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2012年5~8月及2013年5~8月,在稻田网箱中设置不同的生态因子,研究了不同密度、雌雄配比、水位、泥土深度、光照时间和栖息物对黄鳝Monopterus albus产卵的影响。试验表明:安徽地区黄鳝产卵大约在6~8月,历时约80 d,并在6月下旬和8月上旬出现两次产卵高峰;网箱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产卵数增加,当密度大于6尾/m2时,产卵率下降,从性比结构来看,随着性比结构中雌鳝比例的增加产卵数呈现增加的趋势。水位、泥土深度和光照时间均显著影响黄鳝产卵率(P0.05),栖息物对产卵率无显著影响(P0.05);在泥土深度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水位加深产卵率逐渐降低;在水位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泥土深度的增加,产卵率逐渐升高,且水位和泥土深度对黄鳝产卵率有着明显的交互作用;随着光照时间增加,产卵率逐渐升高,不遮光组的产卵率最高。  相似文献   
182.
贵州省雷公山地区的苗族至今保持着传统的酿酒工艺,以及传统酒曲的制作技术。为了保护和传承苗族酒文化,采用民族植物学和植物分类学方法,调查当地群众酿造土酒的工艺,记录传统酒曲的制作技术以及酒曲植物的种类。研究发现,雷公山地区的苗族土酒和我国其他小曲酒的酿造工艺相似;整理、鉴定、编目酒曲植物19科28属35种,其中兔耳一支箭(Piloselloideshirsuta)和河北木蓝(indigofera bungeana)是使用频度最高的植物;通常采集植物鲜嫩的茎、叶、芽来制作酒曲,较少使用全草。传统的酒曲制作技术正面临失传,应深入开展酒曲植物及相关传统知识的调查和研究,保存和记录苗族酒文化的物质基础,有利于促进苗族酒文化的传承和相关生物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3.
【目的】利用cry8E基因启动子指导的高效表达载体pHT315-8E21b,构建一个能够在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简称Bt)中正确表达非晶体蛋白GabR的重组菌株。【方法】将苏云金芽胞杆菌中的功能基因gabR装载到cry8E基因启动子指导的高效表达载体pHT315-8E21b上,转入到HD73-无晶体突变株后获得重组菌株HD-8E-gabR。通过SDS-PAGE和凝胶阻滞等方法对GabR蛋白的表达和功能进行分析。【结果】通过SDS-PAGE及蛋白定量等方法首次证明了在Bt表达体系中cry8E基因启动子指导的高效表达载体能够表达非晶体蛋白GabR,且通过碱裂解的方法可以提高GabR蛋白在Bt系统中的溶解性。进一步凝胶阻滞试验证明GabR能与其调控启动子PgabT结合。【结论】证明了cry8E基因启动子指导的Bt表达系统具有大量表达非晶体类蛋白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4.
马铃薯X病毒湖南分离物的鉴定与分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湖南石门采集表现重花叶症状的马铃薯叶片中分离纯化到一株线状病毒HN021.经双链RNA(ds-RNA)抽提、寄主反应测定、病毒粒子和内含体的形状观察, 初步确定该病毒为马铃薯X病毒 (Potato virus X).以ds-RNA作为模板,用相应引物对HN021分离物的ORF4-UTR-ORF5片段进行RT-PCR,得到1kb左右的双链cDNA片段.对该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并将测序所得的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登录的11株不同分离物的相应片段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HN021与分离自南美洲的三株分离物(COAT,KPA和HB)的同源性为78.4%~79.4%,与其它8株(分离自亚洲、欧洲、大洋州和北美洲)分离物的同源性为96.4%-97.8%.从氨基酸水平比较,HN021与COAT,KPA和HB三者CP和8kDa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6.5%~89.0%和74.3%~75.7%,相应地与其它8株分离物的同源性分别为97.1%-98.7% 和97.1%-100%.序列分析的结果证实了HN021分离物为马铃薯X病毒,同时表明PVX明显存在两个组(组Ⅰ和组Ⅱ),HN021和其它来自亚洲、欧洲、大洋州、北美洲分离物的组II,3个南美洲分离物属于组I.  相似文献   
185.
Aquatic hyphomycetes on submerged fallen leaves and deadwoods have been numerously reported in fast running streams in temperate countries(Ingold,1976;Ingold,1979;Chauvet,1990;Barlocher & Rosset,1987;Barlocher et al.,1995;Descals et al.,1995).However,documented information is considerably limited in African countries(Ingold,1956;Dixon,1959;Le-John,1965;Ferreira et al.,1981),and unavailable in Cameroon,a country mostly covered with heavy tropical forests(Loung,1980).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a list of aquatic and aeroaquatic hyphomycetes identified from foam samples collected in Cameroon during a two-year survey.  相似文献   
186.
187.
物种地理分布边界的形成一直是进化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植物分布区边界如何影响土壤微生物尚不清楚。屏边空竹(Cephalostachyum pingbianense)是目前已知唯一能够在自然条件下四季出笋的珍稀竹种, 仅分布于中国云南东南部, 对研究竹类中的狭域分布种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土壤真菌群落与屏边空竹分布边界间的联系, 该研究测定了屏边空竹分布中心、分布边界以及分布区外的土壤理化性质, 并利用基于真菌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的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真菌群落变化。主要结果: 1)屏边空竹分布边界处土壤pH与速效磷含量显著低于其他位点。2)在分布中心, 土壤真菌物种多样性最高, 被孢霉属(Moritierella)相对多度显著高于其他位点; 在分布边界处, 土壤真菌物种多样性最低, 担子菌门相对多度大于65.0%。3)土壤pH是驱动真菌群落变异的关键因素, 与外生菌根真菌的相对多度负相关, 与腐生真菌的相对多度正相关。综上, 土壤酸化与磷缺乏可能是控制屏边空竹分布区域的重要土壤属性。土壤中的被孢霉具有溶解磷、缓解土壤酸化等功能, 可能是屏边空竹重要的互利共生菌。  相似文献   
188.
报道了浙江省发现的爵床科(Acanthaceae)马蓝属(Strobilanthes Blume)新记录植物——奇瓣马蓝(Strobilanthes cognata Benoist)。至此,浙江省记录到的马蓝属植物增加至8种。奇瓣马蓝分布于中国中西部(湖北、湖南、贵州),在浙江省为新记录,且是该物种在中国最东端以及海拔最低的分布记录。该发现为进一步丰富和补充浙江省野生植物资源物种多样性提供了宝贵资料。凭证标本保存于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NAS)。  相似文献   
189.
190.
通过采集自湖北荆州地区的三种不同表现型的半夏属植物的叶片组织中提取基因组,纯化后经直接PCR扩增得到其对应的ITS序列并测序。运用NCBI Gen Bank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与进化树分析。根据比对与分析结果,结合植物形态学特征显示,HBB-01为Pinellia ternata,为《中国药典》中规定的半夏类药材品种;HBD-02为P.tripartita,为药用半夏的混淆品;HBF-03的结果较为复杂,其不仅与芋属(Colocasia)天南星属(Arisaema)、半夏属(Pinellia)等植物ITS序列的同源性高达80%以上,而且在进化关系上,它们也有一定关联。所以推测HBF-03可能为天南星科不同属但亲缘关系较近的植物产生的变种,具体种属来源有待进一步论证。通过三种半夏种属来源及其亲缘关系的分析,鉴定了荆州地区的半夏人工种植的主要品种,对其当地药农种植符合《中国药典》规范的半夏药材具有指导意义,为后续优质半夏资源的保护与选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