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应用选择性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球囊闭塞结合微血栓微球混悬液灌注方法造成心肌缺血坏死,探索建立稳定存活的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HF)动物模型。方法选择中国五指山小型猪18头,行冠脉造影后沿血管送球囊至LAD中段,依次扩张球囊阻断前向血流1、2、5 min,每次间隔60 s,然后扩张球囊堵闭血流120 min。再以4F导管超选LAD,行微血栓微球混悬液分次注入,间隔10 min重复注射,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2级和左室舒张末压(LVEDP)15 mm Hg时停止注射,同时监测心电图及应用漂浮导管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行pigtail导管测量(LVEDP)的变化,待LVEDP稳定在15~18 mm Hg之间后结扎血管,并加压包扎。监测心肌坏死标志物(cTnI和CK-MB)变化。分别于制模前,制模后第1天、7天、14天行心脏超声检查,制模第14天复查有创血流动力学检查,并行心脏病理检查,认定和评价模型的成功率、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结果制模14 d后共有15头小型猪成活,心电图、心肌坏死标记物、病理检查均符合AMI病理生理过程。其中14头小型猪达到动物模型标准【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18 mmHg和心输出量(CO)下降30%以上】,模型成功率为77.78%。制模后第14天PCWP明显升高(P0.01),CO平均下降50.76%;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P0.01)。病理检查显示心肌梗死面积占左心室面积的25.4%~34.9%。结论球囊闭塞结合微血栓微球混悬液灌注构建小型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模型具有闭胸、高成功率、稳定和重复性好等优点,较药物、冠状动脉结扎和起搏诱导的心力衰竭模型更接近临床病理生理学特点。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随着遗传改良工作的实施,人工选择大大提高了肉牛的生产性能并使其遗传基础发生巨大改变。文章基于Illumina BovineSNP50(54K)和BovineHD(770K)两款芯片数据,采用FST检验方法分析牛群的遗传分化,并筛查人工选择在牛的基因组留下的印记。通过全基因组范围内的扫描,共发现47 104个"离群"位点和3064个群体特异的人工选择"候选基因",如CLIC5、TG、CACNA2D1、FSHR等。通过基因注释对基因的生物学过程和分子功能进行富集分析。文章构建了我国肉牛的全基因组的选择信号图谱,为深入研究人工选择和理解生物进化提供线索,且研究结果也显示人工选择对基因组的影响在牛品种遗传改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噬菌体是微生物遗传学研究的有力工具及源泉.分枝杆菌噬菌体也是构建分枝杆菌,尤其是结核分枝杆菌遗传研究工具的基础.目前,基于分枝杆菌噬菌体重组酶的重组系统是国际热点.总结了近年来基于分枝杆菌噬菌体Che9c重组酶gp60、gp61所构建的分枝杆菌重组工程体系及其在分枝杆菌基因组研究方面的应用,并结合实验室工作展望了其研究前景.该体系不依赖细菌自身的RecA系统,不需要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和DNA连接酶,不需要复杂的体外操作,只需表达分枝杆菌噬菌体重组酶,从而使结核分枝杆菌基因敲除、基因敲入及点突变和构建分枝杆菌噬菌体突变株更方便.这为分枝杆菌及其噬菌体基因诱变及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迅捷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评价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传导通路对低压灌注缺血后处理兔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84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C组(对照组,不给予缺血后处理)、PB组(缺血后处理组)、D、PD1、PD3、PD9组分别于腹主动脉开放前1min鞘内注射DMSO 20μl、PD98059 1μg(20μl)、PD98059 3μg(20μl)、PD98059 9μg(20μl)之后进行缺血后处理及PD组(腹主动脉开放前1min鞘内注射PD98059 3μg(20μl),之后不行缺血后处理).分别于再灌注1、3、7、28d时采用Tarlov评分评价后肢运动功能.每组于再灌注1d时处死6只动物,取L3~5节段脊髓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测定p-ERK1/2 及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 1、3、7、28d,PB组Tarlov评分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5),缺血后处理可以明显上调p-ERK1/2及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下调凋亡促进基因Bax的表达(P<0.05),而这些调节作用可以被ERK1/2阻断剂PD98059抑制.结论 p-ERK1/2在低压灌注缺血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脊髓的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建立一种操作简单、病变典型、稳定性好的兔在体附件扭转模型并探讨保留卵巢术后卵巢的病理变化和iNOS的改变.方法 40只日本大耳白兔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附件扭转(adnexal torsion,AT)模型组(n=32)和对照组(n=8).模型组兔将左侧附件按顺时针方向扭转3周,避开血管,以4/0丝线横穿扭转形成的3个螺旋圈后固定于左侧腹壁,然后再将之分成4组,每组8只,分别于扭转24、48、72、96h后解除扭转后取双侧卵巢;对照组假手术后96h后取双侧卵巢.所有切除之右侧卵巢组织行病理学研究的内对照,左侧卵巢取1/2行病理检测,另1/2行iNOS生化水平检测.结果 左侧附件扭转3周固定左侧腹壁24 h后可见卵巢充血、炎细胞浸润、细胞水肿;48h见较多的炎细胞浸润,细胞结构紊乱;72 h见大量炎细胞浸润,结构损坏和局灶性坏死;96 h见弥漫性细胞坏死;卵巢组织病理评分呈现相同的时相性变化.各组iNOS生化检测水平(左侧vs.右侧),AT组[24 h(3.542±0.987) vs.(1.521±0.214) U/mgprot,P<0.01;48 h(4.986±1.321) vs.(1.832±0.321) U/mgprot,P<0.01;72 h(7.991±1.832) vs.(1.124±0.357)U/mgprot,P<0.01;96 h(6.991±1.227) vs.(1.732±0.572)U/mgprot,P<0.01].且AT组卵巢均有iNOS不同程度表达,72 h组表达达高峰,96 h下降.结论 成功地制备兔附件扭转模型,方法简单、病变典型、重复性好,可模拟女性附件扭转的病理生理过程,对进一步研究附件扭转具有重要意义.初步认为附件扭转72h后卵巢发生不可逆改变,是临床处理附件扭转并保留卵巢的时间临界点.  相似文献   
26.
