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探讨芬太尼透皮贴剂对吗啡不耐受晚期癌痛患者疼痛介质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2例吗啡不耐受晚期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1例。对照组予以氨酚羟考酮片治疗,研究组予以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比较两组的镇痛疗效,治疗前后血清疼痛介质、视觉模拟评分(VAS)、生活质量水平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镇痛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86.27%vs. 68.23%,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及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血清β-内啡肽(β-EP)均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精神状况、心理状况、功能状况、生理状况及社会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恶心呕吐、便秘、头晕嗜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芬太尼透皮贴剂对吗啡不耐受晚期癌痛患者的镇痛效果确切,能够调节疼痛介质表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治疗晚期癌痛有效、安全的阿片类药物。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肝移植术后新发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以及新发糖尿病对肝移植受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7月至2014年9月间143例接受原位肝移植且术前无糖尿病的患者资料,根据术后是否新发糖尿病分为术后新发糖尿病(NODM)组(33例)和无糖尿病(non-NODM)组(110例),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NODM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法比较两组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单因素比较两组间有显著差异的因素(P0.05)包括,术前MELD评分,NODM组14.30±6.70 VS non-NODM组11.15±4.67;Child-Pugh评分/分级,NODM组A级9例(26.3%)、B级13例(38.4%)、C级11例(33.3%)VS non-NODM组A级65例(59.1%)、B级35例(31.8%)、C级10例(9.1%);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NODM组16例(48.5%)VS non-NODM组31例(28.2%);肝移植术后第1个月血浆他克莫司谷浓度,NODM组8.68±2.61 VS non-NODM组7.44±2.34;术后第1个月血清AST,NODM组55.72±33.34 VS 44.16±24.17。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示,肝移植术前Child-Pugh分级(P=0.001):B级无统计学意义(P0.05),C级(P0.001,OR=11.996,95%CI:3.340-43.089)和移植术后第1个月血浆他克莫司谷浓度(P=0.013,OR=1.306, 95%CI:1.058-1.612);NODM组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non-NODM组(P=0.001)。结论:肝移植术前Child-Pugh分级C级和移植术后第1个月血浆他克莫司谷浓度是NODM的独立危险因素,NODM显著降低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83.
月季花发育过程中花色变化的生理生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月季‘仙境’为材料,观测其正面和反面花瓣在开花过程中6个阶段的颜色和其花色的L*、a*、b*、C*、h*值变化,花瓣组织结构,以及pH值、花色素含量、类黄酮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探讨月季花色的呈色机理。结果显示:(1)半开期时,花瓣正面红色最深,花色苷、类黄酮、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在盛开期时达到最高。(2)pH越小时,花瓣红色越深,而且pH值小范围内的变动,就能导致花色的改变。(3)花色素大部分集中分布在上表皮,并且上表皮呈圆锥形小突起、下表皮为扁平状,故上表皮花色深于下表皮,亮度小于下表皮。(4)a*正面与pH值、花色苷和可溶性糖含量呈正相关关系;a*反面与L*正面、L*反面、b*反面呈正相关关系;L*正面与b*正面、L*反面与b*反面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5)众多影响花色呈现的因素中,正面(反面)花色主要是受到花色素苷(L*反面)的直接作用,其他因素则通过影响花色素苷(L*反面)间接影响花色的呈现。  相似文献   
84.
蒺藜苜蓿叶片光合作用对盐胁迫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阐明蒺藜苜蓿(Medicago truncatula)叶片光合效率对盐胁迫的响应规律,明确其土壤盐分阈值,该研究以盆栽蒺藜苜蓿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加盐的方式人工模拟盐胁迫环境,设置不同浓度NaCl处理(0、50、100、150、200、250、300、400mmol·L-1),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仪分析了蒺藜苜蓿幼苗光合效率参数对土壤盐分浓度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蒺藜苜蓿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光合作用特征参数等具有明显的土壤盐分临界效应。在NaCl浓度为100~200mmol·L-1时,蒺藜苜蓿可维持较高光合生产力,此盐分范围内适宜的光合有效辐射(PAR)为600~1 300μmol·m-2·s-1,出现Pn最大值(20.7μmol·m-2·s-1)的NaCl浓度为150mmol·L-1,对应PAR为1 200μmol·m-2·s-1左右。(2)在NaCl浓度150mmol·L-1时,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表观量子效率(AQY)、光补偿点(LCP)、暗呼吸速率(Rd)和最大光合速率(Pnmax)逐渐增大;在NaCl浓度为150mmol·L-1时,AQY、Rd和Pnmax分别达到最大值0.030、0.605 7μmol·m-2·s-1、19.4μmol·m-2·s-1,而LCP达到最小值19.8μmol·m-2·s-1。(3)NaCl浓度为150mmol·L-1可作为导致蒺藜苜蓿净光合速率下降的气孔限制和非气孔限制因素的转折点,并且随着NaCl浓度升高,其光合速率由气孔限制转为非气孔限制的PAR降低。以上结果表明,蒺藜苜蓿对盐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在较高盐分浓度下可获得较高的光合生产力。  相似文献   
85.
