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3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共表达禽流感病毒HA和NA基因重组禽痘病毒的遗传稳定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表达禽流感病毒H5HA及N1NA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rFPV HA NA连续传代至 2 5代 ,取第 5、15及 2 5代重组病毒作为受检代次 ,进行外源基因的PCR扩增与测序 ,同时比较这 3个代次重组禽痘病毒的免疫效力。结果对各代次重组病毒DNA的模板进行PCR扩增 ,均能够获得HA和NA两个目的片段 ;经测序证明两个外源基因在细胞传代过程中没有发生氨基酸水平的改变。动物试验结果表明 ,该重组病毒的毒力在细胞传代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 ,接种试验鸡后在鸡体内能够检测到外源基因的存在 ,各免疫组在免疫 2周后的抗体效价平均为 6 5log2 ,完全抵抗了高致病力禽流感病毒的攻击。以上结果表明此重组病毒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经过 2 5代的传代后 ,所插入的外源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未见变化 ,重组病毒的免疫效力相当稳定。  相似文献   
142.
人PrP基因体外诱导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霞  董小平  周伟  洪涛 《病毒学报》2000,16(3):207-211
朊蛋白为可传播性海绵样脑病的感染因子。将编码朊病毒白的PrP标准及突变DNA序列分别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并分别转入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以过RT-PCR、RNAdot blot、Western blot鉴定证实,得到了稳定表达人标准(CHOs)和终止密码突变PrP基因(CHOm)的细胞系。对此细胞系进一步研究发现,带有标准人PrP序列的CHO细胞系的生长速度比其它对照细胞系  相似文献   
143.
为分离筛选具有广谱抑菌作用的细菌并研究其抗菌物质,实验利用琼脂扩散法和牛津杯法,以溶壁微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杆菌、大肠埃希菌为指示菌,从渤海湾大连海域仿刺参养殖圈中分离筛选出9株活性菌,2株具有广谱抑菌效果,其中1株抑菌效果最强。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分析,鉴定该菌株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命名为B-VE。通过酸沉法分离发酵液中的抑菌物质,利用飞行时间质谱对其分子量进行检测,初步确定其隶属于抗菌脂肽类物质,抑菌物质包括的三种物质分别为伊枯草菌素(Iturin)、芬荠素(Fengycin A)和杆菌霉素(Bacillomycin D)。实验发现该抗菌脂肽类粗提物具有较强的pH和温度耐受性,可以耐受多种蛋白的酶解作用,且在多种有机溶剂中可以保持较强的抑菌效果。利用扫描电镜检测发现其主要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对溶壁微球菌产生抑菌作用。结果表明,贝莱斯芽胞杆菌B-VE广谱抑菌,所产抗菌脂肽对细菌具有较强的破膜作用,且理化性质稳定,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4.
目的:通过建立过表达PC-1的前列腺癌LNCaP细胞系及敲低PC-1表达的C4-2细胞系,探究PC-1激活AKT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方法:将PC-1基因及针对PC-1的siRNA序列,分别克隆至慢病毒表达载体pCDH-EF1-Myc-MCS-T2A-Puro及干扰载体pSIH1-H1-Puro,包装成慢病毒后分别感染前列腺癌LNCaP及C4-2细胞,通过Western印迹鉴定PC-1过表达及敲低效果,并检测PI3K/AKT/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S6K、AKT的磷酸化水平。结果:PC-1过表达时,S6K磷酸化水平下降,而AKT的磷酸化水平上升。结论:PC-1可以通过抑制S6K激酶活性,解除其对AKT的负反馈抑制作用,从而激活AKT激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45.
辅助病毒依赖型腺病毒载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辅助病毒依赖型腺病毒载体(helper-dependent adenoviral vector,HDAd)缺乏所有腺病毒的编码序列,与非复制型的第一代腺病毒载体(first-generation adenovirus vector,FGAd)相比,具有载体免疫原性低、安全、转移容量大和持续表达等特点,现广泛用于遗传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肿瘤等的基因治疗和特异性靶向治疗研究。本文综述了HDAd构建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6.
RNA干扰(RNAi)是双链RNA分子在mRNA水平上诱发的序列特异性转录后基因表达沉默,从基因组水平设计针对多个靶基因的RNAi序列,建立RNAi文库进行系统性、大规模的筛选工作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有力工具。目前RNAi文库主要包括质粒(或病毒)文库、siRNA表达盒文库、寡核苷酸文库和随机RNAi文库,已经被成功应用于基因功能鉴别、信号转导途径解析和药物靶标筛选等研究领域。近年来,这一领域发展迅速,本文就RNAi文库的发展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展望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7.
轮状病毒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轮状病毒是人和动物急性腹泻的重要病原 ,对轮状病毒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对于疾病监测和疫情控制极为重要。从病原学、免疫学以及基因检测三方面 ,总结了轮状病毒检测技术的发展状况 ,重点介绍了较为成熟的免疫学技术 ,最新发展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核酸序列依赖的扩增等分子生物学新技术 ,并对未来轮状病毒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8.
以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受体(GM-CSFR)为靶向的白喉毒素(DT)与GM-CSF免疫毒素DT386-GMCSF为急性髓系白血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替代治疗途径,但该蛋白在E.coli中的表达量很低,难以进行工业化生产。为探索造成其低表达的关键影响因素,对DT386-GMCSF中的GM-CSF进行了C端的截短表达,发现GM-CSF中L114编码序列可明显影响融合蛋白的表达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系列突变体,发现保留1-123位氨基酸且将L114L115V116突变为G114V115T116的突变体DF123GVT的表达量高于DT386-GMCSF,且对来源于高表达GM-CSF受体的HL60细胞的肿瘤单细胞具有相似的细胞毒作用。DF123GVT突变体的获得为GM-CSFR靶向的免疫毒素的开发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9.
同时表达蓝舌病毒四个主要结构蛋白可装配成病毒样颗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制蓝舌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基因工程疫苗和进一步研究BTV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对BTV病毒样颗粒(VLP)的装配进行了研究。同时在昆虫细胞中表达BTV主要结构蛋白VP7、VP3、VP2与VP5,将细胞裂解液超速离心纯化后,发现主要存在两 形态的颗粒:一种与前文报道的病毒核心颗粒(CLP)相同,直径约为60nm ̄70nm,蛋白壳厚10nm ̄15nm;另一种大小为70nm ̄  相似文献   
150.
中国野生牡丹研究(三)芍药属牡丹组新分类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芍药属牡丹组新分类群,红斑牡丹Paeonia ridleyi Z.L.Daiet T.Hong sp.nov.;保康牡丹Paeonia baokangensis Z.L.Dai et T.Hong sp.no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