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3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34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家兔胚泡ICM在体外培养系统中的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用显微外科方法从兔早期胚泡分离来的ICM在所用的体外培养系统中的行为,因ICM的生长状态而不同。呈带状生长的ICM从近端向远处延伸,而细胞的分化则从远端逐渐向近端进行,它具有明显的极性。细胞的分化秩序井然,层次分明。因此呈状生长的ICM适艇于进行细胞分化和细胞谱系的研究。二、呈团块状生长的ICM,没有明显的极性,细胞分化开始于团块的外表面,逐渐向中央进行,分化开始稍晚一些,速度也较慢,这种生长  相似文献   
22.
研究了大麦(Hordeum vulgare L.)花药-花粉培养中不同预处理对花药内源激素(ABA,IAA,IPA)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 经甘露醇预处理不同天数,同一种基因型的3种内源激素的变化和不同基因型的同一种内源激素的变化规律十分相似,均是在预处理初期含量急剧增加,最高值在0.5或1 d 处。以后开始逐渐下降;最后,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2. 在甘露醇预处理过程中,两种基因型花药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也十分相似。在预处理前期(从开始到第3天)活性呈直线上升,第3天达到最大值。从第3天到第5天活性减弱。最后,活性又开始增强。3. 在低温预处理过程的初期(2~5 d) 两种基因型花药过氧化物酶活性都出现第一个小峰。在第14天(“Harrington”)或第21天(“Igri”)又出现第二个峰值,但后者较高。在预处理的后期(从第28天到第35天)两种基因型花药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又呈现上升的趋势。同甘露醇预处理后期变化一致  相似文献   
23.
来源于泰国、中美洲、塞内加尔、印度和埃及的五个玫瑰茄品系,在光周期为8、16和24小时的人工气候室内生长。通过短日照和连续光照诱导开花证实,所有品系均为双光周期。各品系在花、果发育和由短日照转变到长日照后持续地成花诱导中显出差异。短日照和连续光照产生的生理效应和形态效应均不同。在每个叶腋的两个成对芽中,左芽在光周期为8和24小时成花,在光周期16小时保持休眠;右芽在8小时保持休眠,在16小时发育成营养枝,而在24小时发育成花枝。作者讨论了这些资料对亚热带条件下玫瑰茄育种和栽培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正> 消灭杂草,战胜草害,一直是农牧业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牧场草原的杂草为害更为严重。利用昆虫除草,在国际上还是一门新兴的研究领域。美国从五十年代以来开始对牧业杂草的生防引起重视,杂草生防科研项目显著增加,并已取得重大科研成果。例如为害草场的克拉马思草(Klamath Weed)又名黑点叶金丝桃Hypericum Perforatum是一种对牲畜有毒的杂草;曾为害美国西部1,800多万亩草场,对畜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5.
《古生物学报》1990,29(1):127-127
前言1980年9—10月,笔者随北疆队,在沙湾县马纳斯河剖面,对中生代地层进行了地质调查,并系统地采集了孢粉样品,仅在西山窑组分析出保存完好的孢粉化石(有12块样品含孢粉),对每块样品都进行了孢粉统计。这一孢粉组合的研究对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煤系地层的划分与对比,以及与我国北方侏罗纪煤系地层进行对比,提供了古生物依据。  相似文献   
26.
<正> 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一千六百多年前,就利用生物防治害虫了。 解放以来,尤其从七十年代起,生物防治的科研和利用有了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防治病虫害的一个重要手段。主要成就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工繁殖和利用的主要天敌 1.赤眼蜂 国内天敌研究以赤眼蜂工作做得较多。国际上已定名的有50多种,我国有记载的约18种,主要如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稻螟赤眼蜂、螟黄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广赤眼蜂、舟蛾赤眼蜂等。  相似文献   
27.
昆虫肠道中栖息着真菌、病毒、细菌、原生动物和古菌等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微生物,总称为肠道微生物群。其中,细菌是最主要的类群,统称为肠道菌群。一方面,肠道菌群广泛参与了宿主昆虫的生长发育、免疫防御与器官稳态维持、抗药性的产生、逆境抗性和社会行为等众多关键生理过程。另一方面,昆虫的肠道免疫系统中有一套精细的调控机制来维持宿主与其肠道菌群之间的共生关系。高通量测序技术与组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对昆虫体内微生物群的结构与功能的认识和理解,并明显提高了人类对昆虫微生物资源的利用能力。本文综合介绍了关于昆虫肠道菌群的组成、功能及其与宿主互作机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昆虫耐受与调控其肠道菌群稳态的机理研究及其相关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8.
