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25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66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31.
目的:探讨斯钙素(stanniocalcin-1,STC-1)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术中收集85例ESCC患者肋骨骨髓,应用巢式RT-PCR检测STC-1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两年无进展生存(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的关系.结果:骨髓STC-1 mRNA阳性率为21.2% (18/85).STC-1阳性与患者临床分期(P=0.013)及淋巴结转移(P=0.029)相关,其2年PFS(平均15.0月)亦劣于STC-l阴性者(平均19.7月)(P=0.003).结论:骨髓STC-1 mRNA检测对于判断ESCC微转移具有重要意义,可望成为ESCC潜在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32.
哺乳动物睾丸的发育是一个高度复杂而精密的过程.为了从转录组水平研究睾丸正常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本实验选取了出生后6日龄、4周龄和10周龄的3组小鼠,分别代表其幼年期、青春期以及成年期.应用超高通量的新一代测序技术(RNA-seq),获得了2.11亿条长度为35bp的序列,鉴定出18837个基因,并且发现表达量最高的基因均与精子发生相关.同时,也发现6日龄小鼠睾丸的基因表达谱明显有别于4和10周龄,表明4周龄小鼠已进入性发育期.本文分析了睾丸发育过程中大量与精子发生和体细胞发育相关的基因,找到了MAPK,Hedgehog和Wnt等信号通路在睾丸不同发育阶段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这些研究结果加深了对睾丸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的认识.本研究也表明新一代测序技术在转录组研究中具有很大优势.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血清中CYFRA21-1和SCCAg水平对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恶性程度的评价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4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鼻咽癌并接受放疗的55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实验组,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的对照组,检测血清中CYFRA21-1和SCCAg水平以及肿瘤组织中Livin、CDK6、Caspase-3、Caspase-9的m RNA含量。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中CYFRA21-1和SCCAg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NM分期越高、分化程度越低,血清中CYFRA21-1、SCCAg含量以及肿瘤组织中Livin、CDK6的m RNA含量越高,肿瘤组织中Caspase-3、Caspase-9的m RNA含量越低(P0.05);CYFRA21-1含量与肿瘤组织中Livin、CDK6的m RNA含量呈正相关,与Caspase-3、Caspase-9的m RNA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23、0.693、-0.714、-0.648;SCCAg含量与肿瘤组织中Livin、CDK6的m RNA含量呈正相关,与Caspase-3、Caspase-9的m RNA含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45、0.703、-0.751、-0.681。结论:血清中CYFRA21-1和SCCAg水平能够反应鼻咽癌患者的肿瘤分期、分化程度以及肿瘤组织中细胞的增殖活力,是用于评价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恶性程度的理想指标。  相似文献   
34.
裸子植物psbA基因分子进化式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阐明裸子植物对陆生生境生态响应的分子机制,以新近的裸子植物分类系统为指导,基于psb A基因编码全序列对4亚纲53种代表植物进行分子进化分析。首先,依据"放松分子钟"模型重建裸子植物在时间尺度下系统发育关系;其次,采用6个模型(MEC/JTT、MEC/cp REV、M5、M7、M8、M8a)估测氨基酸位点ω值,并对各模型结果进行统计检测;随后,利用Bootstrap方法检PSBA蛋白内部氨基酸位点的共进化动态。结果表明,系统树提示的物种分化历程支持前期分类结果;光合系统反应中心核心PSBA蛋白有3个氨基酸位点(13、19和243)曾经受正选择压力;PSBA蛋白内部有多对氨基酸位点间构成了共进化网络。因此,psb A基因编码序列具有作为描绘裸子植物系统发育关系标记的潜力,PSBA蛋白部分位点经历了适应性进化,通过位点间共进化网络协同作用方式辅助裸子植物响应陆生生境。  相似文献   
35.
月季F1代群体表型性状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月季(Rosa spp.)品种‘云蒸霞蔚’和‘太阳城’正交获得的184株F1代群体为研究对象,采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遗传分析、相关性分析对花部形态性状以及叶片形态性状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该杂交群体表型变异丰富,变异系数在7.33%~68.08%,其中花瓣数量在群体中的变异程度最高;杂交后代各个性状上均发生分离变异,出现不同于亲本的表现型,且离散程度较高。表型性状的遗传特点与关联分析,为挖掘控制表型性状的优良基因及辅助选择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黄芪为常用大宗中药材,传统用药部位为根。药材采挖后,地上茎叶通常被丢弃,造成巨大浪费。为黄芪茎叶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本研究优化了黄芪茎叶中总皂苷提取工艺,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评价。以总皂苷为响应因子,以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PB-CCD设计优选获得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乙醇浓度80%,液料比30∶1,提取温度80℃,超声时间30 min,超声功率200 W,提取时间120 min,提取次数3次,在此工艺参数条件下总皂苷得率在2.04%左右。通过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发现黄芪茎叶总皂苷对DPPH、超氧阴离子和羟基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并与总皂苷质量浓度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7.
