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唐楠  李苗苗  唐道城 《植物研究》2019,39(2):161-168
采用胶带粘取叶表皮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测不同海拔高度下全缘叶绿绒蒿叶片的表皮毛、气孔及表皮细胞结构特征,探讨全缘叶绿绒蒿叶表皮特征与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全缘叶绿绒蒿叶片上、下表皮毛密度、气孔密度和表皮细胞密度逐渐增加;气孔器及表皮细胞的长度、宽度和面积逐渐减小;表皮细胞的形态随着海拔升高由无规则形向多边形变化,垂周壁由波状向弓形或平直变化。全缘叶绿绒蒿叶表皮结构在不同海拔高度下表现出的差异,可能是植物长期在高原生态环境下的综合反应,以结构上的变化来适应对高海拔地区的环境特点,为进一步研究高海拔地区植物的适应性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荷兰进口的东方百合(Lilium oriental)品种‘Tiber’小鳞茎(周径7.5 cm)为材料,以青海草炭为栽培基质,采用22 cm×13 cm的塑料盆盆栽,每盆盛基质1800 g,种植3个鳞茎,共48盆,于2005年5月4日种植于本校生物楼楼顶,采用常规管理。采用自配3号(N:P:K=10:17:13.8),使用浓度为1个剂量,播种后每4周取样测定叶和鳞茎中全氮、全磷、全钾、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翁才浩和张国平1988:邹琦2000),每次取样2盆,重复3次。研究结果(表1)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出兰州百合鳞片埋培繁殖的最适温度和鳞片层次,解决兰州百合种源不足、繁育周期长的问题,该文以兰州百合鳞片为材料,采用温度(20、25、30℃)和鳞片层次(外层、中层、内层)二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二因素对兰州百合鳞片埋培繁殖效果的影响。通过对鳞片疑似发病率、分化率及小鳞茎分化数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温度处理及各鳞片层次对鳞片疑似发病率、分化率及小鳞茎分化数的影响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结果表明:(1)温度越高,鳞片的疑似发病率越低,在埋培2周时,20℃处理下疑似发病率最高(38.67%),30℃处理下最低(10%);各层次鳞片的疑似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外层中层内层。(2)在25、30℃处理下,小鳞茎分化率最高,埋培结束(6周)时分别为91.33%、90.89%;中层及内层鳞片小鳞茎分化率极显著高于外层鳞片。(3) 30℃处理下鳞片形成小鳞茎数最多,在埋培6周时达到每片2.00粒;同时中层及内层鳞片小鳞茎分化数显著高于外层鳞片。综上结果表明,兰州百合鳞片埋培繁殖以选用中层(3~4层)、内层(5~7层)鳞片在25~30℃条件下繁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青藏高原东南部山丹25个居群所有个体的基因组DNA,选取核基因ITS和叶绿体petB/petD区域进行PCR扩增、纯化和测序。对所有序列对位排列,其中ITS序列总长696bp,变异位点有4处,共产生7种单倍型,变异位点百分率为0.72%,(G+C)含量60.4%;petB/petD序列总长616bp,仅1处变异位点和2种单倍型,变异位点百分率为0.16%,(G+C)含量34.6%。表明山丹中,petB/petD区域较ITS序列保守,变异速率较慢。对ITS序列单倍型进行失配分布和中性检验分析发现,山丹现有分布范围可能经历了近期居群小范围扩张,AMOVA分析发现山丹居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NST >GST(P>0.01),表明山丹的遗传变异有着不显著的谱系地理结构。因此,山丹ITS序列适合该种的谱系地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