以SGC7901和SGC7901/ADR为细胞模型,检测了冬凌草活性部位与化疗药物联用后,对SGC7901/ADR耐药性的逆转效应;冬凌草活性部位处理细胞后,检测耐药细胞内阿霉素的蓄积变化、耐药细胞P-糖蛋白(P-gp)的表达水平以及mdr1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冬凌草氯仿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可以有效提高化疗药物阿霉素在SGC7901/ADR细胞内的蓄积,降低P-gp的表达,降低mdr1基因的转录。冬凌草逆转胃癌耐药细胞SGC7901/ADR多药耐药性的活性部位是冬凌草氯仿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其逆转作用与抑制P-gp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86.
为了筛选出兰州百合鳞片埋培繁殖的最适温度和鳞片层次,解决兰州百合种源不足、繁育周期长的问题,该文以兰州百合鳞片为材料,采用温度(20、25、30℃)和鳞片层次(外层、中层、内层)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二因素对兰州百合鳞片埋培繁殖效果的影响。通过对鳞片疑似发病率、分化率及小鳞茎分化数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温度处理及各鳞片层次对鳞片疑似发病率、分化率及小鳞茎分化数的影响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结果表明:(1)温度越高,鳞片的疑似发病率越低,在埋培2周时,20℃处理下疑似发病率最高(38.67%),30℃处理下最低(10%);各层次鳞片的疑似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外层中层内层。(2)在25、30℃处理下,小鳞茎分化率最高,埋培结束(6周)时分别为91.33%、90.89%;中层及内层鳞片小鳞茎分化率极显著高于外层鳞片。(3) 30℃处理下鳞片形成小鳞茎数最多,在埋培6周时达到每片2.00粒;同时中层及内层鳞片小鳞茎分化数显著高于外层鳞片。综上结果表明,兰州百合鳞片埋培繁殖以选用中层(3~4层)、内层(5~7层)鳞片在25~30℃条件下繁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7.
文章综述了桉树胚状体发生过程中基因型、外植体材料、培养基、光照、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与配比以及其他添加物对外植体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以及胚状体发生的影响,探讨了影响桉树遗传转化体系建立的因素,并对近年来桉树胚状体再生和转基因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8.
5个油松种源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自然条件下不同种源油松光合特性的差异,为优良种源选择提供依据,在黄土高原种源实验地,对5个油松种源(陕西洛南LN,陕西黄陵HL,山西吕梁山LL,山西灵空山LK,辽宁千山QM)幼苗的光合生理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个油松种源的净光合速率(Pn)呈双峰型,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亦基本呈双峰型,第1峰值均出现在上午8:00,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种源QM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日变化呈单峰性,峰值出现在10:00,而种源LN、LL、LK和HL呈双峰型,第一峰值出现在8:00,第二峰值出现在12:00~16:00。种源LN、LL、LK和QM午间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由气孔因素引起的,而种源HL则主要由叶肉细胞同化能力的降低引起的。种源LK的日均PnTrWUE均高于其他种源,是高光合、高蒸腾和高水分利用效率的种源,而种源HL属于低光合、低蒸腾和低水分利用效率的种源。Ta是影响各种源的Pn的首要因子,其次是VPD;RH是影响种源LN、LL和LK的Tr的首要因子;而Ta和VPD是影响种源HL和QM的Tr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89.
肝细胞脂肪变性是丙型肝炎患者的突出病理特征,但丙肝病毒(HCV)诱导脂肪变性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为探究HCV非结构蛋白5A(NS5A)参与诱导脂肪变性的可能分子机制,本研究以HCV NS5A转基因小鼠为研究对象,采集3~16月龄NS5A转基因小鼠和同窝非转基因小鼠的肝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并用气相色谱 质谱(GC-MS)法分析脂质主要成分胆固醇酯的含量.采用RT-PCR法检测肝细胞中与脂质代谢密切相关基因肝X受体(LXR-alpha)、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S)、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alpha(PPAR-alpha)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与同窝非转基因对照小鼠相比,3~5月龄NS5A转基因小鼠的肝组织没有发生显著的病理性变化,但6~16月龄的NS5A转基因小鼠的肝脏发生了显著的脂肪变性(47.1% vs 130%;P=0.003).与此相一致,胆固醇酯的含量在NS5A转基因小鼠的肝脏中显著升高(P < 0.01).RT PCR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小鼠相比,14月龄NS5A转基因小鼠肝组织中与脂质代谢相关的基因LXR.alpha、SREBP.1c、FAS、SCD1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 < 0.05),而PPAR alpha的表达则没有显著变化(P > 0.05). 以上结果提示,NS5A在小鼠肝细胞中可能通过调高LXR.alpha/SREBP.1c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脂质重新合成,诱导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90.
海巴戟果水溶性多糖的分离纯化及清除自由基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获得海巴戟水溶性粗多糖,经DEAE-Sephadex A-50分离纯化得海巴戟果水溶性多糖(MOCI)。经纸层析、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和SepharoseCl-4B柱层析纯度鉴定表明,MOCI为相对分子质量均一的纯多糖。抗衰老活性研究结果表明,MOCI能有效清除.OH和O2^-.自由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