通过分析母体血清中孕酮诱导阻断因子(PIBF)的浓度,对采样和早产之间的时间间隔进行预测。对37名有先兆早产孕妇和41名健康孕妇在孕第24~28周期间进行了一项前瞻性的研究工作。在37名患有征兆子痫的患者中有11名患者早产。研究中将所有孕妇分为3组:早产孕妇、先兆早产孕妇和健康孕妇。在分娩前5天内采集的样本的PIBF浓度(22.17±6.19) ng/mL明显低于之前采集的样本浓度(31.33±6.78) ng/mL,并且明显低于健康孕妇采集的样本浓度(69.65±12.38) ng/mL;采样和分娩之间的平均时间间隔为(4.1±1.8)d。多元回归分析每个观测值对早产起到的作用,结果表明PIBF的缺乏对早产有显著影响(p=0.002)。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分析来评估PIBF的诊断准确性。ROC曲线的面积(AUC)为0.956 (95%CI=0.884~0.989;p0.000 1),因此PIBF在预测早产上具有优异的诊断价值。在分娩前5天内,可以通过低于正常妊娠的PIBF值来预测妊娠终止,因而有助于有助于早产的诊断。  相似文献   
38.
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是生物界广泛分布的信号分子,涉及动物的重要行为。5-HT是色氨酸羟化酶(Tryptophan hydroxylase, TRH)将L-色氨酸羟化为5-羟-L-色氨酸,5-羟-L-色氨酸随即被多巴脱羧酶(Aromatic L-amino acid decarboxylase, DDC)脱羧而成。TRH作为5-HT合成的限速酶,在无脊椎动物神经调控中具有重要地位。鳞翅目昆虫中TRH的功能研究并不多。在家蚕中克隆了家蚕TRH (Bombyx mori TRH, BmTRH)的cDNA序列1667bp,其中包含1632bp的开放读码框(Openreadingframe,ORF)。人类TPH或者果蝇TRH(Drosophila TRH, DmTRH)与BmTRH有高度相似性,尤其BmTRH和DmTRH之间大多数氨基酸保守说明它们在系统发育上的密切关系并可能有相似功能。基因表达分析显示BmTRH主要表达于头部和中枢神经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BmTRH只存在于神经组织中,即BmTRH可能仅参与家蚕的神经活动。此外,家蚕DDC(B.moridecarboxylase,BmDDC)和蛋白具有TRH活性的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 BmPAH)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表达,暗示家蚕神经系统5-HT的合成与果蝇中不同,可能有两种不同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39.
40.
5-羟色胺 (5-hydroxytryptamine, 5-HT) 是生物界广泛分布的信号分子,涉及动物的重要行为。5-HT是色氨酸羟化酶 (Tryptophan hydroxylase, TRH) 将L-色氨酸羟化为5-羟-L-色氨酸,5-羟-L-色氨酸随即被多巴脱羧酶 (Aromatic L-amino acid decarboxylase, DDC) 脱羧而成。TRH作为5-HT合成的限速酶,在无脊椎动物神经调控中具有重要地位。鳞翅目昆虫中TRH的功能研究并不多。在家蚕中克隆了家蚕TRH (Bombyx mori TRH, BmTRH) 的cDNA序列1 667 bp,其中包含1 632 bp的开放读码框 (Open reading frame, ORF)。人类TPH或者果蝇TRH (Drosophila TRH, DmTRH) 与BmTRH有高度相似性,尤其BmTRH和DmTRH之间大多数氨基酸保守说明它们在系统发育上的密切关系并可能有相似功能。基因表达分析显示BmTRH主要表达于头部和中枢神经组织,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BmTRH只存在于神经组织中,即BmTRH可能仅参与家蚕的神经活动。此外,家蚕DDC (B. mori decarboxylase, BmDDC) 和蛋白具有TRH活性的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 (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 BmPAH) 也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表达,暗示家蚕神经系统5-HT的合成与果蝇中不同,可能有两种不同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