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马涛  黄璐  赵阳  朱倩  李焱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21):4071-4074
目的:探究针刺对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血清中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及蛋白激酶C(PKC)、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针灸科收治失眠,肝郁化火型住院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予以枣仁安神胶囊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刺四神聪穴(百会穴前后左右各相去1寸)。检测并比较患者血清中NE含量,RT-PCR检测脑组织中PKC、BDNF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NE水平均降低,PKC、BDNF水平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NE水平较低,PKC、BDNF水平较高(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针刺能够明显降低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血清中NE水平,升高脑组织中PKC及BDNF基因转录水平,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2.
小叶蝉属一新种及一中国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氏丹小叶蝉Tautoneura Choui Ma,新种(图1~8) 体黄色,复眼灰褐色,前胸背板及前翅上有红色斑。 头顶:♀稍微突出,♂几乎不突出,前后缘平行;两侧各有两块白色斑,中间有一纵白斑。前胸背板后半部正中有一近矩形的红色斑纹,仅前边缘略凹入;它的两侧各有两块白斑。小盾片黄色,横刻痕上方区域棕黄色。前翅黄色,有四个黑点,分别在:亚前缘室的基半部和端半部,第二、第三端室的基部上;爪区基部、中部各有一不甚规则  相似文献   
43.
热休克诱导虹鳟四倍体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虹鳟卵受精后5—9小时期间,用热休克处理,12月龄时检查,四倍体出现频率为5%。较高的温度处理可导致卵的高死亡率。2n=60的虹鳟核型中,有中部和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22对,近端着丝点染色体1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7对,总臂数NF=104。4n=120的虹鳟四倍体核型中,有22套中部和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套近端着丝点染色体,和7套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总臂数NF=208。未发现有染色体倍性镶嵌的个体。分析比较了二倍体和四倍体两类鱼的红细胞及其核的9个度量值(DNA相对含量,细胞及核的长轴、短轴,面积和体积),为应用红细胞鉴定四倍体虹鳟提供了倍性标准。在形态、解剖和生长速度方面未发现两类鱼有什么差别。  相似文献   
44.
幼虫聚集取食是一些鳞翅目昆虫提高幼虫生长和存活的手段。通过对聚集取食的黄野螟Heortia vitessoides Moore幼虫在室内条件下进行饲养,探究黄野螟幼虫的群体数量大小(分别为30、60、90头幼虫)对幼虫体长、发育速度、达末龄(5龄)时的存活率的影响。分析发现在排除天敌捕食和食物缺乏的前提下,从3龄开始,大群体(90头)的体长显著大于小群体(30头),大群体的幼虫发育速度显著快于小群体,大群体对幼虫前4个龄期时的成活率没有显著提高,尽管大群体的存活率在均值上高于小群体,但是幼虫总体存活率在不同群体中差异不显著。黄野螟幼虫的聚集取食对幼虫的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显著促进了幼虫的生长,加快了幼虫的发育。  相似文献   
45.
[目的]入侵植物少花蒺藜草在磷元素受限的贫瘠沙质土壤中能够快速生长和种群扩张,形成单一优势群落。本文解析了少花蒺藜草在磷胁迫条件下对磷素的高效利用机制,以期为揭示其入侵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少花蒺藜草、冰草、狗尾草和空白对照4个处理,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从土壤解磷微生物的角度分析各处理间土壤中解磷细菌的组成差异。[结果]少花蒺藜草入侵显著提高了土壤磷酸酶的活性和土壤解磷菌的群落多样性。PCA与UPGMA聚类结果表明,少花蒺藜草与狗尾草根际磷细菌物种组成相似性最大。LEfSe多级物种差异判别分析结果表明,少花蒺藜草根际显著富集且与其他处理有显著性差异的解磷菌类群为α-变形菌、链霉菌,其在少花蒺藜草对磷的吸收中可能起较为重要的作用。变形菌门、浮霉菌门和放线菌门与少花蒺藜草根际土壤中的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放线菌门与少花蒺藜草根际土速效磷含量有紧密联系。[结论]少花蒺藜草通过改变入侵地根际土壤的解磷菌群落结构间接影响根际土壤的磷素环境,从而利于自身生长。  相似文献   
46.
基因的内含子一直被认为是基因组中的"垃圾"序列。自上世纪末发现其编码了与RNA剪接相关的一些分子以来,人们对内含子的意义有了重新认识。随着micoRNA研究的深入,现已证实40%的microRNA由内含子所编码,这进一步提升了内含子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地位。内含子编码的microRNA长期未被人们所认识,但确实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功能,可称得上是"基因组中的暗物质"。  相似文献   
47.
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a)属无颌类脊椎动物,是现存脊椎动物中最古老、最原始的物种之一。其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志留纪及寒武纪,有现存的"活化石"之称,它印记了从无脊椎动物到脊椎动物的进化历史,同时作为脊椎动物的祖  相似文献   
48.
近7年来,紫金牛属植物中皂苷类成分的研究非常活跃,已相继从紫金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34个皂苷类化合物,并对其药理活性进行了研究。本文查阅了近7年来国内外关于紫金牛属植物中皂苷的研究文献,并在此基础上对皂苷类化合物的种类、结构特点、药理活性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为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紫金牛属药用植物中皂苷类成分提供详尽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9.
关节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累及运动系统的慢性疾病,可分为骨性关节炎和风湿性关节炎等.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该病发病率较高.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 s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1~23对核苷酸的双链小分子RNA,参与基因沉默,已经应用于关节炎治疗的研究中. MicroRNA(miRNA)是一类内源性小分子RNA.其常规作用方式是通过与靶基因的3′UTR结合抑制靶基因的表达.目前,已有研究表明miRNA与关节炎发病联系密切.通过局部注射等多种途径,向体内递送各种经过修饰的miRNA能够发挥改善关节炎症状等作用.这些研究提示miRNA将成为关节炎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0.
转基因动物在microRNA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croRNA是一类在转录后水平上调节基因表达的非编码小分子RNA,在生物体生理、病理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MicroRNA功能的研究将是未来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转基因技术建立的多种动物模型在整体水平揭示了基因的功能.近年,以microRNA为研究对象的转基因动物模型数量不断增加,构建策略不断丰富.通过miRNA过表达、敲除及敲减等手段已揭示了miRNA在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多方面的作用.转基因动物正成为microRNA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