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1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21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132.
本文叙述了红花龙胆原植物、药材性状、组织结构,粉末及组织解离等方面的特征,为该药的鉴别提供了依据。鉴于龙胆属(Gentiana)植物药用部位多为根和根茎,而其地上部分的显微结构目前尚未见详细报道,故本文对于龙胆属植物组织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3.
墓室酥碱砖壁画及其环境的真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背景】酥碱是威胁古代墓室砖壁画保存的主要病害之一,水分和盐分共同作用下壁画产生酥碱病害,而其中真菌类群、来源及耐盐性鲜有报道。【目的】比较敦煌汉墓、晋墓和嘉峪关五号墓内砖壁画酥碱样品及其赋存环境空气中可培养真菌的群落组成、多样性及耐盐性,为砖壁画的防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扫描电镜观察酥碱样品微观形貌,并结合能谱、X射线衍射进行成分分析;对样品培养、分离、纯化获得真菌纯菌株,运用形态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种属;利用梯度含盐培养基研究菌株的耐盐性。【结果】墓室酥碱样品及环境空气中青霉属(Pencillium)、曲霉属(Aspergillus)和枝孢属(Cladosporium)丰度较高,为优势属;其他菌属包括镰孢菌属(Fusarium)和毛壳菌属(Chaetomium)为稀有属。三座墓室砖壁画酥碱中均存在烟曲霉(A.fumigatus)、花斑曲霉(A.versicolor)以及黄灰青霉(P.aurantiogriseum);酥碱样品与墓室内外空气中分离获得的真菌类群间有一定相似性。多数菌株可在含15%NaCl的培养基上生长,一株产黄青霉(P. chrysogenum)甚至可在30%盐浓度条件下生长。【结论】青霉属和曲霉属为墓室共有优势菌,多数菌株有较强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34.
为了观察偏侧咀嚼模型大鼠的三叉神经运动核(trigeminal motor nucleus,Mo5)及咬肌H反射的变化,以探讨长期偏侧咀嚼可能涉及的运动中枢功能可塑性机制,本研究取成年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偏侧咀嚼1月(n=10)、3月(n=10)和16月(n=7)模型组及相应对照组。模型组采用左侧(建模侧)临床牙冠间断磨除法建立偏侧咀嚼大鼠模型。在麻醉状态下进行双侧Mo5生物电活动细胞外记录,同时进行双侧咬肌H反射试验并记录各侧咬肌肌电(electromyography,EMG)。实验结果显示:1、3、16月的模型组大鼠建模侧Mo5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均低于非建模侧和相应对照组左侧;给予左侧咬肌神经电刺激在1、3月模型组大鼠建模侧Mo5诱导反应的潜伏期均长于相应对照组左侧;给予左侧咬肌神经电刺激诱导咬肌H反射时,3、16月模型组大鼠建模侧H波幅值低于相应对照组左侧。本研究结果提示,偏侧咀嚼降低了废用侧Mo5神经元的兴奋性,可能是偏侧咀嚼涉及的运动中枢功能可塑性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氨基酸比值系数法,对贵州五种野山茶种子氨基酸和主要脂肪酸成分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五种野山茶种子中均含有13种氨基酸,不同种类的氨基酸总量差异极显著,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差异显著(P0.01,P0.05),且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含量不同;长柱红山茶(Camellia longistyla)和贵州红山茶(C.kweichouensis)的氨基酸总量及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为33.01、13.29和26.33、10.38 mg·g~(-1)。(2)不同种类种子的千粒重、含油率、含水率皆呈显著差异(P0.01,P0.05),种子含油率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正相关(R=0.556、P0.05),种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棕榈酸、饱和脂肪酸含量极显著负相关(R=-0.791,P0.01;R=-0.776,P0.01),其中长柱红山茶和贵州红山茶种子的含油率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43.93%、71.89%和43.91%、71.85%。(3)小黄花茶(C.luteoflora)、皱叶瘤果茶(C.rhytidophylla)、贵州红山茶、长柱红山茶、美丽红山茶(C.delicata)所含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比值分别为44.9、43.3、39.0、40.9、33.8,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比值分别为81.6、76.4、64.0、67.4、51.0,除了美丽红山茶的比值系数偏低外,其余4种均达到了WHO/FAO的理想蛋白质标准,种子蛋白质均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其中长柱红山茶和贵州红山茶的种子含油脂质量等级指标接近我国现行茶油标准(GB11765—2003),可以作为重要的优质油茶种质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6.
