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7篇
  免费   540篇
  国内免费   219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84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223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205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354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51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215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236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189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200篇
  1996年   181篇
  1995年   144篇
  1994年   163篇
  1993年   169篇
  1992年   193篇
  1991年   157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124篇
  1988年   78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81篇
  1985年   61篇
  1984年   75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69篇
  1981年   50篇
  1980年   39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16篇
  1976年   12篇
  1965年   11篇
  196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本研究以6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为实验对象,通过分析健康大鼠(对照组)、Ⅱ型糖尿病大鼠(Ⅱ型糖尿病模型组)、不同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的Ⅱ型糖尿病大鼠(N-乙酰半胱氨酸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心功能、CHOP、NLRP3蛋白表达差异,来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在改善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功能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糖尿病大鼠心功能参数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存在明显的异常,心肌组织中PERK、CHOP、IL2、Bax、Caspase6、NLRP3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而Bcl2的表达减弱非常明显,并且,与对照组以及Ⅱ型糖尿病的模型组相比,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N-乙酰半胱氨酸作用后上述异常指标明显恢复(p0.05),该结论表明抗氧剂N-乙酰半胱氨酸能通过抑制CHOP及NLRP3蛋白高表达来促进糖尿病大鼠心功能异常的改善。本研究揭示了N-乙酰半胱氨酸改善糖料病大鼠心功能的作用机理,为寻求有效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92.
正2017年11月3~6日,由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主办、上海科技大学协办的第十五次中国暨国际生物物理大会暨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上海隆重召开.会议以生物物理与人类健康为主题,设立神经生物物理、膜转运异常、膜蛋白结构与动态、脂代谢等23个学术专题分会场.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前理事长饶子和院士担任大会主席,来自全国各高校、研究机构及海外的近千名学者参加了本次大会,近200  相似文献   
993.
从中国青岛沿岸潮间带采集9种海藻,包括3种褐藻、4种绿藻和2种红藻,通过传统培养方法共分离获得92株真菌。根据形态学特征和真菌转录间隔区(ITS)r DNA序列分析对所得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92株真菌隶属子囊菌门56种,担子菌门1种及接合菌门1种;优势属为枝顶孢属、曲霉属、枝孢属、青霉属和帚霉属;无性型真菌40种,占总菌株数量的75%;绿藻门刺松藻的真菌多样性最高,其次为褐藻门鼠尾藻,红藻门珊瑚藻的真菌多样性最低。本研究首次对中国沿岸潮间带海藻中的真菌多样性进行报道,为进一步研究藻生真菌生态功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正直接镜检是浅部真菌形态学检查的基本方法,也是最简单、快速、实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尤其是甲真菌感染患者病情顽固,易传播和交叉感染,给患者带来很大心里压力,临床需要准确诊断,及时治疗。本实验用乳酸酚棉蓝染液法和荧光染色法~([1])对同一患者的同一部位标本同时进行镜检,比较这两种方法的镜检阳性率。1材料和方法1.1标本来源取自本院皮肤科门诊患者,拟诊为甲真菌感染者。其中男145例,女135例,共280例。取材部位: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究miR-196a-5p对小鼠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1)构建小鼠肥胖模型,RT-PCR检测脂肪组织中miR-196a-5p表达量;(2)鸡尾酒法诱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RT-PCR检测分化过程中miR-196a-5p的表达变化;(3)合成miR-196a-5p mimics和inhibitors转染3T3-L1细胞,以CCK8、EdU试剂盒检测miR-196a-5p对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的影响作用;(4)运用油红O染色、甘油三酯测定评估miR-196a-5p对3T3-L1细胞分化的影响;(5) RT-PCR检测miR-196a-5p对前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基因的影响;(6)结合前人文献,运用生物信息软件、萤光素酶报告系统对miR-196a-5p调控脂肪细胞分化的靶基因进行筛选和验证。