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7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81.
胸腺素α_1 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生物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胸腺素α1(thymosinalpha 1 ,Tα1)作为一种免疫增强剂 ,临床用途广泛 .为大量制备Tα1,按大肠杆菌惯用密码子合成Tα1基因 ,克隆于质粒pUC1 9的EcoRⅠ和PstⅠ位点 .经测序证明序列正确后 ,串联为 4串体 (Tα1④ ) ,经再次测序确认后克隆入pThioHisA的EcoRⅠ和PstⅠ位点 .转化大肠杆菌T0P1 0 ,酶切鉴定正确后 ,经 1mmol LIPTG诱导 4h ,获得硫氧还蛋白与Tα1④的融合表达 ,用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融合蛋白 .溴化氰裂解融合蛋白 ,释放出Tα1单体 ,经离子交换色谱纯化出Tα1.采用3 H TdR参入法进行生物活性测定 ,证实融合蛋白和Tα1均具有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分裂增殖的能力 .  相似文献   
182.
黄河小浪底人工混交林冠层CO2储存通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小娟  张劲松  孟平  李俊 《生态学报》2015,35(7):2076-2084
基于黄河小浪底人工混交林2008年的CO2浓度和碳通量数据,分析了不同天气条件下CO2浓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对比了CO2浓度廓线法和涡度相关法估算的CO2储存通量,研究了CO2储存通量的日、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人工混交林冠层上方月平均CO2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月平均CO2浓度最大值出现在3月(370μmol/mol),最低值出现在8月(347μmol/mol)。涡度相关法估算的CO2储存通量比廓线法所得结果偏低9%。生长季,冠层CO2储存通量和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日平均值分别为-0.0004和-0.091 mg CO2m-2s-1,冠层CO2储存通量在NEE中仅占0.4%。2008年CO2储存通量和NEE分别为-46.1、-1133 g CO2m-2a-1。在年尺度上,CO2储存通量占NEE的4.1%。因此,在日和年尺度上计算黄河小浪底人工混交林NEE时,CO2储存通量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83.
我国D2-43病毒株PrM-E基因的重组SFV的制备及生物学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构建含PrM E基因的重组SFV病毒 ,将含我国登革 2型病毒PrM E基因的SFV表达载体和辅助载体DNA线性化后 ,进行体外转录 .然后将获得的 2种RNA转录物共转染BHK2 1细胞 ,以RT PCR法证明转染后的细胞培养上清中含有重组SFV .进一步将该重组病毒经蛋白酶激活后可使BHK2 1细胞产生细胞病变 ,并且以间接免疫荧光法在感染细胞内可检测到登革 2型病毒所特有的蛋白 .含我国登革 2型病毒PrM E基因的重组SFV的获得 ,为进一步观察该重组病毒的免疫原性奠定了基础 ,从而为登革新型疫苗的研制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4.
余坪地点位于河南省南召县汉水中游支流松河南岸第二级阶地前缘,于2021年3月由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调查发现。地表采集石制品38件,包括石核4件、石片3件、断块4件、使用石片5件、石器22件。个体多为小型与中型。原料皆河漫滩砾石,岩性以石英为主。石核剥片采用硬锤锤击,偶见砸击法。剥片方法属普通石核石片技术。使用石片分为刮削刃、尖刃者两类。石器包括刮削器、尖刃器、钻器、砍砸器、砍伐器和手锛。毛坯多为石片与断块,未见砾石毛坯。根据地貌与石制品特征,时代应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属性为石片石器技术系统。该地点对于探讨南北方过渡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5.
对废水处理生物膜中的优势菌种芽孢杆菌(Bacillus)经纯化和驯化培养,对其脱氮性能进行了单纯性脱氮试验研究,并对其生长周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6.
软骨细胞分化调节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软骨内成骨是动物骨形成(除部分扁平骨以外)的基本方式之一。在胚胎软骨内成骨的的过程中,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形成透明软骨(软骨雏形)。然后这些软骨细胞开始分裂,经过增殖、成熟、肥大化等一系列的细胞分化,出现以基质小胞(matrixvesicles)为核心的细胞外基质钙化。进一步,毛细血管和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向钙化的软骨基质侵入形成新生骨。这一过程受到许多激素和生长因子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协调的调控。  相似文献   
187.
本文对来自我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不同基物上分离的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室以及其他单位提供的黄曲霉群菌种,经随机选取82株进行了黄曲霉毒素B_1的测定,证明在测试的9个已知分类群中产生黄曲霉毒素B_1的菌种只限于寄生曲霉和黄曲霉,另外4株种名未定者也能产生此种毒素。在黄曲霉中产毒菌株约占30%(28.3%),其在GAN(葡萄糖硝酸铵)和大米培养基中的黄曲霉毒素B_1的最高产量分别为133,333.3和160,000.0ppb。总的来说,大体上可以反映在我国一般基物上黄曲霉产毒菌株存在的现状。在实验过程中,还对黄曲霉群菌种在GAN和大米培养基中黄曲霉毒素B_1的产量和产毒菌株数作了比较。发现在大米培养基中黄曲霉毒素B_1的产量高于GAN,而且测试的黄曲霉产毒菌株在这两种培养基中均各有不能产毒的菌株,因此,在测定产毒菌株时,若仅采用其中一种产毒培养基,往往会有漏掉产毒菌株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8.
<正> 在过去20年内,由于肽化学取得的进展,从脑下垂体和脑中分离出一些多肽,如脑下垂体中的促皮质素(ACTH),促黑激素(MSH)、加压素、内啡肽(EP)等,能以与其他药物无法奏效的方式改善以至改变患者各种精神状态和行为,提高学习能力,注意力、记忆力,促动因素,解除忧虑、抑郁症和痛苦等。将加压素制成气喷剂鼻喷,能够增加记忆力,即便是对严重的遗忘症和衰老患者也  相似文献   
189.
膨胀活性污泥丝状菌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性污泥膨胀是微生物处理污水过程中常遇到的一个严重问题,长期以来是污水处理工作的重点,对此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造成污泥膨胀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是活性污泥中丝状微生物的过度生长,已报道的有浮游球衣细菌(Sphaerotilus natans),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um),大肠埃希氏菌(Esche-  相似文献   
190.
1977年我们在白莲河水库对网箱养鲢鳙商品鱼作了初步研究。同年12月至1979年2月又作进一步试验。目的在于深入探讨鱼种放养密度对养殖效果的影响,找出密度与群体产量、个体增重以及成活率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一、材料和方法 试验网箱10只,每箱体积56米~3(7×4×2米),占有水体46.15米~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