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4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38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66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滇产圆滑番荔枝中的番荔枝内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滇南产的圆滑番荔枝的种子中得到4个番荔枝内酯,4-dexoxycherimolin-2(1),cherimolin-2(2),annoninI(3)和desacetyluvaricin(4)。其中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32.
描述的介形类化石标本采集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库车和喀什两地区,其中,齐古组产Darwinula-Timiriasevia组合,恰克马克组产Darwinula-Bisulcocypris为代表的介形类化石组合,其时代前者为晚侏罗世,后者为中侏罗世;俄霍布拉克组和克拉玛依组产以Bisulcompris-TungchuaniaDarwinula为代表的组合,其时代为早-中三叠世。  相似文献   
33.
真养产碱菌(Alcaligenes eutrophus)H16能以果糖为碳源在无机合成培养基上积累聚p-羟基丁酸(PHB)。将该菌用富含果糖的高果糖浆(HFS)培养,PHB的积累可达到果糖发酵水平,但发现高浓度的果糖和葡萄糖对菌体生长及PHB积累有抑制作用。采用补料分批培养技术可降低果糖和葡萄糖的抑制。并可大幅度提高产量,菌体干重达16—20g/L,PHB产量7.0—7.6g/L,PHB的产率达0.24g/g果糖。  相似文献   
34.
复合酶制剂EA-2对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复合酶制剂EA-2在池溏中饲养鲤50d,实验组鲤尾增重率高于对照组12.3—27.5%,而饲料系数低于对照组18.76—10.89%。实验组鲤肝胰脏淀粉酶活力显著增加,而肝、胰脏蛋白酶活力显著降低,实验组鲤肠内蛋白酶活力和淀粉酶活力均显著增加。酶制剂对鲤肥满度、肝胰比、内脏比、肝胰脏和背部肌肉的生化成份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5.
36.
来源于泰国、中美洲、塞内加尔、印度和埃及的五个玫瑰茄品系,在光周期为8、16和24小时的人工气候室内生长。通过短日照和连续光照诱导开花证实,所有品系均为双光周期。各品系在花、果发育和由短日照转变到长日照后持续地成花诱导中显出差异。短日照和连续光照产生的生理效应和形态效应均不同。在每个叶腋的两个成对芽中,左芽在光周期为8和24小时成花,在光周期16小时保持休眠;右芽在8小时保持休眠,在16小时发育成营养枝,而在24小时发育成花枝。作者讨论了这些资料对亚热带条件下玫瑰茄育种和栽培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7.
早二叠世地层在东北北部广泛分布,化石较丰富。吉林桦甸县寿山沟组位于东北北部二叠纪地层分布的南缘,是该区早二叠世早期的标准剖面之一,其中含较丰富的营底栖生活的(竹筳)、珊瑚、苔藓虫及双壳类化石。刘效良(1980)曾在东北地区古生物图册中整理和描述了二叠纪苔藓虫29属90种,但未曾研究寿山沟组的苔藓虫。根据刘效良(1982)对东北北部早二叠世苔藓虫研究的结果,认为该区早二叠世苔藓虫动物群的性质既具北极区,又有特提斯海区的特征,属于一个混合区系,称为北山一兴安区,即相当于杨敬之、陆麟黄(1981)所划分的中国二叠纪苔藓虫动物区系的北区。寿山沟组的苔藓虫常与(竹筳)  相似文献   
38.
1.鲹ERG b波的暗视光谱敏感曲线峰值在490毫微米,和视色素吸收光谱相比较,短波段(小于456毫微米)曲线上翘,长波段也偏高。前者已证明主要是由于角膜和水晶体的散射和萤光特性,后者可能是由于网膜内包含另一种敏感峰偏长波段的色素,或在暗视条件下有明视系统参与活动。鲐的暗视光敏曲线峰值在480毫微米,和视色素吸收光谱吻合得很好。2.当背景光强(白光)达到一定水平(4.07微瓦/平方厘米),鲹的光敏曲线发生浦肯野位移,峰值移至520毫微米。鲐发生浦氏位移的光强水平要高一些(40.7微瓦/平方厘米),峰值移至525毫微米。  相似文献   
39.
1985年我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法)检测出甲肝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有甲肝抗原(HAAg)存在,继而又将HAAg阳性白细胞直接种入PLC/PRF/5细胞,分离到两株甲肝病毒(HAV)NJ—3株和H—1株。为了弄清白细胞所携带的病毒究竟仅为吸附吞饮,抑或能在其中复制增殖,我们将分离到的HAV用正常人血白细胞进行体外增殖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0.
辽宁中侏罗世紫萁根茎化石一新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武  郑少林 《古生物学报》1991,30(6):714-727
本文报道的Millerocaulis liaoningensis sp. nov., 在我国是继M. hebeiensis(Wang)Tid.well之后的又一个有关中侏罗世紫萁科根茎化石。其主要特征是:外韧网管中柱,木质部圆筒12—17个管胞厚,由13—15个木质部束组成,叶迹从木质部圆筒分离时通常仅有一个原生木质部丛,柄基硬化环异质,在远轴边有一个约占环壁1/2的厚壁纤维带,柄基木质部束凹面有一个新月形的厚壁组织块,柄基托叶翼中每侧仅有一个不规则的厚壁组织块,不定根非常发育,在柄基的硬化环内根迹多达10个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