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8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野毒株的致病性及其vp2基因比较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4个IBDV野毒株的致病性和它们的vp2基因高变区序列同时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4个IBDV毒株在致病性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有一个是真正的超强毒,即GX8/99,其他几个虽然达不到真正超强毒的毒力,但也比经典的标准毒的致死性高得多.在vp2基因高变区,这4个IBDV野毒株与超强毒参考株HK46同源性很高,在DNA水平为96.8%~99.5%,在氨基酸(aa)水平为96.6%~100%.而与疫苗毒D78有很大差异,分别只有91.7%~93.6%和91.8%~93.2%.说明IBDV毒株的vp2基因高变区确实与其致病性有一定关系.特别是SD-1/97、SD-3/98、JS-30/99株之间及其与HK46在DNA和aa水平的同源性高达98.4%和98.6%以上,SD-3/99、JS-30/99株之间及其与HK46的氨基酸同源性为100%.然而,致病性特别高的GX8/99株病毒与其他3个野毒株及HK46在DNA和氨基酸水平的同源性相对较低,在DNA和aa水平的同源性只有96.8%~97.2%和96.6%~97.9%.相对于国内的流行毒株和香港超强毒参考株HK46,GX8/99株在致病性和VP2高变区都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异.  相似文献   
122.
123.
鼠李糖乳杆菌经实验室耐高糖高酸选育,能够在高糖浓度下高效高产L-乳酸。以酵母粉为氮源和生长因子,葡萄糖初始浓度分别为120 g/L和146 g/L,摇瓶培养120h,L-乳酸产量分别为104g/L和117.5g/L,L-乳酸得率分别为86.7%和80.5%。高葡萄糖浓度对菌的生长和乳酸发酵有一定的抑制。增加接种量,在高糖浓度发酵条件下,可以缩短发酵时间,但对增加乳酸产量效果不明显。乳酸浓度对鼠李糖乳杆菌生长和产酸有显著的影响。初始乳酸浓度到达70g/L以上时,鼠李糖乳杆菌基本不生长和产酸,葡萄糖消耗也被抑制。酵母粉是鼠李糖乳杆菌的优良氮源,使用其它被测试的氮源菌体生长和产酸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用廉价的黄豆粉并补充微量维生素液,替代培养基中的酵母粉,可以使产酸浓度和碳源得率得以基本维持。  相似文献   
12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胫骨嵌入术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 年2 月至 2014 年2 月在我院接受关节镜下胫骨嵌入术治疗的膝关节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36 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前后 Lysholm 膝关节评分、KT-2000 关节测量值、后抽屉试验与Lachman 征的差异。结果: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6 个月患膝Lysholm 膝关节评分、KT-2000 关节测量值及物理检查(后抽屉试验试验与Lachman 征)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 者术后无韧带断裂、免疫排斥反应等现象。结论:关节镜下胫骨Inlay技术对膝关节PCL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 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5.
日本血吸虫胞蚴期超微结构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扫描与透射电镜观察了我国大陆品系37日和45日龄日本血吸虫母胞蚴及其体内未成熟子胞蚴体被的结构。同时观察了取自螺肝组织的62日龄成熟子胞蚴。初次揭示日本血吸虫胞蚴期体被的超微结构,基本上与曼氏血吸虫胞蚴期相似。日本血吸虫母胞蚴和成熟子胞蚴除体被无体棘外,其他很相似。比较未成熟的子胞蚴与未成熟的尾蚴,揭示外质膜由两层结构构成;随后,外层结构溶化消失,而同时出现微绒毛。构成这样母子二代胞蚴及其体内胚胎既相同又有差别,认为与幼虫寄生部位及生殖生理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26.
应用ELISA法检测风疹病毒IgG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证明,将0.1%脱氧胆酸钠制备的风疹病毒粗制抗原,用于ELISA法检测风疹病毒IgG抗体,效果较满意,方法的特异性好,与常规血凝抑制试验(HI)的相关性也好,所测抗体的几何平均值为HI的4倍。用本法初步调查了北京市不同年龄人群的风疹感染率,证明随年龄增长风疹感染率迅速上升,18岁以上人群达94%。检测河北省沧州地区孕妇的风疹IgG阳性率为99%。用於风疹病人的血清学诊断,获得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127.
日本血吸虫卵黄细胞发育的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血吸虫雌虫生产的虫卵不仅是血吸虫病的一个重要致病因素,而且也是病原扩散的一个重要来源,而虫卵的形成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何毅勋等(1974)指出,血吸虫的卵黄细胞具有双重的生理机能。本文试图应用透射电镜观察日本血吸虫卵黄细胞在卵黄腺中的发育过程及其超徽结构特征和各期细胞的平均百分率,探讨其生理机能的形态学基础,为抗血吸虫药物的研究提供比较简明、客观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28.
采用石蜡切片和光学显微技术对闽楠(Phoebe bournei(Hemsl.)Yang)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及其生态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闽楠为典型异面叶,叶片中脉发达,维管束呈扇形,导管径向排列,韧皮部外侧有大量韧皮纤维分布。上表皮外侧具角质层,下表皮外侧无角质层,下表皮细胞呈犬牙状向外凸起,有表皮毛和气孔分布,气孔为双环型、外凸;栅栏组织由1层细胞组成,海绵组织由3~4层细胞组成。茎的初生结构中,表皮轻微角质化,厚角细胞5~6层,薄壁细胞5~7层,维管束为外韧型;茎的次生结构中,表皮外部角质层加厚,木栓层细胞3~4层,木栓形成层细胞1层,栓内层细胞2~3层,维管束紧密排列连成环状,次生韧皮部和次生木质部发达,形成层细胞2~3层。根的次生结构中木栓层细胞5~6层,木栓层内侧具1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细胞2层。闽楠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特征一方面呈现出阴生植物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对阳生和旱生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9.
三相流化床L-乳酸发酵及与离子交换分离耦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L—乳酸因其能被人体代谢而将在食品、医药工业中代替DL—乳酸。另外均聚和共聚L—乳酸在医学及生产可生物降解的包装材料、农膜等方面有巨大的潜在市场。L—乳酸一般采用米根霉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