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51.
王子婷  杨磊  李广  柴春山  张洋东  陈荣  张继强 《生态学报》2019,39(10):3720-3729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亏缺引起人工苜蓿草地退化会显著影响其他草本植物的分布及多样性,然而地形驱动下的苜蓿草地退化及植被群落多样性响应还尚不清楚。以典型半干旱黄土丘陵区龙滩小流域为研究区,对不同地形条件下退化苜蓿草地地上生物量、草本多样性及生长季内0—200 cm土壤水分进行了定位监测,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明确坡面地形、苜蓿生长状况和土壤水分与其他草本植物分布及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地形显著影响植被群落特征,西坡、东坡和北坡样带苜蓿地上生物量明显不同,西坡和东坡样带中、下坡位苜蓿地上生物量明显高于上坡位,而其他草本的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则与苜蓿相反;(2)苜蓿地上生物量与80—200 cm土壤水分显著正相关,而与0—20 cm和20—80 cm土壤水分的相关性较小;(3)地形特征、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和苜蓿地上生物量解释了退化苜蓿草地其他草本群落变异的87.8%,其中坡向、苜蓿地上生物量、0—20 cm和20—80 cm土壤水分4个因子解释了79.3%的群落变异。研究认为,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不同地形条件引起坡面土壤水分变化,进而影响退化苜蓿草地地上生物量,使得苜蓿退化程度不同,而苜蓿退化程度和0—80 cm土壤水分决定了不同部位草本分布及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2.
黄枝油杉为中亚热带喀斯特地区珍贵树种,该物种分布范围狭窄,野生种群幼苗数量少,严重限制了其自然更新。为探求该物种濒危的原因,同时为其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该文对黄枝油杉的种实性状进行了测定,并研究了温度、光照、土壤含水量、基质、贮藏温度和时间、不同地理种源等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黄枝油杉球果平均结种率为7.45%±6.54%,种子有较长种翅[(2.27±0.32)cm],种子平均长度为(1.55±0.15)cm(不含种翅),平均宽度为(0.62±0.05)cm,平均厚度为(0.46±0.04)cm,平均千粒重为(214.81±14.76)g,风干种子平均含水量为15.28%±1.66%。(2)黄枝油杉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 ℃,在20 ℃和30 ℃下萌发率显著降低(P<0.05); 种子萌发不需要光照,但周期性光照条件下的萌发率显著高于持续光照和持续黑暗条件(P<0.05); 种子在土壤含水量为10%~30%条件下均能萌发,且能耐一定程度的干旱; 适宜萌发基质为质地疏松、透气性好的泥炭土和珍珠岩; 种子不耐贮藏,采集后应及时播种; 3个不同地理种源中以桂林恭城县三江乡种群种子萌发率最高。黄枝油杉球果结种率较低,种子萌发对温度要求严格,且种子易失去活力,这可能与其濒危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53.
玻璃化是指植物生长过程中出现的类似水浸状的半透明化生理病变现象, 常见于植物组织培养。玻璃化现象是限制组培技术发展和组培苗商业化生产的三大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但是玻璃化的发生机制至今尚不清楚。以组培材料为对象研究玻璃化机制受多种人为因素的干扰, 而以非组织培养材料为研究对象, 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有助于从本质上揭示玻璃化发生的分子机制。该文综述了非组培苗因软木脂含量改变、表皮蜡质合成减少、细胞膜过氧化受损、离子或水分子跨膜运输受阻等导致植物玻璃化的机制, 以期为最终揭示植物玻璃化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4.
天然茄子皮红色素分离纯化的动态吸附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静态吸附与解吸试验对5种大孔吸附树脂进行了筛选,通过单因素试验、正交试验确定了大孔树脂吸附茄子皮红色素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HPD-100树脂对茄子皮红色素的吸附和解吸性能较好;最佳吸附条件为A2B2C2,即料液浓度(以吸光度计)为0.435 Abs,上柱速率为3.0 BV/h,pH值为2.53.  相似文献   
155.
本研究旨在优化产朊假丝酵母液体培养参数及干燥保护剂配方,提高产朊假丝酵母液体培养数量,制备出高复苏率的活性干酵母。以装液量、转速、温度和培养时间为影响因素,设计单因素试验,并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产朊假丝酵母液体培养方案。在此条件下培养酵母,以L-谷氨酸钠、乳糖、脱脂奶粉为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保护试验,并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干燥保护剂的组合。结果表明,产朊假丝酵母最佳培养条件为装液量45 mL/250 m L,转速200 r/min,温度30℃,培养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培养的产朊假丝酵母数量可以达到9.34×10~8CFU/mL;最佳保护剂组合1%L-谷氨酸钠、12%脱脂奶粉、6%乳糖,经干燥后,产朊假丝酵母复苏率达到81.9%。此时活菌数7.65×10~8CFU/g,比未加保护剂组提高了3.83倍。  相似文献   
156.
