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7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刺槐根瘤菌的研究——Ⅰ菌种分离筛选、形态及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从干旱地区刺槐根瘤中选出6株固氮力高、抗逆性强的根瘤菌,并研究了其形态特征及主要生理特性,发现刺槐根瘤菌生长速度快,代谢过程产酸,有较高的耐盐力,广泛的pH生长范围及较高的离体固氮活性,有次端生和周生鞭毛.此研究结果为刺槐根瘤菌分类及林业上的应用提供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境脆弱带ECOTONE的基础判定   总被引:156,自引:8,他引:148  
牛文元 《生态学报》1989,9(2):97-105
ECOTONE为国际生态界最近重新定义的基本概念之一。本文在诠释生态环境脆弱带的定义之后,对其实质及其空间属性作了较全面的逻辑归纳。在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对于生态环境脆弱带作出了独立的函数表达,并且就生态环境脆弱带的宽度指标、重迭度指标、脆弱度指标、综合性指标,提出了较严格的表述形式。它们吸收了生态界面理论,并把系统生态学中的非稳定性理论,广延为辨识“全球变化”的基本手段,从而在生态学理论与应用两个方面,体现了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林奇  牛映斗 《人类学学报》1989,8(3):245-247
本文系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西安地区10例成人尸体和15例新生儿尸体的颅盖骨内Cu和zn的含量。结果求得成人颅骨中Cu正常含量(均数±标准差)为4.48±3.78mg/kg(干组织重);zn为597.05±472.54mg/kg。新生儿颅骨中Cu和zn的含量分别为1.96±0.76mg/kg;1160.38±859.71mg/kg。结果表明,成人颅骨内Cu含量高于新生儿,而成人颅骨内Zn含量显著低于新生儿。  相似文献   
14.
固定化虫荧光素酶光纤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定化虫荧光素酶光纤传感器蔡谨,王顺光,杨歧生,吉鑫松(浙江大学化工系生化教研室,杭州310027;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200031)关键词虫荧光素酶,ATP,固定化酶,光纤生物传感器ATP是生物体内极为重要的能量物质。如何准确快速地定量A...  相似文献   
15.
几种茶树生理分析的比较郭金华,牛志电(安徽芜湖师范专科学院,241008)本文以福鼎大白茶、槠叶齐、水古、杨树林、祁门储叶种为代表,通过对它们生理分析的比较来寻找出高产优质与生理特性的相互关系,从而为丘陵地区大田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茶叶不仅是我国人...  相似文献   
16.
麦迪霉素产生菌酮基还原酶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麦迪霉素产生菌基因文库中与放线紫红索酮基还原酶基因actⅢ有同源性的4·0kb DNA片段克隆到质粒载体pWHM3中,构成重组质粒pCB4。将质粒pCB4转入酮基还原酶基因缺陷菌株——加利利链霉菌ATCC3167l中,得到转化子。转化子发酵产物经TLC和HPLC分析证明是阿克拉菌酮,与加利利链霉菌原株ATCC31133的产物相同,说明麦迪霉素产生菌酮基还原酶基因互补了加利利链霉菌ATCC31671中缺陷的酮基还原酶基因,使其恢复了产生阿克拉菌酮的能力。4.Okb DNA片段插入方向相反的重组质粒pCBR4在加利利链霉菌ATCC31671中发酵产物经TLC分析证明也是阿克拉菌酮,这说明4.0kbDNA片段中麦迪霉素产生菌酮基还原酶基因具有自身的启动子。对4.0kb DNA片段进行了限制酶酶切分析,建立了其酶切图谱。以actⅢ基因为探针,经分子杂交以及亚克隆和DNA转化实验,将麦迪霉索产生菌酮基还原酶基因定位于BssH Ⅱ—BamH Ⅰ 1.3kb DNA片段上。对1.3kb DNA片段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此1.3kbDNA片段中含有一个独立的ORF,起始密码ATG,终止密码TAG,含783bp;在起始密码上游有GGAGG5个核苷酸SD序列;此ORF编码260个氨基酸,与actⅢ基因编码的261个氨基酸相似性为77.4%,相同性为66.7%,对麦迪霉素产生苗酮基还原酶基因的可能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木薯的胚胎学研究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的发育艾素云,罗迪光(广西农业大学,南宁530005)木薯(Manihotesculenta)雌雄同株、雄蕊十枚、花药四室。当雄蕊原基刚形成时,外为一层表皮细胞,内为一团分生组织。不久,在动花药的四个角隅表皮下一层...  相似文献   
18.
19.
Acetylcholine, the first identified neurotransmitter, plays crucial roles in various brain functions. One well-known case is its involvement as an activating neurotransmitter in the regulation of locomotion. However, its inhibitory regulatory role, particularly in locomotion,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 In a study conducted by Polat et al.,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inhibitory role of acetylcholine in locomotion in C. elegans. In this organism, the acetylcholine-gated chloride channel receptor consists of four subunits. The authors thoroughly examined the loss-of-function of each subunit in movement regulation. Interestingly, the mutant worms were still capable of performing various movements such as forward, backward crawling, and turning, suggesting that the overall movement wa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ed. However, quantitative behavior analysis revealed subtle ye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iming and postures of the movement in these mutants. Furthermore, the authors employed optogenetics to stimulate a specific neuron involved in backward crawling and demonstrated that the loss-of-function of the receptors in individual neurons affects the transitioning between locomotion modes. This work provides evidence for the inhibitory regulatory role of acetylcholine in locomotion. The loss-of-function of acetylcholine-gated chloride channel receptors likely disrupts the balance of neuronal and circuit physiology, thereby affecting the regulation of locomotion. Moreover, 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powerful role of quantitative behavior analysis in discovering and understanding more sophisticated functions of neural circuits.  相似文献   
20.
开发和评价一种用于鉴别Omicron变异株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我们针对Omicron变异株S基因的两个特异性突变位点开发了一种基于荧光定量PCR的Omicron变异株分型方法(Omicron RT-qPCR)。通过测试临床样本来评价方法的特异性,通过标准品评价方法的灵敏度。Omicron RT-qPCR分型方法显示能够可靠地区分Omicron变异株和“野生型” SARS-CoV-2及Alpha、Beta、Delta变异株及甲型流感病毒。选取68例新冠疑似样本,全基因组测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WGS)结果显示44例为Omicron变异株,Omicron RT-qPCR分型结果均为阳性;11例为Delta变异株,Omicron RT-qPCR分型结果均为阴性;另外,通过WGS分析未能成功分型的7例样本,通过Omicron RT-qPCR分型方法成功鉴定为Omicron BA.1和BA.2变异株。我们开发的Omicron RT-qPCR分型方法可以在普通的PCR检测实验室应用,为我国疾控系统和医疗机构及时监测SARS-CoV-2 Omicron变异株的传播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