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薇苷菊乙醇提取物对桔全爪螨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研究薇苷菊(Mikaniamicrantha)乙醇提取物对桔全爪螨(Panonychuscitri)种群的控制作用,并比较其与常用杀螨剂哒螨灵的效果.在实验室用0.1、0.2、0.4g·L-13个浓度提取物分别喷布桔全爪螨卵、幼螨和若螨,除了01g·L-1浓度处理对卵没有效果外,该处理幼螨、若螨存活率以及另2个浓度处理3个螨态的存活率都显著下降.在非选择性试验条件下,用这3个浓度的提取物处理叶片饲养的桔全爪螨雌螨繁殖量显著减少,寿命也显著缩短.在田间用这3个浓度的提取物在20d内连喷2次,桔全爪螨卵、幼螨和若螨的存活率都低于对照,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分别为0518、0.292、0.277,即对种群增长控制的效果分别为4.82%、70.8%、72.3%,比15%哒螨灵乳油2000倍处理更有效控制桔全爪螨的田间种群.田间试验结果还表明,提取物处理的叶片比对照和哒螨灵处理的浓绿,而且对桔全爪螨的天敌较安全  相似文献   
62.
原位杂交研究对虾白斑杆状病毒在虾体内感染过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地高辛标记的对虾白斑杆状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baculovirus,WSSV)核酸探针,与人工感染后不同时间采集的对虾组织样品进行原位杂交,以动态研究病毒从侵染至对虾以病死亡的过程。将典型感染WSSV的病虾组织投喂健康对虾,结果显示:WSSV道德通过侵染消化道上皮进入虾体内增殖,此后随着细胞裂解、病毒粒子释放,游离的粒子伴随血淋巴循环进而杂其它靶组织,直至对虾发病死亡  相似文献   
63.
在以作用因子组建的生命表和干扰作用控制指数(IIPC)的基础上建立植物保护剂的研究方法和综合评价指标,以表示驱避成虫选择寄主,干扰成虫的产卵行为,对卵孵化的影响,以及干扰幼虫的行为,包括逃避、拒食、幼虫特别是初孵幼虫中毒死亡的作用.采用所建立的研究方法和评价指标的试验结果表明,菜田附近大多数非寄主植物的乙醇抽提物(干重1g·100ml-1)如大叶桉(Eucalytus rubusta)、蟛蜞菊(Wedelia chinensis)等对保护十字花科蔬菜免受小菜蛾为害起着明显的作用.印楝油对小菜蛾幼虫的防治效果相当显著.机油乳剂(CAL TEX产品)对桔全爪螨具有明显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4.
鼠肝细胞核仁结构与rRNA基因转录位点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常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鼠肝细胞核仁的超微结构,并采用NAMA-Ur细胞化学DNA特异染色方法分析了核仁中DNA的分布及其原位位置,直观的显示了鼠肝细胞核仁DNA来源于核仁伴随染色质,并在核仁DFC区域连续伸展,排布于FC的边缘部位及DFC区域中,进一步借助于RNA/DNA杂合体抗体选择性直接标记核仁中rRNA基因转录位点,结果表明了鼠肝细胞核仁rRNA基因的转录位点是在FC的边缘及DFC区域.  相似文献   
65.
66.
应用种群动态控制的状态空间分析法,通过生命表参数模拟美洲斑潜蝇种群数量动态,通过输入不同的控制措施(施用非嗜食植物次生化合物即马缨丹乙醇提取物、施用机油乳剂和释放美洲斑潜蝇寄生性天敌)对美洲斑潜蝇种群动态控制的作用,研究这些控制措施的组合对美洲斑潜蝇种群动态的控制,模拟结果表明,在美洲斑潜蝇成虫产卵高峰期施用马缨丹乙醇提取物(1g·100ml^-1和机油乳剂(300X),在幼虫高峰期释放寄生蜂(2000头·100m^-2),可以达到控制美洲斑潜蝇种群增长的效果,起到保护菜豆免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67.
杂鱼在养鱼水库中的作用及其种群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歺又鱼)条、贝氏(歺又鱼)条、似(鱼乔)和逆鱼是我国北方养鱼水库中常形成雄厚种群的习见鱼类。本研究查明:这些鱼类生长缓慢,生产效率低,而且与养殖鱼类有食物竞争关系,应属于无益鱼类;这几种鱼都在越冬期(有的还在生殖期)有强烈集群的习性,利用这一习性进行网具捕捞可以有效地控制其种群。  相似文献   
68.
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是一种入侵性害虫,专一性为害悬铃木属植物,导致寄主植物叶片褪绿变色、提前脱落,给园林绿化带来严重为害。该虫原产北美,20世纪60年代传入欧洲,2002年在我国湖南省首次发现,目前其分布范围已扩大到湖北、上海、山东、河南和北京等地,并在多地呈暴发态势。悬铃木方翅网蝽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对高温和低温均有较好耐性。近年来,有关悬铃木方翅网蝽信息素的研究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部分生物活性分子和嗅觉分子机制已被解析,为制定该虫的生态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本文综述了现阶段国内外有关悬铃木方翅网蝽生物学、危害特性、传播规律、化学生态学、环境适应性及其防治方法的研究进展,并从绿色防控方面展望了该虫需重点开展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该领域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9.
海拔对陇南白龙江流域油橄榄园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白龙江流域不同海拔的油橄榄园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海拔对油橄榄园土壤肥力的影响,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海拔油橄榄园土壤进行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海拔在960 m条件下,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土壤容重和有机质含量均最高,而土壤p H值最低,且显著低于其他海拔的油橄榄园;当海拔为990 m时,土壤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土壤含水量在1021 m处最高;土壤速效磷和碱解氮含量在1052 m处最高;海拔960、990、1021和1052 m处油橄榄园土壤细菌数量并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1083 m;各海拔土壤中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均未表现出差异。通过隶属函数法得出,各海拔油橄榄园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数排名为960 m990 m1052 m1021 m1083 m;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的综合排名为960 m990 m1021 m1052 m1083 m。两种计算方式在1021和1052 m处的大小排序不一致,但土壤肥力总体呈现了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70.
绿肥还田是主要的农田有机培肥措施之一,外源氮素和土壤含水量是影响绿肥腐解的重要因子。本研究设置土壤含水量(15%、30%、45%)和施氮量(0、60、120 mg·kg~(-1))两因素三水平的室内培养试验,分析了土壤含水量和施氮量对红壤区黑麦草还田过程中的腐解和氮素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含水量条件下,氮肥的增加没有促进黑麦草的腐解,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黑麦草还田7~21 d时的腐解速率;相同施氮水平下,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有利于促进黑麦草的腐解率;相同土壤含水量条件下,施氮抑制了黑麦草还田7~13 d时的氮素释放率;相同施氮水平下,土壤含水量的增加促进了黑麦草还田过程中的氮素释放率;黑麦草还田57~91 d时,增加土壤含水量能提高黑麦草氮素释放率,且不施氮较施氮条件下的效果更明显;91 d时,含水量45%和施氮量60 mg·kg~(-1)处理的黑麦草还田腐解率最大,达到0.889,含水量45%和施氮量120 mg·kg~(-1)处理的氮素释放率最高,达到0.885。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对黑麦草腐解率和氮素释放率均存在显著影响。综合来看,红壤区黑麦草还田初期需施加一定量的氮素(60 mg·kg~(-1))和保持合理的土壤含水量(30%),以抑制黑麦草还田前期的腐解;还田后期提高土壤含水量(45%),加快黑麦草后期的腐解和氮素释放,促进下茬作物氮素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