应用TDI-FP技术分析宫颈癌组织HPV16 E7基因A647G点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板指导的末端碱基掺入反应结合荧光偏振检测技术(template direct dye-terminator incorporation with fluorescence- polarization,TDI-FP) 是SNP检测新技术. 应用TDI-FP方法分析中国陕西HPV16阳性宫颈组织HPV16 E7基因第647位核苷酸A→G热点突变(即A647G),首先在HPV16阳性的91例宫颈癌及49例正常/宫颈炎妇女宫颈DNA标本中,PCR扩增含647位点在内的HPV16 E7部分基因, 然后将紧邻647位点5′端的寡核苷酸探针与PCR产物内的模板杂交,并延伸一个与647位点碱基互补的荧光标记碱基:TAMRA-ddTTP或R110-ddCTP. 用荧光偏振仪读取荧光偏振 (FP) 值,根据升高的相应FP值判断647位点碱基. 结果表明,宫颈组织HPV16 E7 A647G的总体检出率为35.71% (50/140). 宫颈癌组的A→G突变率为42.86% (39/91),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炎组22.45% (11/49) 的突变率 (x2 = 5.778, P = 0.016),两组间的OR值为2.59 (95% CI = 1.17~5.71). 提示TDI-FP 可用于HPV有意义点突变的分析;我国陕西地区妇女HPV 16 A647G突变率及其对宫颈癌的警示性与其他地区相比有明显差异,该地区携带此突变病毒株的妇女患宫颈癌的风险可能较高  相似文献   
27.
对罗氏沼虾卵子极体排出时间和第一次卵裂时间进行了观察,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热休克和细胞松弛素 B(C,B)两种诱导方法成功诱导出了罗氏沼虾四倍体。石蜡切片显示,当罗氏沼虾卵子完全成熟时,第一极体已经 排出。第二极体排出的时间约在受精后55min。经过雌性原核和雄性原核的联会,第一次卵裂的时间约在受精后 210-230min。设计了多种处理条件,其中热休克诱导罗氏沼虾四倍体的最好条件是:受精后210min,用40℃水温处 理胚胎1.5min,在这种条件下,最高可以得到35.86%的四倍体率;而C.B诱导罗氏沼虾四倍体的最好条件是:受精 后230min,用1.0mg/L的C.B处理胚胎10min,此时最高四倍体诱导率达33.78%。  相似文献   
28.
西藏色季拉山种子植物垂直带谱的划分与分布特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柴勇  樊国盛  李乡旺  郑维列 《广西植物》2004,24(2):107-112,106
将色季拉山种子植物分布划分为山地暖温带针阔混交林带、山地温带针叶林带、亚高山寒温带针叶林带、高山寒带疏林、灌丛、草甸带和高山荒漠带。在上述基础上 ,分析了各带谱的区系组成、性质和特有种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29.
邱涛  张菁 《病毒学报》2001,17(2):140-143
草鱼出血病病毒基因组由11条dsRNA片段组成。最近在研究基因组时发现,在病毒基因组外存在的许多核酸成份,但在核苷酸数量上少于基因组成份,表现为较小分子量的RNA片段。在完整地克隆了这些片段的全长cDNA后,测定了其中两个克隆的序列组成,发现它们为病毒基因组经剪切后的部分片段,已经重新装配,而且都含有原基因组某一片段3′端和5′的保守区和倒转重复区,缺失中间部分。根据其特点来看,它们应为目前病毒学研究的重要材料-缺损性干扰颗粒的亚基因组成份。  相似文献   
30.
对来源于假单胞菌sp.130的戊二酰-7-氨基头孢烷酸(GL-7-ACA)酰化酶结构基因的全序列及所编码蛋白质的α,β亚基的N末端和C末端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测定。将蛋白质序列与其他同类的GL-7-ACA酰化酶进行了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该酶与来源于假单胞菌GK16和C427的酰化酶的序列有较高同源性,而与其它同类酰化酶的同源性较低。这些酶的α亚基N-末端差别较大,但是β-亚基的N-末端有较高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