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6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应用徒手转胎术纠正头位难产的临床效果,为提高经阴道分娩的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头位难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在第二产程初期采用胎头吸引术,研究组患者通过徒手旋转胎头术调整胎头方位。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第二产程时间及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阴道自然分娩成功率(95.31%)高于对照组(73.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出血量和第二产程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新生儿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徒手转胎术与胎头吸引术两种干预方式对新生儿行为神经的影响无明显区别,但徒手转胎术可以有效缩短头位难产产妇的产程,并能显著提高阴道分娩率,有益于母婴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2.
以栽培稻的8个籼-粳测验种为对照,采用39对SSR引物检测了江永野生稻居群在1982年、2008年、2017年的遗传多样性,采用38对In Del引物检测了江永野生稻居群在1982年、2008年、2017年的籼-粳基因频率。结果表明:在1982年取样保存在异位圃的40份样本的遗传多样性稍高于2008年、2017年原位保护区样本的遗传多样性;2008年取的样本数虽然比2017年多,但两次取的样本之间遗传多样性几乎没差异。不同年份取的样本之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都很小,基因流Nm都较大,分化不明显。通过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PCo A),发现野生稻居群与4份栽培粳稻聚为一类,4份栽培籼稻单独聚成一类,显示江永野生稻与粳稻的血缘近于籼稻;籼-粳基因频率的分析表明,野生稻样本多属粳稻型,少数属偏粳稻型,原位保护区的偏粳稻类型单株数占取样单株总数的比例,2008年比1982年的增加了10.0%,2017年比2008年的增加了1.6%,显示江永野生稻原位保护区生境条件有利野生稻从粳稻型向偏粳稻型变异,随着野生稻产生环境适应性变异,籼型基因频率在提高。  相似文献   
43.
建立HPLC同时测定大叶冬青叶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对羟基肉桂酸、芦丁、异槲皮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和异绿原酸C 10种多酚类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不同产地及不同采收时期大叶冬青叶中10种多酚类化合物的含量差异及其抗氧化活性。采用HPLC测定大叶冬青叶50%甲醇提取液中10种多酚类成分的含量,并选用DPPH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探索。结果表明,10种多酚类化合物分离效果较好,标准曲线在检测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r>0.999 5),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6.58%~112.03%,RSD<4%(n=6)。大叶冬青叶50%甲醇提取液抗氧活性良好。本实验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大叶冬青叶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对羟基肉桂酸、芦丁、异槲皮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 10种成分的含量;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时期大叶冬青叶中10种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来源大叶冬青叶50%甲醇提取液抗氧化能力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4.
微藻规模化养殖常伴随着细菌的影响,存在于微藻藻际的细菌对微藻生长的影响及藻菌共生的机理尚缺乏深入研究。为建立有益的菌藻共生体系和提高微藻生物质产量,以埃氏小球藻(Chlorella emersonii)为试材,分离藻际微环境的菌群,并运用16S rDNA测序进行鉴定。通过藻菌(1∶1)共培养筛选优势促生菌。人工构建不同比例的菌藻共培养体系,分析优势促生菌对微藻生长和生物质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从埃氏小球藻藻株SXND-25藻际分离到6个菌种,属于菠萝泛菌属(Pantoe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鹑鸡肠球菌属(Enterococcus gallinarum)和大肠杆菌属(Escherichia coli)四个菌属。其中假单胞菌(Pseudomonas)和菠萝泛菌(Pantoea)为优势促生菌。与其他不同比例菌藻共培养相比,埃氏小球藻与菠萝泛菌1∶5共培养的促生效果突出,埃氏小球藻在第8天生物量达5.86 g/L,藻细胞含油量为26.88%,总油脂产量为1.575 g/L且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高达554-564mg/L。另一优异组合为埃氏小球藻与假单胞菌1∶1共培养,埃氏小球藻第8天生物量为4.12 g/L,藻细胞含油量达29.50%,总油脂产量提高到1.215 g/L,但MUFA含量低(168-175 mg/L)。研究表明在埃氏小球藻培养过程中,适量添加促生菌,可同时提高埃氏小球藻生物质和油脂产量,这为探究藻菌互作效应以及有益藻菌共生体系应用于微藻规模化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比较氯胺酮、舒泰、速眠新Ⅱ、戊巴比妥钠等4种全身麻醉药或其组合对非人灵长类的麻醉效果,探寻能替代或者减少氯胺酮使用的个性化麻醉方案。方法 以单独使用氯胺酮麻醉的方案作为对照,另设单独使用舒泰、氯胺酮复合速眠新Ⅱ、舒泰复合速眠新Ⅱ和戊巴比妥钠复合速眠新Ⅱ等麻醉4个实验组,每组选取5只食蟹猴进行实验,记录麻醉后的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以及麻醉诱导时间和维持时间,以比较各方案的麻醉效果。结果 与单独使用氯胺酮麻醉比较,其他四种麻醉方案在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和麻醉诱导时间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方案麻醉维持时间分布在30~200min之间。在非人灵长类的全身麻醉中,舒泰可以很好地替代氯胺酮;氯胺酮复合速眠新Ⅱ麻醉可取得较长的麻醉维持时间,并减少氯胺酮的使用量;舒泰与速眠新Ⅱ联用、戊巴比妥钠与速眠新Ⅱ联用的方案也可替代氯胺酮,且麻醉维持时间较长。结论 在一定的麻醉时间内,联合用药可以降低氯胺酮的使用量,不同麻醉方案灵活运用可满足不同实验对麻醉维持时间的需求。  相似文献   
46.