小果核果茶为山茶科石笔木属常绿乔木,树形美观,叶泽光亮,洁白亮丽的花朵和茂密的果实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其种子含油量高,是一种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新型生物能源植物。该研究采用4因素3水平的正交设计,分析了激素种类、处理浓度、浸泡时间和扦插基质对小果核果茶扦插生根的影响,并以生根率、生根数和平均根长为扦插生根效果的评价指标,构建生根效果指数,总体评价小果核果茶的生根效果。结果表明:对生根效果指数影响最大的是扦插基质,激素种类次之,影响最小的是处理时间。其中,扦插基质对生根效果指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当激素种类为NAA、处理浓度为500mg·L~(-1)、处理时间为12 h、扦插基质为泥炭土时,小果核果茶扦插的生根效果最好。该研究结果为小果核果茶的栽培生产、育种以及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7.
建立滁菊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手段对不同滁菊的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滁菊的质量控制和产地追溯提供依据。采用HPLC法建立指纹图谱,并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和系统聚类、主成分分析2种化学计量学法对指纹图谱和特征峰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发现样品有27个共有峰,12个滁菊样品具有较高的相似度,杭菊与滁菊的相似度较差,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和相似度分析结果一致。将HPLC指纹图谱与化学计量学结合可对滁菊进行鉴别和质量评价,为其质量控制和追溯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8.
以2010 年SPOT5(空间分辨率为2.5 m)遥感图像为信息源, 提取红树林群落的空间分布范围及叶面积指数(LAI), 在ArcGIS10.0 软件及fragstats4.0 软件平台的支持下, 分别以100 m、300 m、500 m、700 m、900 m 为网格单元大小计算景观格局指数及LAI 指数, 分析不同尺度下红树林景观格局与叶面积指数的空间分异及表征关系。结果表明: (1)红树林群落叶面积指数(LAI)均呈现较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随着尺度的增大, 各网格单元的LAI 平均值先减小后增大; (2)斑块数量(NP)及平均斑块面积(MPS)呈现出东南地区高于西北地区的特点, 随着尺度的增大而增大。平均形状指数(MSI)随着尺度的增大逐渐增大。面积周长比均值(MPAR)的空间分异特征不明显; (3)红树林群落叶面积指数与群落景观指数在部分尺度下(500 m、700 m)存在明显的表征关系。(4)700 m 尺度是本研究分析的最佳尺度。  相似文献   
159.
皖皇埔山大型真菌的组成及生态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及合理开发大型真菌资源,本文对安徽省皇埔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种类组成及生态分布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对其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共有大型真菌87种,隶属4纲6目22科46属,它们广泛分布于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竹林、荒地等植被类型中.按经济价值可分为食用菌42种,药用菌31种,毒菌6种;依生态习性可分为土生菌44种,木生菌30种,外生菌根真菌19种,虫生真菌2种.该区大型真菌资源在食用、药用、营林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60.
为研究D7S21基因座在河北汉族人群分布的多态性,应用MVR-PCR ( Minisatellite Variant Repeat-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方法和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银染法对124名河北汉人无关个体D7S21基因座进行了快速检测,并进行数字编码。每一个体平均得到36个数字编码,未发现任何两个无关个体所有编码相同,两无关个体36个编码相同的概率为3.48×10-18。三种重复单位a型、t型和0型出现的概率分别为:48.5 %、49.4%和 2.1%。该基因座杂合度为0.9876,非父排除率为0.9746,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9872。研究表明,D7S21基因座在河北汉族人群中具有高度的多态性,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银染法简便、快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Abstract:To study the polymorphism at D7S21 locus in Hebei Han population,124 unrelated individuals were detected rapidly by Minisatellite Variant Repeat-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VR-PCR) and polyacrylamide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followed by silver staining,and digital codes were obtained.About 36 digital codes were obtained from each individual.No two unrelated individuals shared the same codes.The probability of identity in 36 digital codes was 3.48×10-18.The percentage of three repeat units,a-type,t-type and 0-type was 48.5%,49.4% and 2.1% respectively.The heterozygosity (H),excluding probability of paternity(EPP)and 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were 0.9876,0.9746and 0.9872 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D7S21 locus has highly polymorphism in Hebei Han population.The method-polyacrylamide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 followed by silver staining was simple,rapid and practic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