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39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本文介绍了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天敌类群包括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和病原微生物、原虫、线虫等共约97种,并对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的现状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32.
寄生蜂对美洲斑潜蝇自然种群控制作用的评价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应用作用因子生命表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法评价了寄生蜂对美洲班潜蝇自然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底比斯釉姬小蜂,丽潜蝇姬小蜂,冈崎釉姬小蜂,异角姬小蜂,黄潜蝇姬小蜂,甘蓝潜潜蝇茧蜂和离潜蝇的种群数量将比原各群增长1.23,2.73,5.98,5.92和5.71倍,在春季菜豆,豇豆,丝瓜和黄瓜上第2代美洲斑潜蝇中,若排除寄生蜂作用因子后,美洲斑潜蝇在上述4种蔬菜上的种群数量将分别多增长2.73,2.87,2.24和1.89倍,寄生蜂对美洲班潜蝇3龄幼虫的控制作用大于1龄,2龄幼虫和蛹的控制作用;春季美洲斑潜连续世代中,第1,2代寄生蜂的控制作用较第3,4,5代低,寄生蜂有菜豆和豇豆上的控制作用比在丝瓜和黄瓜上高。  相似文献   
133.
美国对入侵种的管理对策   总被引:53,自引:0,他引:53  
外来种入侵是产生当前世界生物多样性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外来种入侵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1999年2月美国联邦政府发布总统令,号召联邦政府机构执行人员防止外来入侵种所造成的严重环境威胁,指示有关职能部门行使职权阻止引入入侵种并且恢复本地种。总统令指示建立一个入侵物种理事会,并就理事会、联邦机构的职责做了相应界定。美国农业部等部门支持的入侵植物管理国家策略项目,提出了针对入侵种的三项国家目标一入侵种的预防、控制和本地种的恢复。国家管理策略的制定不同层次的人们提供了合作、教育和研究的机遇。美国政府部门以及有关社会团体已经就外来种入侵危害防范积极展开行动,包括制定标准防止入侵种进入,控制、根除入侵种,向民众进行有关外来种入侵的教育,增加财政年度预算等等。  相似文献   
134.
人发角蛋白人工腱材料体内降解及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人发角蛋白人工腱(humanhairkeratinartificaltendon,HHKAT)材料在体内的可降解性及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对1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组,在脊旁肌埋藏不同处理时间的人发角蛋白人工腱试件F及Z,用正常人发O做对照,分别在2、6、12、24周取材,观察人发角蛋白的降解吸收过程及其周围的组织反应.结果动物植入实验中发现不同时间处理的材料其降解速度不同,其中降解最快的F组在24周已完全吸收,而Z组在24周只有部分降解,O组未见降解.HHKAT及人发在肌肉组织内无明显的炎症排斥反应,随着HHKAT材料的降解吸收,其周围的组织反应逐渐降低.结论本研究表明人发角蛋白人工腱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体内能够被降解吸收,可根据不同的需要调节其降解速度,是良好的肌腱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135.
单链阻遏蛋白R RTRES是噬菌体434阻遏蛋白的衍生物,含有两个DBD(DNA结合结构域),一个是野生型噬菌体434的DBD-R,另一个是突变型DBD-RTRES,二者用重组接头以头接尾的方式连接起来.RTRESα-3-螺旋中-1,1,2,5位DNA结合氨基酸分别为T,R,E,S. 利用核心序列是CATACAAGAAAGNNNNNNTTTATG的随机DNA库, 体外循环筛选RTRES的DNA结合位点,将筛选到的群体克隆、测序.单链阻遏蛋白RRTRES的亲和力测定表明,最适操纵区序列含有TTAC或TTCC(上述画线部分)时,Kd值在10-12~10-11mol/L的范围.天然噬菌体434阻遏蛋白与其操纵区的亲和力的Kd值在10-9 mol/L数量级,与之相比,所筛选操纵区的亲和力明显提高.同时发现,亲和力大小还受到最适结合位点两侧碱基的影响,特别是5′位碱基的影响.根据RTRES的识别特性,设计了共有序列为GTAAGAAARNTTACN或GGAAGAAARNTTCCN (R为A或G)的单链阻遏蛋白RTRES RTRE的操纵区序列.结果表明,它们之间有特异性结合,且亲和力也很高.此方法可望用于其他DNA结合蛋白新的结合特异性的筛选.  相似文献   
136.
