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4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2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4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1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51.
花生幼胚在含2,4-D的诱导培养基中,形成近球状的致密的胚性愈伤组织、杆状两极结构及子叶期体胚。继代培养也有体胚发生。光照明显抑制体胚发生类似于自然栽培的情况。成熟培养基中诱导体胚根、芽两极发育完全。光下,具有根、芽的体胚于再生培养基中长成小植株后移栽于盛沙土的盆中正常生长、结实。在较好的影响因素(光照、幼胚长度、激素、切分方式、接种密度)组合下,体胚发生频率达75%以上,每子叶形成体胚3个以上。该体细胞胚高效再生系统与合子胚的发育相似,是遗传转化和胚发育研究的良好系统。  相似文献   
152.
抑前胸腺肽在家蚕体内的活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蚕Bombyx mori抑前胸腺肽是昆虫脑神经肽的一种,体外实验表明它能抑制处于活动时期的家蚕前胸腺合成蜕皮激素,因此抑前胸腺肽可能对昆虫的变态起着重要的作用。将抑前胸腺肽以不同的浓度分单一注射和加强注射导入家蚕体内,不同的时间间隔取样,利用蜕皮激素放射免疫分析方法,观察到了抑前胸腺肽在家蚕体内的活性作用以及引起家蚕体内血淋巴中蜕皮激素浓度的动态变化,首次证明了抑前胸腺肽在体内对家蚕前胸腺合成蜕皮激素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3.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绵刺的生物、生态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绵刺是一种古老孑遗的单种属植物,被国家列为首批二级保护植物,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在分析总结多年的调查研究资料后,从绵刺形态特征、群落数量特征、繁殖特征及其生境等多个方面对绵刺的生物、生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好的生境中,绵刺的形态变异性大;在环境因子中,对水分的敏感性和依赖性最强,同时其分布和生长也受土壤类型和土壤盐分等的限制,生态适应性表现为耐高温、耐寒冷、耐瘠薄、适干旱、喜偏碱性环境;有三种繁殖方式,且三种方式的繁殖都比较困难,这是造成绵刺处于稀有状态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4.
旱生和湿生生境对蒲公英体内抗氧化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旱生和湿生生境中生长的蒲公英(Taraxacum mongolicum Hand.-Mazz)分根、叶、花序分别测定抗氧化成分及总抗氧化能力,并比较了SOD同工酶谱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生境选取的蒲公英叶片中抗氧化物质以SOD、POD、CAT等抗氧化酶和Vc等小分子为主,花序中可溶性糖、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最高;湿生蒲公英各器官尤其是根中的SOD、CAT、POD活性高于旱生蒲公英对应器官中的酶活性,旱生蒲公英各器官尤其是花序中的可溶性糖、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高于湿生蒲公英对应器官中的含量;旱生和湿生生境未诱导出新的SOD同工酶带;旱生和湿生蒲公英对应器官的总抗氧化能力接近。  相似文献   
155.
杂鱼在养鱼水库中的作用及其种群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歺又鱼)条、贝氏(歺又鱼)条、似(鱼乔)和逆鱼是我国北方养鱼水库中常形成雄厚种群的习见鱼类。本研究查明:这些鱼类生长缓慢,生产效率低,而且与养殖鱼类有食物竞争关系,应属于无益鱼类;这几种鱼都在越冬期(有的还在生殖期)有强烈集群的习性,利用这一习性进行网具捕捞可以有效地控制其种群。  相似文献   
156.
本研究以美国烟草G_(140)(Nicotiana tabacum)和野生波缘烟草[(Nicotiana undulata)。抗花叶病]为材料,在组织水平上进行烟草G_(140)髓细胞离体培养,进行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和再生植株筛选;在细胞水平上进行两种烟草的原生质分离、培养及植株再生,外源基因导入及体细胞融合,选育优质抗病毒病的烟草新品种。试验结果及分析一、G_(140)髓细胞脱分化和再分化成苗 9-15叶期的G_(140)植株的髓组织切成0.5cm~2方块,接种于M S+2,4-D2mg/L+水  相似文献   
157.
豆科植物的未成熟子叶由分生细胞或尚未成熟的细胞构成,在组织培养中较易诱导细胞分裂和器官分化,近来常被用作分离原生质体的材料。绿豆(Phaseolus aureus)是一种重要的杂粮作物,其组织培养中植株再生十分困难,由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至今尚未见有报  相似文献   
158.
中国大(尉虫)属六新种(等翅目:尉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尉属各个种内的个体大小变异颇大,小兵的种间特征多不鲜明。因此,一些常见种在历史上遗留下若干似是而非的亚种。考据诸家记载的各已知种量度,也甚难统一。对本属的分类似乎不容易区分、归并亦甚难。本文使用和探求下列特征,上颚端的弯度,  相似文献   
159.
沙棘绕实蝇Rhagoletis batava obseuriosa是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果实的主要害虫,通过研究其对不同颜色、大小、形状物体选择的差异,可为利用其视觉信息控制沙棘绕实蝇的行为奠定基础。本研究在内蒙古磴口县沙棘林样地,分别悬挂不同颜色、形状、表面积的实验材料,测试沙棘绕实蝇成虫的选择性;采用野外采集的沙棘绕实蝇蛹,室内待其羽化后,引入有不同颜色产卵器的饲养箱内,观察记录成虫在不同颜色产卵器上的产卵量。结果显示沙棘绕实蝇成虫在野外对不同颜色、相同形状相同表面积球体的趋向性为:橙色黄色绿色红色蓝色紫色。不同表面积、相同颜色和相同形状的野外引诱实验中,大球的引诱量显著高于中球和小球,正方体的表面积越大引诱能力越强,且不同正方体之间差异显著;不同形状、相同表面积和相同颜色物体对沙棘绕实蝇的引诱实验中,4种形状的引诱能力为:正方体正三角体长方体球体,但形状之间的诱捕效果差异未达显著性。沙棘绕实蝇雌成虫在产卵期对颜色的偏好性依次为橙色绿色黄色红色浅绿色蓝色。沙棘绕实蝇成虫对不同颜色和表面积具明显的趋向选择性,对不同形状没有明显趋向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0.
甘蓝型油菜籽粒着生密度及其相关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角果内籽粒着生密度影响每果粒数,对油菜产量有直接或间接影响。本研究以不同遗传背景和地理来源的213份甘蓝型油菜品种(系)构成的自然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芸薹属60 K Illumina Infinium SNP芯片进行群体结构、亲缘关系以及连锁不平衡分析;然后基于最优模型对籽粒着生密度及其相关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GWAS)分析。通过GWAS分析,共检测到10个SNP位点与籽粒着生密度及其相关性状关联。其中与籽粒着生密度关联的标记有2个,表型贡献率分别为9.49%和11.17%;与角果有效长关联的标记有6个,单个位点可解释9.81%~12.17%的表型变异;与每果粒数相关联的标记有2个,分别解释10.44%和10.87%的表型变异。通过分析关联SNP位点的LD区间的基因信息,筛选出16个与籽粒着生密度及其相关性状有关的候选基因,其中KMD4和UGT76C2基因与细胞分裂素的调控有关;AGL104和ADC2基因参与种子的形成过程;MCCB、NGA2和MATE等基因参与侧生器官的生长发育过程,它们的异常表达会导致一些侧生器官的变异。ADC2和UGT76C2两个候选基因可能对籽粒着生密度和每果粒数一因多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