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5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26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杭州湾潮滩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分布、赋存形态及生态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杭州湾潮滩表层沉积物样品中的磷进行了总量、形态分级提取及生物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总磷的含量为595.5~1268.8μg·g-1,空间分布特征总体表现为杭州湾北岸>钱塘江杭州河段>杭州湾南岸.总磷中有89.3%以无机磷形式存在,钙磷、残留无机态磷、有机磷和铁铝结合态磷是沉积物中磷的主要赋存形态,平均分别占总磷的68.3%、14.6%、10.7%和5.3%.钙磷的分布受到盐度变化影响,自钱塘江河口向外海方向明显增加;铁铝结合态磷则相反,分布朝外海逐步递减.沉积物中的潜在生物有效磷(BAP)含量为43.62~177.84 μg·g-1,平均含量为94.13 μg·g-1.该地区与国内典型的河口和滨岸带潮滩比较,总磷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强烈的水动力作用及咸淡水交汇使得环境因子频繁变化,加大了沉积物中磷作为内源向上覆水体释放及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2.
目的建立红鲫C1HD近交系的RAPD标记。方法从8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条扩增效果和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对8尾红鲫C1HD近交系和8尾普通红鲫基因组DNA进行RAPD扩增。结果S333引物扩增出一条特异性条带,大小约为2.1 kb。结论S333引物扩增出的特异性条带可以作为区分普通红鲫与红鲫C1HD近交系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83.
隆肛蛙属种群形态量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隆肛蛙属Feirana中隆肛蛙F.quadrana和太行隆肛蛙F.taihangnicus的15个种群565只标本的28项形态性状进行了测量,并运用典型判别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太行隆肛蛙和隆肛蛙的形态差异明显,形态度量信息支持太行隆肛蛙与隆肛蛙是不同的物种;2)原隆肛蛙河南伏牛山种群和山西中条山种群均为太行隆肛蛙的地理种群;3)隆肛蛙的种群间形态差异明显,其中四川安县种群、陕西周至种群和湖北利川种群与模式产地重庆巫山种群的差异可能达到了亚种或亚种以上分化水平.  相似文献   
84.
【背景】厦门霉素A是厦门链霉菌(Streptomyces xiamenensis) 318菌株的主要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显著的抗纤维化活性及药用潜力。但野生型菌株中厦门霉素A的产量仅有14 mg/L,其生产水平亟待提升。【目的】通过随机诱变-抗性标记筛选获得高产菌株并进行培养基优化,以提高厦门霉素A的产量。【方法】在厦门霉素A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后融合一个抗性基因,用于报告整个基因簇的表达水平。对构建的基因工程菌株进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ARTP)诱变,从抗性水平高的突变菌株中筛选高产菌株,并通过培养基优化,使厦门霉素A产量显著提升。【结果】构建携带卡那霉素抗性标记的产厦门霉素A的工程菌MT-XN作为出发菌株,对该菌株进行一轮ARTP诱变,使用90 mg/L卡那霉素筛选,得到了厦门霉素A产量为101.7 mg/L的突变菌株MA-8。进一步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培养基配方,在最佳培养基中MA-8菌株产生的厦门霉素A达到134.2 mg/L,较野生型菌株提高了845.1%。【结论】采用随机诱变-报告基因筛选系统,可快速筛选出厦门霉素A产量大幅提升的高产菌株,为后续的药物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8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与120例西医治疗的患者进行疗效对照。结果:中西医结合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1.3%和22.5%、97.8%和71.7%,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都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乳酸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Ⅱ评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老年脓毒症患者96例,按照入院时血乳酸值分成升高者60例,乳酸正常者36例,比较两组的病死率、休克、机械通气和MODS发生率、APACHE Ⅱ评分的区别;根据APACHE Ⅱ评分(<15、15~24、≥25)分为3组,比较每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区别。结果:乳酸升高组老年脓毒症患者的机械通气、休克发生率、MODS发生率、APACHE Ⅱ评分明显大于乳酸正常组(P<0.05),病死率明显上升(28.3%vs 2.7%),(P=0.005);随着APACHE Ⅱ评分增高,患者病情逐渐加重,休克发生率和住院病死率明显升高,(P<0.05),患者乳酸水平也明显增高(P<0.05)。结论:血乳酸和APACHE Ⅱ评分都可以评估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和预后,两者升高提示预后差。  相似文献   
87.
不同品系小鼠对代谢性高尿酸血症造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别以昆明种小鼠及ICR、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比较在复制高尿酸血症模型时可能的小鼠品系差异,并通过降尿酸药物别嘌呤醇与非布索坦验证选择降尿酸药物筛选时选用不同品系动物造模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剂量次黄嘌呤腹腔注射联用尿酸酶抑制剂氧嗪酸钾皮下注射给药,测定不同造模时段各品系小鼠血清尿酸值。结果:ICR、C57BL/6J小鼠对高尿酸血症造模耐受显著高于昆明种小鼠,在腹腔注射次黄嘌呤500mg/kg,皮下注射氧嗪酸钾300mg/kg时,才可获得稳定的可用于药物筛选的高尿酸血症模型。结论:选择高尿酸血症在体模型时,昆明种小鼠灵敏度高于ICR小鼠以及近交系的C57BL/6J小鼠。  相似文献   
88.
双孔钾离子通道是一种背景钾离子通道,广泛分布于各种兴奋和非兴奋细胞中,并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TASK-1是双孔钾离子通道家族的重要一员,它对缺氧和细胞外酸化敏感,参与形成心肌动作电位平台期,调节呼吸、肺动脉平滑肌收缩和醛固酮的分泌,并且是麻醉剂的作用靶点,人们不断对其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很多重要结果,本文将概述双孔钾通道TASK-1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9.
门诊妇女阴道乳酸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临床常用抗生素类药物对妇女生殖道正常菌群乳酸菌的影响,为临床医生选用抗生素治疗妇科疾病提供初步参考,并为微生态学治疗和预防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K-B法(纸片扩散法),以临床采集到的12株阴道乳酸菌为试验菌,研究其对临床常用9大类13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在所测试的抗生索中,试验菌对甲硝唑形成的耐药环直径最小,对头孢噻肟形成的耐药直径最大。除甲硝唑外不同菌株对不同抗生索形成的耐药环直径差异较大。结论在该试验的条件下,乳酸菌对甲硝唑耐药性最强,可作为治疗阴道感染的首选药物;乳酸菌对头孢噻肟最敏感,因而在治疗阴道感染时,应尽量避免使用该药物。  相似文献   
90.
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脏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脏病理学改变.方法分别选取2、6、12、18、24月龄的SPF级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和p21+/+野生型小鼠,剖检进行大体观察,取肝脏及肝脏肿瘤组织,进行组织学HE染色及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 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脏大体、光镜和电镜下均有明显病理改变.随着月龄的增加,肝脏色暗质硬,表面有结节和肿瘤形成;光镜下,肝细胞浊肿,炎症细胞浸润,脂肪变性,点状、灶状和碎屑状坏死,非典型增生,肝细胞癌.癌细胞分化良好,类似肝细胞,形成索状和腺泡状结构.癌细胞核深染,具核分裂像.电镜下,癌细胞核变形,核膜曲折凹陷,线粒体肿胀,数目增多,嵴减少.4例18月龄转基因小鼠发生肝细胞癌(4/10),6例24月龄的转基因小鼠发生肝细胞癌(6/10),其中2例发现远处转移.结论 p21HBsAg/HBsAg转基因小鼠肝脏出现明显病理损害,18月龄小鼠开始发展成高分化的肝细胞癌,高龄小鼠形成的肝细胞癌能够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