下响应时间要早于PEG-6000处理,但对PEG-6000处理响应更强烈;分别用4种激素处理‘新海21’后,GbRLCK10均能被诱导表达,且在水杨酸(SA)处理后表现为先增加后下降再增加趋势,在乙烯(ET)处理后表达量为持续上升趋势,在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后呈先升高然后下降的趋势,但GbRLCK10基因对赤霉素(GA3)响应不明显。研究表明,GbRLCK10基因具有RLCK基因家族典型特征,该基因随黄萎病菌、NaCl、干旱、激素处理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推测GbRLCK10基因可能参与了棉花对黄萎病菌、NaCl、干旱、激素胁迫的应答反应,但其功能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动物体小肠及肾具有专一吸收肽的受体 ,对于吸收游离氨基酸作用不是太大 ,它主要吸收寡肽、与寡肽类似的氨基 β -内酰氨抗生素或其它类似于肽的药物[1] 。早期很多学者认为小肠对肽的吸收过程是Na 依赖性的[2 ] ,后来人们对肽吸收的深入研究发现是H 依赖性的 ,而并不是Na 依赖性[3 ] ,肽受体中组氨酸非常重要的 ,它是活性中心[4 ] 。以上发现主要归功于肽吸收实验方法的进步 ,研究肽吸收发展很快 ,目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测量血流量及肽浓度变化来研究肽的吸收该方法是指在动物体内的动脉和静脉中安装导管 ,测量通过某一组织…  相似文献   
16.
用不同水解率的水解液合成了N 酰化肽 ,对比了它们的表面活性 ,由碱性蛋白酶水解菜籽蛋白 ,当水解率为 30 .6%时 ,所合成的N 酰化肽性能比水解率为 1 5.7%、2 0 .3%时要好 ,用SephadexG 1 5分析了水解液中肽分子量的分布情况 ,发现较佳水解率的水解液中 80 %的肽分子量小于 1 50 0Da。  相似文献   
17.
对N 酰化肽的合成条件进行了研究 ,得出较佳的工艺条件为 :温度 1 0 2 5℃ ,酶解液与脂肪酰氯的摩尔比为0 .7:1 ,pH值为 9.0。温度对氨基氨的转化率影响不大 ,在实际生产中可选择室温条件。pH值对反应的影响较大 ,pH9时比 pH8时转化率提高近 50 %。氨基氮与酰氯的配比为 0 .7时 ,能使 90 %的氨基氮转化为酰化肽。  相似文献   
18.
玉米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及ZmCEN互作蛋白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玉米中心蛋白(ZmCEN)的生物学功能,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对其互作蛋白进行研究。提取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郑58’幼苗的总RNA,利用SMART技术反转录合成ds cDNA,构建以pGBKT7为载体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依据ZmCEN基因的CDS序列设计引物,构建重组诱饵载体(pGBKT7-ZmCEN)转化酵母菌株Y2HGold,检测诱饵载体的毒性与自激活能力后,筛选与玉米中心蛋白(ZmCEN)互作的猎物蛋白。将筛选的互作蛋白NAC67和TONNEAU1b(TON1b)再次验证相互作用,并选取互作蛋白TON1b,采用BiFC实验分别构建ZmCEN-pSPYNE和TON1b-pSPYCE BiFC半分子重组载体,转化拟南芥原生质体,进一步验证它们在细胞内的互作;并利用Uniprot和KEGG在线网站对互作蛋白进行gene ontology(GO)注释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全株幼苗的cDNA文库库容量达到2.56×107 CFU,文库滴度5.36×108 CFU/mL,符合建库要求。经检测诱饵载体无毒性也无自激活功能,所筛选的cDNA文库经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以及共转验证,最终得到28个与诱饵蛋白ZmCEN互作的蛋白质。GO注释显示互作蛋白参与的生物过程有21种。BiFC结果显示,蛋白TON1b与ZmCEN在拟南芥原生质体细胞内互作而形成互补,从而产生黄色荧光,进一步证实了两者存在互作关系。酵母双杂交系统cDNA文库的成功构建与筛选,为进一步研究玉米ZmCEN及其与互作蛋白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王志军 《蛇志》2010,22(1):59-60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症状缓解后和迟发性神经病发病前,多在急性中毒后48~96h突然死亡,称为反跳。此症状在中毒早期如果治疗、护理不及时,发生率极高。我院2001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53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经采取一系列治疗及护理措施,除6例病情较重死亡外,无1例发生反跳,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樟子松树轮不同组分的稳定碳同位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兴安岭北部樟子松树轮中的全木、综纤维素和α纤维素3种组分按早晚材分别测定稳定碳同位素(δ13C)值,分析比较早晚材两种材质的3种组分δ13C值差异,探讨其对气候环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从组分来看,樟子松树轮综纤维素的δ13C指标更接近于α纤维素;从材质来看,樟子松树轮晚材不同组分的稳定碳同位素信号对气候环境变化响应的一致性和敏感程度要大于早材。樟子松树轮晚材的综纤维素δ13C指标是研究过去气候或环境变化的理想载体,而α纤维素在提取过程中很可能丢失了部分气候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