结果:(1) miR-196a-5p在肥胖小鼠脂肪组织中高表达,在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先升高后下降;(2)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mics转染抑制了3T3-L1细胞增殖,inhibitors转染促进了3T3-L1细胞增殖;(3)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mics组积累了大量油红着色的脂滴,甘油三酯含量增多,而inhibitors组的脂滴少而小,甘油三酯含量相对降低;(4)与阴性对照组相比,mimics转染抑制了增殖标志基因Cyclin D1、Cyclin E、CDK2和CDK4表达,促进了分化标志基因PPARγ、C/EBPα、LPL、aP2等的表达,inhibitors转染则表现出与mimics转染相反的作用;(5) miR-196a-5p可显著抑制野生型MAP4K3和MAPK1 3'UTR萤光素酶活性,而突变绑定位点可废除该抑制效应。结论:miR-196a-5p不仅可抑制3T3-L1前脂肪细胞增殖,还可促进其诱导分化、沉积脂滴;miR-196a-5p可能通过靶向调节MAP4K3和MAPK1来介导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血流剪切力对支架内新生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在6只新西兰白兔右髂动脉植入金属裸支架,术后高脂喂养8周。将支架按长度均等分为近中远3段,应用多普勒超声测量各支架段血管的血流速度和血管内径,根据Poiseuille定律计算出术后即刻及术后8周时各支架段的平均血流剪切力。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术后8周支架内新生内膜的生长情况及特性。结果:成功建立支架内斑块动物模型。术后即刻近中远支架段的血流剪切力分别为4.25±0.92,2.49±1.07,1.67±0.49Pa(P0.05);术后8周近中远支架段血流剪切力分别为20.40±6.07,11.09±1.74,7.97±0.26Pa(P0.05),均较术后即刻明显升高(P0.001);术后8周近中远支架段的内膜异质性发生率分别为86.67%,53.33%,41.12%(P0.05);术后8周近中远支架段OCT检测的富含脂质斑块的发生率分别为53.3%,20%,0%(P0.05)。结论:支架内新生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可能与较高的血流剪切力相关。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采用3D适形打印技术制备的羟基磷灰石/聚乳酸网状复合体在兔颅骨缺损中的修复作用及安全性。方法:以24只新西兰兔为研究对象,以羟基磷灰石/聚乳酸为材料,采用3D适形打印技术制备网状复合体,于兔颅骨顶部制成两个颅骨全层缺损,分别为孔A(左)和孔B(右),孔A(阳性对照组)以自体颅骨为修复材料,孔B(实验组)以复合体为修复材料,观察缺损修复区域的形态学、影像学(X线及CT扫描)及组织学检查结果。结果:植入后24周时,形态学显示:阳性对照组可见致密的骨组织修复,与缺损边缘界限不清,实验组中支架孔隙内纤维组织由新生骨质取代,且新生骨成熟度较提高,材料表面有部分吸收。CT扫描观察显示:冠状面上,阳性对照组缺损修复区域与周围正常骨组织融合为一体,实验组修复材料与缺损边缘融合紧密,与周围正常骨组织结合良好,部分边缘结合不连贯。组织学观察显示:实验组材料部分降解,材料间隔可见新生骨小梁。研究中无实验动物死亡,皮肤切口处缝合良好,无皮下积液,无移植物脱出、红肿感染等情况出现。结论:以3D适形打印技术制备的羟基磷灰石/聚乳酸复合体对兔颅骨缺损有较好的修复作用,能促进缺损区域新骨的形成和生长,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98.
本文用地统计学的方法研究了栗山天牛及其天敌花绒寄甲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栗山天牛与花绒寄甲均呈聚集性分布,而且栗山天牛分布较多的样地,花绒寄甲也较多,花绒寄甲与栗山天牛有较强的跟随效应。栗山天牛与花绒寄甲的空间分布模型为球状+指数套合模型。栗山天牛和花绒寄甲空间分布在四个方向的变程均在100 m左右,而且在四个方向均比较集中。栗山天牛在东西方向聚集度最高,超过了0.8,而花绒寄甲在南北方向聚集度最高,2008年达到0.8452,2009年达到0.7230。研究还表明,2008年人工释放花绒寄甲后,其成虫在林间逐渐扩散,聚集度下降。  相似文献   
999.
素色扎姆天牛Zamium incultum Pascoe是近年来进口非洲木材检疫中截获频次较高的一种害虫。为快速、准确地鉴定这种天牛,本文利用形态学方法对近十年来截获的天牛标本进行研究,并运用DNA条码技术对鉴定结果进行了验证。结合相关资料,描述了扎姆天牛属Zamium的特征,给出了扎姆天牛属常见3个种Z.incultum、Z.bimaculatum和Z.prociduum的鉴别特征;列出了椎天牛亚科的3个常见属即扎姆天牛属、断眼天牛属和梗天牛属的检索表;讨论了素色扎姆天牛对我国的入侵风险。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高剂量生长抑素、奥美拉唑联合止血芳酸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2例急性上消化出血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并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剂量生长抑素、奥美拉唑联合止血芳酸治疗,研究组予以高剂量生长抑素治疗,其余奥美拉唑及止血芳酸用法同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止血情况、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血常规指标、凝血功能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30%vs.74.42%](P0.05),而平均止血时间、再止血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白细胞计数(WBC)、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及凝血酶原时间(PT)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及血小板计数(PLT)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生长抑素、奥美拉唑联合止血芳酸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合并凝血功能障碍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剂量生长抑素、奥美拉唑联合止血芳酸治疗,其能够更有效缩短止血时间,避免再出血,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