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以青稞为原料酿造新型黄酒,为研究原料脱皮与否对新型黄酒风味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脱皮青稞黄酒、不脱皮青稞黄酒及青稞麸皮中挥发性和半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未脱皮青稞黄酒中香气物质总量为71 134.67μg/L;脱皮青稞酿造黄酒香气物质含量较少为39 208.99μg/L。挥发性香气成分在含量上差异主要来源于,3-甲基丁醇、苯乙醇、2-甲基丙醇。通过香气活力值OVA分析发现,对两种青稞黄酒香气贡献的较大的物质种类均为辛酸乙酯、乙酸异戊酯、苯乙醇和苯甲醛,贡献值的大小有差异。对麸皮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发现,青稞黄酒中香气成分均是通过微生物作用产生,麸皮中富含的苯丙氨酸、缬氨酸和亮氨酸通过代谢产生苯乙醇、2-甲基丙醇、3-甲基丁醇,是造成两种青稞黄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青稞麸皮对黄酒风味的形成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2.
123.
应用微波技术对脱色后的H.E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的方法及应用苏红,谷化平,熊正文,胡海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病理科张家口075000)在日常的病理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因组织块很小,所获得有意义的组织、细胞数太少,制成的切片很有限,或外地送检的...  相似文献   
124.
介绍几种细菌定量方法在微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文介绍了3种细菌定量平板活菌计数方法,并对它们做了比较,根据作者的体会,提出了每种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5.
革胡子鲇卵巢在第一次性周期内分化与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用光镜和电镜研究了革胡子鲇(Clariaslazera)原生殖细胞的起源迁移,卵巢在第1次性周期内的分化与发育以及各发育时期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原生殖细胞起源于内胚层,有固定的迁移路线,进入生殖嵴后,生殖嵴进一步分化,出现卵巢腔分化成卵巢,卵母细胞在第1次性周期内的发育可分成6个时相,描述了各时相卵母细胞的显微结构与超微结构。同时,叙述了卵母细胞中卵黄发生的形态形成。  相似文献   
126.
免疫过氧化物酶显色方法的改进及应用熊正文苏红胡海霞李春光冯骥良张家口解放军二五一医院病理科075000免疫组化染色技术以其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方法步骤统一等优点能将形态、机能和代谢密切结合起来,已广泛用于临床病理诊断和研究之中。目前较常用的PAP、A...  相似文献   
127.
抗原修复的常用技术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抗原修复的常用技术及评价熊正文综述1史景泉2王泊云3审校1解放军第251医院病理科,张家口0750002第三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重庆6300383第四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西安710032)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又...  相似文献   
128.
宝天曼保护区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所列保护动物共计206种,其中一级保护动物84种,豹的排号在第19位。豹的分布非常广泛,遍及亚洲和非洲大部分地区。金钱豹全身皮毛呈橙黄色,浑身有黑色斑点和环纹。但产于不同地区的金钱豹,其毛色深浅以及斑纹和环纹的形状及密度均不同,如产在我国东北的豹,毛色就较淡雅,因此,有银钱豹之称。金钱豹一般体长90~150厘米,体重50  相似文献   
129.
为了解中国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的流行现状,本研究对上海和江苏地区猪场进行了PEDV流行株的分离鉴定。根据GenBank中PEDV的基因序列,对其M基因设计检测引物。检测临床采集的猪腹泻样品,2份临床样品能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测序结果证实为PEDV M基因片段。将检测为PEDV阳性的样品接种Vero细胞,并添加不同浓度的胰酶进行病毒传代培养,在添加适量胰酶的Vero细胞上分离到两株病毒并能稳定传代、增殖。选择第22代病毒饲喂新生仔猪,进行回归试验,结果两株细胞毒均能使1日龄仔猪出现典型腹泻症状,进一步证实成功分离到PEDV,命名为JSLS/PEDV/1/2014和JS/PEDV/2/2014株。遗传进化分析,JS/PEDV/2/2014和JSLS/PEDV/1/2014分离株的M基因分别与中国毒株HLJ-2012、BJ-2012-1亲缘性最近;S基因与I群PEDV流行毒株亲缘性最近;两个毒株的ORF3基因均存在51个碱基缺失,与DR13处于同一大分支,与CV777亲缘性较远。  相似文献   
130.
本文研究了核壳结构CdS-TiO_2纳米颗粒光对HL60细胞光催化灭活作用,并初步探讨了CdS量子点增强TiO_2光催化灭活效率的作用机理。实验利用超声法制备了核壳结构CdS-TiO_2纳米颗粒,使用CCK-8法检测了其对白血病HL60细胞的光催化灭活效果,并采用活性氧分析和荧光发光光谱等分析手段对CdS量子点增强TiO_2光催化灭活效率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细胞实验结果表明,在暗室条件下,随着CdS包裹的TiO_2外壳的增厚,细胞的暗室存活率从28.5%逐渐上升至80%;在可见光照下,细胞的存活率显著下降。CdS-TiO_2纳米颗粒对HL60细胞的光催化灭活率均超过60%,其中CdS-TiO_2样品0.6对HL60细胞的光催化灭活效率最高,达到95%。根据荧光光谱和活性氧含量分析的结果推测,这可能是由于核壳结构的CdS内核与TiO_2外壳之间产生了有效的电子转移,抑制了TiO_2的空穴电子的复合,增强了TiO_2外壳的光催化活性,最终增加了TiO_2对HL60细胞的PDT灭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