植物叶片的养分重吸收是养分贫瘠生境中植物重要的养分保存机制。研究叶片养分重吸收对土壤水分的响应,有助于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以敦煌阳关湿地优势植物芦苇为对象,研究不同水分条件[高: 33.5%±1.9%、中: 26.4%±1.3%、低: 11.3%±1.5%]下芦苇叶片氮磷重吸收模式及其对土壤水分的响应。结果表明: 1)随着土壤水分下降,土壤N浓度显著降低,芦苇成熟叶片及衰老叶片N浓度显著升高,成熟叶片和衰老叶片P浓度及土壤P浓度均无显著变化。2)高水分条件叶片N重吸收效率为 76.1%,显著高于中(65.5%)、低(62.5%)水分条件;不同水分条件叶片P重吸收效率无显著差异。3)成熟叶片和衰老叶片N浓度与叶片N重吸收效率呈极显著负相关;成熟叶片P浓度与叶片P重吸收效率无显著相关性,而衰老叶片P浓度与叶片P重吸收效率呈极显著负相关。说明土壤水分缺乏不利于叶片N重吸收。  相似文献   
29.
长江经济带森林生态安全评价及时空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旭  宋璇  曾玉林  张大红 《生态学报》2021,41(5):1693-1704
由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因此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107个区县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法、ArcGIS和GeoDA软件、重心分析模型、空间相关分析来分析长江经济带森林生态安全指数(ESI),结论如下:(1)森林状态指数中,权重最高的指标为森林火灾受灾率,其次为森林有害生物成灾率和林地面积比率;在森林压力指数中,权重最高的指标为政府林业投入强度,其次为年度造林比例和自然保护区占比。(2)从全域来看,森林ESI值长江上游 > 中游 > 下游,长江南岸高于北岸。长江经济带森林ESI值总体水平较低,但在2000-2015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从各省看,云南省森林ESI值最高,上海市森林ESI值最低。在此15年间,湖南省森林ESI值提高幅度最大(19.77%),江苏省提高幅度最小(0.76%)。(3)各支流流域森林ESI值排序:赣江 > 沅江 > 金沙江 > 乌江 > 湘江 > 汉江 > 嘉陵江 > 岷江。从2000-2015年,八大流域的森林ESI值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湘江流域增长幅度最大(20.87%),而金沙江流域增长幅度最小(3.6%)。(4)森林ESI值的重心先后经历了在从南往西、从西往东北和从东北往南等过程。(5)长江经济带森林ESI值有较为显著的集聚性,森林ESI值High-High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四川省和云南省,Low-Low集聚区县主要分布在上海、江苏和安徽,其次在湖北江汉平原、四川成都平原较为集中。(6)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建议:①应注重森林火灾、病虫害防治、林业投资、植树造林等工作。②从全域看,生态修复的重点应放在长江下游。从支流流域来看,岷江、嘉陵江和汉江流域应重点加强森林修复工作。③应在上海、江苏、安徽等Low-Low集聚区域加强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的力度,而在四川、云南、江西和浙江等High-High集聚区域适当发展木材加工和林下种植等产业。  相似文献   
30.
目的:了解2013年中国农村2~5岁留守儿童膳食和能量、营养素的摄入特点。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中国30个省55个监测点开展2013年中国0~5岁儿童乳母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调查,利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和称重法进行膳食调查,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计算儿童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能量及营养素摄入量,并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3)》作出评价。结果:贫困农村、父亲外出打工、母亲低文化水平的留守儿童,其谷类摄入量分别高于普通农村、双亲外出打工、母亲中等文化水平,家庭低收入的留守儿童蔬菜、水产品和畜禽肉的摄入量低于家庭高收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3岁组的留守儿童中水果、蔬菜、蛋类、水产品、大豆及其制品、奶及奶制品摄入不足的比例分别为88.1%、95.7%、56.2%、91.9%、76.2%、100%;4~5岁组的留守儿童中水果、蔬菜、蛋类、水产品、大豆及其制品、奶及奶制品摄入不足的比例分别为99.0%、97.1%、65.7%、93.1%、89.2%、97.1%。贫困农村、父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其能量、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分别高于普通农村、双亲外出打工,不同的收入水平组间,留守儿童的钙、铁、锌、硒、维生素B1、尼克酸的摄入量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5岁的留守儿童,有超过97%的人群存在钙摄入不足的风险,超过60%的人群存在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的摄入不足风险。结论:中国农村2~5岁留守儿童的谷类、畜禽肉摄入较多,水果、蔬菜、蛋类、奶及奶制品等摄入不足,钙、维生素A、维生素B2等主要营养素缺乏,贫困农村、双亲外出打工、家庭年人均低收入与留守儿童营养状况有关,仍需加强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