种壳对大麦种子生理和成熟胚培养的影响及机理探讨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30%PEG6000对大麦种子进行浸种等处理,并对其吸胀生理的多数指标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种壳显著延缓种子的吸水进程;种壳对多数分子的渗漏有较大影响。N的渗漏主要来自胚乳,Mn^2 渗漏主要来自胚,种壳显著影响K^ 渗漏。去壳促使吸胀期间可溶性蛋白量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活性显著升高。吸胀使IAA、GA3含量提高,使胚乳中的ABA含量显著减少;去壳促进吸胀初期胚乳中的ABA、IAA、GA3含量,去壳减少吸胀后期胚中的ABA、IAA、GA3含量。种子去壳后吸胀24h有显著较高的萌发率、愈伤组织诱导率。  相似文献   
137.
棉田优势天敌对棉铃虫种群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及其方程Ya=b0 ∑bixi ∑bijxij ∑biixi^2分别研究了棉田优势天敌类群小花蝽,异色瓢虫,龟纹瓢虫对棉铃虫卵,小花蝽,异色瓢虫,龟纹瓢虫,拟水涯狼蛛对棉铃虫1-2龄幼虫和三突花蛛,异色瓢虫,龟纹瓢虫,拟水涯狼蛛对棉铃虫3-6龄幼虫的捕食作用。通过对方程的失拟性检验和显著性检验以及对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分析了这些捕食性天敌与棉铃虫态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捕食性天敌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8.
锥花莸 (CaryopterispaniculataB .C .Clarke)属莸属 (CaryopterisBunge)的假莸组 (Sect.PseudocaryopterisBriq .)。亚热带分布 ,产印度东北部、尼泊尔、不丹、缅甸北部、泰国 ,我国产云南东南、西南及南部 ,广西、四川、贵州也有分布。生长于海拔 6 50— 2 30 0m的常绿阔叶林、混交林、箐沟疏林下 ,也常见于林缘、路旁、石灰岩山、干草地以及荒地等群落中。莸属不仅系统位置存在争议 (Cantino ,1 992 ) ,且近年来孢粉学 (Mones等 ,1 993)、形态学 (…  相似文献   
139.
香木莲有性生殖特性与其濒危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香木莲(Manglietia aromatica Dandy)结籽率低以及野外实生苗稀少的现象。本文研究了香木莲雌配子体发育过程,花粉萌发力,开花生物学特性与种子结构的观察。结果表明,在雌配子体发育阶段存在以下退化现象:1)从大孢子母细胞开始减数分裂到功能大孢子形成阶段,在此过程中珠心内的功能结构发生退化,功能大孢子未能正常形成,仅残留有退化痕迹,退化率为27.9%;2)胚囊成熟时,受精前卵器细胞发生退化,退化率为80%,花粉萌发实验结果表明,在人工培养条件下具有正常萌发能力的花粉不足0.01%,这些都是香木莲结籽率低的重要原因,同时,香木莲的开花生物学特性限制了传粉的顺利进行。调查和研究的结果显示,人为的砍伐是造成香木莲种群急剧减少的直接原因;有性生殖障碍和生境破坏是制约香木莲种群更近的最主要因素,由此提出了对香木莲的拯救和保护对策,就地保护;研究并推广繁育技术,进行种群重建;进行迁地保护,保存尽可能多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40.
薜荔和爱玉及其传粉昆虫繁殖特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薜荔(Ficus pumila L.var.pumila)隶属桑科榕属,爱玉(F.pumila L.var.awkeotsanmg Corner)为其变种,它们的花是单性的,雌雄异株。雌花序中着生雌花,雄花序中有瘿花和雄花,每个花序中花的数量极多,达4000~6000朵。薜荔榕小蜂是唯一能进入薜荔和爱玉的隐头花序中产卵或传粉的共生昆虫,自然状态下雌花的结实率分别为82%、83.52%;瘿花的成虫瘿率分别为58.71%、51.32%,因此可形成大量的果实和虫瘿。物候观察表明薜荔和爱玉花期不遇,它们花序中的榕小蜂种群已经生殖隔离。人为的放蜂实验表明,生活于爱玉花序中的榕小蜂,已无法在薜荔花序中繁殖,生殖隔离进一步得到证实;实验同时表明爱玉的花粉亦不能使薜荔雌花结实,宿主两变种间生理上已不亲和。本文从共生双方协同进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榕树2变种间与传粉昆虫繁殖特性的差异,以及变种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