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2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1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4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纹皮蝇(Hypoderma lineatum de Villiers)和牛皮蝇(H.bovis de Geer)在我国分布相当广泛,据我们近年来的调查,在东北、华北、内蒙古、西北等地区都普遍发生,其中尤以牧区为严重。这两种皮蝇常在同一地区出现,牛体也同时受感染。在西北甘肃、宁夏等地一般以牛皮蝇数量较多,在内蒙古和华北以纹皮蝇较  相似文献   
152.
浙江省两栖纲动物食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引 言 关于两栖纲动物的食性分析,过去国内外有过不少报导。一般认为两栖纲是有益动物,能吞食大量有害的昆虫和其他有害动物。关于浙江两栖纲动物的食性,柳支英等(1932)曾分析过嘉兴地区的泽蛙和青蛙,亦得到同样的结论。鉴于过去工作所做的种类较少,地区不普遍,我们于1963年及1964年4—7月间,在进行浙江省两栖纲动物调查的同时,对比较常见的22种动物,计1,625号标本,进行了初步的食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3.
近年来,我国不少地区蜂场里的蜂群遭受两种革螨的为害,即,大蜂螨与小蜂螨。对其学名,大蜂螨已确定系Varroa jacobsoni Oudemans,而小蜂螨则尚未解决。现在,作者根据手头上的标本,并参考有关文献,经研究后认为小蜂螨学名系Tropilaelaps clareaeDelfinado et Baker,1961。 Delfinado和Baker(1961)以采自菲律宾一种野鼠体上的Tropilaelaps clareae为模式种而建立Tropilaelaps属,隶属于广义的厉螨科;并对该属作如下定义:  相似文献   
154.
中国血革螨属(Haemogamasus)初记(Acarina:Haemogamasida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言 血革螨属(Haemogamasus)是Berlese于1889年建立;至1930年Vitzthum对所属种类曾加以修订,共记录了14个种(包括2新种)和1变种。1933年Ewing根据胸板刚毛数目的不同另立Euhaemogamasus属,但认为该属与Haemogamasus属极相似,主要区别前者胸板仅具4或6根成对的刚毛。至1950年由于Haemogamasus属部分种类移隶于Euhaemogamasus属,前者共计12个种和1变种,后者共10个种(Radford,1950)。 1951年Asanuma根据发现的一新种,H.kusumotoi Asan.,胸板副刚与变异范围从0—6根,因此认为胸板副刚毛的有无或数目不足作为区分属的依据,故建议将Euhae-  相似文献   
155.
156.
从倮倮栗果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三个化合物 A,B,C。经 IR,MS,~1H-NMR,~(13)C-NMR 及化学方法分别鉴定其结构为倮倮栗甙,豆腐果甙和4-β-吡喃葡萄糖基苯甲醛。其中倮倮栗甙为新化合物,4-β-吡喃葡萄糖基苯甲醛系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7.
本研究以方正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Bloch)普通鲫(Carassius auratus)和滇池高背鲫(Carassius sp.)的各种组织器官为材料,进行酯酶(Esterase)和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电泳图谱的分析比较。结果表明:9种不同组织中酯酶同工酶谱带各不相同,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滇池高背鲫的酯酶谱图有3种表型。方正银鲫和滇池高背鲫同一组织的LDH同工酶酶谱也有明显差异。等电聚焦凝胶电泳(T=7.5%,C=5%)的结果又表明这二种鱼的肝脏、脑、卵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及电泳扫描图亦有差异。这些结果揭示滇池高背鲫与方正银鲫至少在生化水平上已有明显的分化,很可能起源于不同的地区,由不同的祖先,独立演化而形成。滇池高背鲫与云南普通鲫的LDH酶谱较为接近,这说明滇池高背鲫最可能起源于云南本地的普通鲫。  相似文献   
158.
为了探索早春开花植物在低温下的开花机制,本研究采集了5种典型早春开花植物和5种非早春开花植物。基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代谢组学技术对比分析了早春时期两者之间在内源激素和次生代谢产物上的差异。结果显示:早春开花植物中的生长素(IAA)和玉米素(ZT)含量明显低于非早春开花植物,而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的含量则显著高于非早春开花植物,表明GA3和ABA可能在促进早春开花植物的开花过程具有调控作用;在次生代谢物方面,酚类代谢物的前体物质L-苯丙氨酸,C6C1结构的酚类化合物:香草酸、丁香酸和原儿茶酸,C6C3结构的化合物:阿魏酸、绿原酸和咖啡酸,以及黄酮类化合物芹菜素、染料木苷、橙皮素、白杨素和高良姜素在非早春开花植物中的含量普遍高于早春开花植物。这可能是由于早春开花植物的开花过程伴随着更多的能量消耗,从而降低了其次生代谢水平。研究结果表明了内源植物激素和次生代谢产物对早春开花植物开花的生理过程的调控,并为进一步理解低温条件下植物开花过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9.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MRI)扫描联合血清4项肿瘤标志物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从2017年9月~2019年8月收治的65例PHC患者(肝癌组)纳入研究,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60例良性肝病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MRI图像特征。此外,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甲胎蛋白(AFP)和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水平。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分析不同诊断方式应用于PHC患者诊断中的效能。结果:PHC患者的MRI图像表现为边界清晰,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分叶状,肝癌组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且T2WI、DWI呈高信号强度人数占比高于对照组(均P<0.05)。肝癌组血清AFP、AFP-L3、GP73、GPC-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MRI联合血清AFP、AFP-L3、GP73、GPC-3诊断PHC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95.24%(40/42)、95.65%(22/23)、95.38%(62/65),均高于MRI诊断的73.81%(31/42)、69.57%(16/23)、72.31%(47/65)(P<0.05),以及血清4项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的80.95%(34/42)、73.91%(17/23)、78.46%(51/65)(P<0.05)。结论:PHC患者血清AFP、AFP-L3、GP73、GPC-3水平升高,MRI扫描联合血清AFP、AFP-L3、GP73、GPC-3检测可作为诊断PHC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0.
降雨对土壤硒迁移转化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作为硒的重要储库之一,是硒通过植物进入食物链的重要物质基础,因此土壤硒的丰缺是影响食用作物硒水平的关键。降雨在土壤硒输入和输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了解降雨对土壤硒的作用对于在全国尺度上认识硒的地域分布成因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比较我国东南富硒区和东北-西南典型低硒带硒的降雨沉降量差别,阐明降雨是土壤硒输入的一种重要途径。通过综述降雨对土壤硒的淋溶输出和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揭示降雨在我国低硒区形成、地方病发生上所扮演的角色。最后总结了影响降雨对土壤硒作用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植物和人类活动等,指出若要更好地预测未来土壤硒的变化趋势,必须综合研究影响土壤硒迁移的多种作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