对染色质三维结构的探究逐渐成为了解基因组功能与基因调控关系的必要手段.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染色体构象捕获(Hi-C)等技术的发展和高通量测序成本的降低,全基因组交互作用的数据量快速增长,交互作用图谱分辨率不断提高.这给三维基因组学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计算建模带来了挑战.当前,三维基因组数据的分析方法覆盖面广,包括了数据前期处理、标准化、可视化、特征提取、三维建模等环节,但是如何从中选择高效、准确的方法却成为制约研究者们开展研究的一项关键因素.本文根据这些方法的适用场景、原理及特点进行系统地归纳,并重点关注了针对新技术或新需求的分析方法,以期促进这一领域中信息学方法的应用和开发,助力三维基因组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7.
不同干湿交替频率对土壤速效养分、水溶性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梦寻  王冬梅  任远  汪西林 《生态学报》2018,38(5):1542-1549
为了探究不同干湿交替频率对速效养分、DOC的影响机理,选择北京褐土(表层0—10cm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控制实验法,控制其他变量,设计一系列不同频率的干湿交替实验,在58d内设置了10d土壤培育期和48d试验期,其中48d试验期设置0、1、2、3、4次干湿交替,试验结束(第58天)进行速效养分、水溶性有机碳(DOC,Dissolved organic carbon)等主要土壤速效养分指标测定。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与LSD多重比较法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恒湿组的速效钾、硝态氮含量比干湿交替组高;低频率的干湿交替使得土壤速效钾含量减少,高频率可能在后期出现释钾现象,速效钾含量随着干湿交替频率增加可能会有所增加,趋近恒湿组速效钾水平,4次干湿交替频率是出现速效钾回升的临界次数;硝态氮含量随着频率增加也有增加趋势,低频率的1次干湿交替(DW1,1 drying-rewetting cycle)硝态氮含量最低,高频率的4次干湿交替(DW4,4 dryingrewetting cycles)最高,干湿交替频率增加更频繁的打破平衡,促进矿化,干湿交替组也趋近恒湿组的硝态氮水平。经过干湿交替,土壤中速效钾、铵态氮、DOC的含量下降,硝态氮含量增加,速效磷、pH的变化不明显。在固定时间内(48d),随着干湿交替的频率增加(从1次到2、3、4次),周期变短(从48d到24、16、12d),干燥与湿润的持续时间变短(从24d到12、8、6d),干湿交替组的速效钾、硝态氮含量分别趋于恒湿组的速效钾、硝态氮水平。  相似文献   
138.
考虑滑坡敏感性的天津市蓟州区生态网络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水平不断提高,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频发,天津市蓟州区的景观孤岛化和破碎化现象日益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价值和生态服务功能降低。以天津市蓟州区为研究区,从自然资源、气候调节、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考虑,选取生态源地;选取坡度、地形起伏度、坡向等滑坡孕灾环境因子,基于信息量模型,在定量分析滑坡与各孕灾环境因子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地图代数计算滑坡敏感性指数,并用于修正由土地利用类型赋值得到的生态基本阻力面,基于最小费用模型提取研究区生态廊道,进而构建天津市蓟州区生态网络。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滑坡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坡度、高程、地形起伏度以及岩土类型等因素的控制;经验证基于信息量模型计算得到的滑坡敏感性指数对研究区内的滑坡具有较强的诊断能力;基于最小费用模型,提取生态廊道23条,总长度约为129 km。通过对比分析,提取的生态廊道基本上避开了滑坡灾害的高敏感性区域,能够有效地将生态源地进行连接;生态廊道在蓟州区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的差异,主要分布在蓟州区的北部山区,生态廊道的密度较高,在蓟州区的中部和南部地区,生态廊道的分布非常稀疏。研究成果将为天津市蓟州区生态网络的优化、生态安全格局的构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9.
真核生物的操纵子关键词真核生物,线虫,操纵子人们已知,细菌基因是组成操纵子并转录成多顺反子mRNA的,真核生物基因则受各别调控并转录成单顺反子mRNA。但TomBlumenthal领导的研究组于1993年宣称,线虫Caenerhatditiseleg...  相似文献   
140.
不同温度与寄主条件下桃蚜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寄主、温度对桃蚜生物学特性影响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寄主对桃蚜生命表的影响.结果表明,桃蚜生长发育最适温度均为28℃,致死温度为33℃.寄主对桃蚜最适内禀增长力(r'm)有显著影响,不同寄主间2组合的蚜虫最适温度分别为20.66和26.44℃,同一寄主间为24.43和28.99℃;随着温度的升高,种群加倍时间呈负指数曲线下降.改换寄主后的蚜虫对低温条件更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