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吉林中部早二叠世珊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中部地区早二叠世地层分布广泛,以桦甸、永吉及长春附近出露较好,自下而上分三个组,即寿山沟组、大河深组和范家屯组。虽然本区因受岩浆活动和构造影响,层序多不连续,但有些地段含丰富的化石,如珊瑚、(竹蜓)、腕足类以及植物等,对于划分和对比本区的下二叠统,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本区早二叠世珊瑚,以往没有进行过研究和描述。近几年来,随着区测工作的开展,对于本区二叠纪地层和古生物方面的材料,有不  相似文献   
52.
中国南部地区松树上的散斑壳菌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英任  刘和云 《真菌学报》1992,11(4):279-284
  相似文献   
53.
对悬钩子皮下盘菌(Hypoderma rubi)15个菌株进行RAPD分析,从RAPD-PCR扩增结果得知此菌种内遗传多样性丰富。利用DPS软件,根据类平均法(UPGMA)对各菌株构建遗传距离聚类图。结果是15个菌株在遗传距离4.84水平上被分为3大类:第一类包括8个菌株,寄主相同的菌株和采集地相同的菌株分别优先聚在一起;第二类包含3个菌株,它们均采自同一地点,亲缘关系相近的菌株被优先聚类;第三类包括4个菌株,也是寄主相同的菌株优先聚在一起。该结果表明,寄主和采集地对悬钩子皮下盘菌种内亲缘关系均产生影响,且寄主的影响较大。另外,菌株间差异与寄生部位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酶降解法制备的壳寡糖对番茄灰霉病病菌的抑制机理。方法:测定壳寡糖对番茄灰霉病菌菌丝发育、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以及对菌丝形态、细胞膜透性和对菌丝体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当壳寡糖处理浓度为1.5mg/mL以上时,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达70%以上,EC50为0.72mg/mL。当处理浓度为6mg/mL时,对分生孢子的抑制率显著优于其他浓度水平,达87.4%,EC50为1.48mg/mL。显微观察,浓度为0.8mg/mL的壳寡糖处理可诱导菌丝分枝增多、菌体分隔增加,分生孢子形成受到抑制。此外壳寡糖能够引起菌丝细胞膜透性发生变化,造成菌丝体内含物的渗漏。壳寡糖处理66 h后,菌丝体可溶性蛋白含量比对照降低了36.7%。结论:壳寡糖对番茄灰霉病病菌抑制机理的探究为研究壳寡糖这一新型生物农药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5.
一株产纤维素酶真菌的筛选、鉴定及酶学性质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初筛和复筛从土样中分离出1株高产纤维素酶真菌SNB9,经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鉴定为黑曲霉(Aspergu Uusniger)。生长条件的测定显示该菌生长范围偏酸。发酵后纤维素酶的最适作用pH在4.0—5.0,最适作用温度在45—55℃。滤纸酶活为9.29U/mL,C,酶活为23.69U/mL,CMCase酶活为38.23U/mL,β-葡萄糖苷酶活为65.52U/mL。发酵液中除了纤维素酶,还发现有辅助酶,包括木聚糖酶、淀粉酶、果胶酶、蛋白酶。  相似文献   
56.
报道源自中国海南省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山铜材落叶上的齿裂菌属一新种,即山铜材齿裂菌Coccomyces chuniae。对该种进行了描述、图解和讨论。模式标本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菌物标本室(AAUF)。  相似文献   
57.
报道散斑壳属的2个新种:寄生于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anch. 针叶的灰散斑壳Lophodermium griseum和生于油茶Camellia oleifera 叶片上的江南散斑壳L. jiangnanense。模式标本保藏于安徽农业大学森林保护教研室(AAUFP)。  相似文献   
58.
代义  吕淑霞  林英  黄益  马丽 《生物技术》2008,18(2):70-73
以半纤维素、桦木木聚糖为唯一碳源,两步透明圈法从10种混合土壤样品中,分离到一株木聚糖酶高产菌株HJ-04,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短小芽胞杆菌(Bacillus pumilus);通过因素轮换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得出最佳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为:麸皮5%,玉米芯2%,KH2PO41%,MgSO4.7H2O0.5%,尿素0.2%,NH4NO30.1%,Tween-800.2%,起始pH为9,培养温度38℃,180r/min振荡培养60h,酶活力可达358.8IU/mL。在最适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下,酶活力高达942.4IU/mL。HJ-04所产木聚糖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60℃,最适作用pH为6.5。对该酶酶学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将有望应用于食品及饲料工业。  相似文献   
59.
鉴定并比较野蚕茧与家蚕茧的化学成分对于理解家蚕的驯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高温高压结合甲醇-水提取的方法获得蚕茧中的化学成分,利用UHPLC-MS技术对野蚕、家蚕大造品种和皓月品种3种蚕茧丝中的小分子成分进行鉴定和比较分析。通过阳离子模式和阴离子模式的UHPLC-MS获得了野蚕、大造和皓月蚕茧丝的代谢指纹图谱,对鉴定到的高丰度化合物进行注释,发现其中包括了氨基酸、黄酮、生物碱、萜类、有机酸和木脂素等成分。PLS-DA的得分图表明,野蚕、家蚕大造品种和皓月品种的3种蚕茧的代谢组存在显著差异。发现脯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苯丙氨酸在大造茧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在野蚕和皓月茧中的含量,黄酮类植物次生代谢物在大造茧中的含量显著提高,包括槲皮素、异槲皮素、槲皮素-3-O-槐糖苷、槲皮素-3-O-L-鼠李糖苷、槲皮素-3-O-芸香糖苷和山奈酚;而神经碱、白桥楼碱、毛果芸香次碱、美洲豚草内酯、线叶泽兰素和中缅木莲素等生物碱、萜类和木脂素类的植物次生代谢物在野蚕茧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在家蚕茧中的含量。在紫外光的激发下观察黄酮的绿色荧光发现家蚕大造茧中的黄酮含量最高,家蚕皓月茧中的黄酮含量最低,而野蚕茧中的黄酮含量居中。生物碱和有机酸是良好的抗虫抗菌剂,它们在野蚕茧中的含量较高,能够提高野蚕茧的防护能力。黄酮类物质在家蚕大造茧中的含量较高,是导致家蚕大造茧呈黄绿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0.
采用9个重复性好的随机引物对被子植物上的28个散斑壳属(Lophoderm iumChevall.)菌株进行RAPD-PCR扩增,通过RAPD分析结果结合表型性状的比较和分析,确定了子囊果埋生位置,子座、子囊、子囊孢子、侧丝等形态学特征以及寄主种类差异在该类菌物种水平分类上的重要性,另外产地不同等对种内遗传多样性产生一定影响。进一步明确了被子植物生散斑壳属一些种内和种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