近年来,随着许多病毒性疾病的发展,社会对于新型疫苗的研发迫在眉睫。与传统疫苗相比,新型疫苗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但其免疫原性较弱的特点也十分突出,因此,研究出安全稳定有效的免疫调节剂来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成为研究学者们共同的关注点。枸杞是传统的名贵补益中药,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LBP)是其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衰老等多种生物学作用。本研究通过体内实验观察LBP对口蹄疫重组腺病毒疫苗(rAd5VP1)诱导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成熟、辅助性T细胞1(T helper cells 1,Th1)、辅助性T细胞2(T helper cells 2,Th2)、滤泡辅助性T细胞(T follicular helper cells,Tfh)及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分化的免疫调节作用,为阐明LBP免疫调节的新机制提供实验依据。6周龄的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所有小鼠均行腹腔注射rAd5VP1,同时分别给予低剂量(10mg/kg·d)、中剂量(20mg/kg·d)、高剂量(40mg/kg·d)的LBP,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分别给予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1mg/kg·d)。免疫7d后,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小鼠脾脏DC(CD11c+MHCⅡ+CD86+)、Th1细胞(CD4+IFN-γ+)、Th2细胞(CD4+IL-4+)、Tfh细胞(CD4+CXCR5+)及Treg细胞(CD4+CD25+FoxP3+)的数量与比例。结果表明,与PBS组相比,LBP能明显诱导DC的成熟,DC表面的共刺激分子CD86的表达量明显升高;LBP能明显促进Th2细胞、Tfh细胞的分化,LBP对Th1细胞的分化无明显影响,LBP能抑制Treg细胞的分化。本研究证实LBP作为疫苗免疫调节剂,可调控DC及Th细胞亚群的分化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为LBP的免疫调节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段林东  林祁 《植物研究》2007,27(5):527-528
报道荨麻科6种1亚种1变种在我国6个省区分布的新记录,其中山东分布新记录的有海岛苎麻 (Boehmeria formosana),陕西分布新记录的有对叶楼梯草(Elatostema sinense),广东分布新记录的有台湾糯米团(Gonostegia parvifolia),贵州分布新记录的有显脉楼梯草(Elatostema longistipulum)和短毛楼梯草(E. nasutum var. puberulum),云南分布新记录的有高原荨麻(Urtica hyperborea),西藏分布新记录的有单蕊麻 (Droguetia iners subsp. urticoides)和细尾楼梯草(Elatostema tenuicaudatum)。  相似文献   
48.
血立停胶囊对早孕大鼠RU486药流后子宫收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血立停胶囊对早孕大鼠Ru486药物流产后对子宫平滑肌收缩频率、收缩幅度及活动力变化的影响,旨在探讨血立停胶囊治疗药物流产后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妊娠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米非司酮组,大剂量血立停组,小剂量血立停组,催产素组,止血敏组。于妊娠第7天,开始相应处理,妊娠第14天分别监测以下指标后处死:在体子宫平滑肌收缩力,收缩幅度、收缩频率。结果:大剂量血立停可明显增强大鼠在体子宫平滑肌活动力、提高子宫平滑肌收缩频率、收缩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立停胶囊可增强大鼠子宫平滑肌兴奋性,从而起到对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9.
患者,男,55岁,因反复高热,多发淋巴结及脾肿大入院。骨髓穿刺培养出荚膜组织胞浆菌,经rDNA ITS序列测定证实。予两性霉素B序贯伊曲康唑抗真菌治疗有效,一般情况好转,病情稳定出院。  相似文献   
50.
建立月季花(Rosae Chinensis Flos,RCF)UPLC指纹图谱及月季花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的含量测定方法,对不同产地月季花质量进行评价,并应用于同科属植物玫瑰花的研究。运用UPLC建立月季花指纹图谱方法,匹配共有峰,并对各共有峰进行归属分析,采用SPSS 20.0、SIMCA 14.1软件对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同法测定月季花中金丝桃苷和异槲皮苷的总含量及玫瑰花(Rosae Rugosae Flos,RRF)的指纹图谱。建立的月季花药材UPLC指纹图谱共标定30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了10个成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当聚类距离为10时,可将15批月季花分为5类,主成分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含量测定结果显示15批月季花药材的金丝桃苷与异槲皮苷总含量范围为3.88~8.67 mg/g,不同产地月季花药材金丝桃苷与异槲皮苷总含量具有一定差异;所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同样适用于同科属植物玫瑰花的质量控制研究。建立的月季花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分析方法可行,可为月季花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