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51.
湖南鱼类新纪录2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洞庭湖区澧水第二大支流渫水的上游区域,其鱼类地理区系属于华东区江淮亚区(李思忠,1981)。2007年8月~2008年6月,作者在不同季节对该区鱼类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  相似文献   
52.
死望家园     
昔日茫茫草原的消失和无度的猎捕使得内蒙古黄羊满山遍野的景象不得存在,黄羊分布区越来越向北退缩,黄羊越来越难见到。雪上加霜的是,国境线上筑起了铁丝网,进一步阻挡了黄羊的脚步。从祖先那里流传下来的冬季向南、夏季向北的路就这样被隔断了。望着对面的土地,那声声呼唤让黄羊们不顾自身的危险,奋力冲向围栏,想要跨越过去。在它们的眼里,是不存在国境和国界的。可是,铁丝网太高,也太尖了,这样的场面屡屡发生;黄羊们冲过来。又倒下去,一些黄羊被活活挂死在了国境线的铁丝网上。  相似文献   
53.
保护生物学的现状、挑战和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现代社会中的重大环境热点问题研究推动了保护生物学的发展。学科融合使得保护生物学正在发展成为保护科学(Conservation Science)。保护生物学需要广泛参与, 然而, 根据Google Search Volume, 中国互联网用户对保护生物学与生物多样性概念的兴趣不高。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主要部分在发展中国家, 研究发现主要保护生物学项目或最活跃的研究工作在发展中国家进行。然而科技投入不足限制了发展中国家保护生物学论文的产出。到目前为止, 中国作者(含在华工作的外国作者)在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中保护生物学主流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少, 与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占全球的比例不相称。保护生物学研究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1)保护生物学研究因过分强调价值与实用而受到了批评; (2)保护生物学缺少机理探讨、缺少实验、缺少对比研究, 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3)保护生物学是一门涉及空间尺度的学科, 不同局部、不同空间尺度的保护生物学问题往往缺乏可比性; (4)许多保护生物学数据没有正式发表, 这些“灰色文献”限制了保护生物学的发展; (5)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国际法和国内法的制定和实施为保护生物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提出如下对策: (1)明确保护生物学的价值取向; (2)建立保护生物学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3)重视和探讨保护生物学的空间尺度问题; (4)充分收集利用“灰色”数据和文献, 建立与发表在同行评议科学刊物上的文献库相对应的初级生物多样性网络数据库, 促进保护生物学的荟萃分析和大研究; (5)积极围绕生物多样性有关的国际法开展相关研究。保护生物学这一门大科学的完善离不开各国保护生物学的深入研究, 部分中国学术期刊用英文发稿, 是中国保护生物学工作者研究汇入世界主流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4.
保护行为学: 正在兴起的保护生物学分支学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过去的30年里, 人们利用动物行为的进化生物学方法来解决保护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行为学、行为生态学与保护生物学相结合, 产生了保护生物学的一个新分支学科--保护行为学。保护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 从物种保护实践中发现环境对动物行为的影响以及行为的生态适应性, 并把动物行为学和行为生态学理论应用到物种保护实践中, 从而促进物种保护工作。目前全球有10%的物种濒临灭绝, 生物多样性保护日趋紧迫, 保护行为学的诞生为行为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 也表明行为学家和保护生物学家正在担负起挽救濒危物种的使命。不久的将来, 保护行为学及其相关学科将更加繁荣。  相似文献   
55.
人与大型兽类的冲突: 野生动物保护所面临的新挑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蔡静  蒋志刚 《兽类学报》2006,26(2):183-190
人和大型兽类的冲突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野生动物损害庄稼,捕食家畜,甚至危及到人身安全。人兽冲突增加了野生兽类保护工作的困难。目前,导致人兽冲突比较典型的物种包括野生非洲象和野生亚洲象、绝大多数食肉动物和鹿类等等。引发人和大型兽类冲突的具体原因包括人口增长、野生动物栖息地丧失、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以及实施保护后野生动物种群的恢复,多数情况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减少人和大型兽类的冲突应从两方面着手:加强野生兽类管理,利用各种方法减缓损失;另一方面,关注当地社区,在提高当地人的保护意识的同时也要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  相似文献   
56.
根田鼠栖息地选择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2 年7~9 月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地区对根田鼠的栖息地选择进行了研究。对根田鼠栖息地利用强度变量(一定面积内的跑道长度、跑道分叉数、洞口数) 与12 个栖息地特征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显著影响跑道长度的变量为灌丛高度、竞争性啮齿类、电线杆、早熟禾、围栏、灌丛间距和双子叶植物生物量; 显著影响跑道分叉数的变量为灌丛高度、竞争性啮齿类、电线杆、早熟禾和围栏; 显著影响洞口数的变量为灌丛高度、土壤含水率和围栏。对影响利用强度变量的因素进行综合生态学分析表明,在小生境尺度上, 研究期间影响根田鼠栖息地选择的因素主要为捕食风险和种间竞争, 食物资源和土壤硬度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7.
麋鹿繁殖行为和粪样激素水平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1997年7-9月和1998年3-7月间,在江苏大麋鹿保护区共观察到麋鹿的27种繁殖行为,雄鹿有17种,雌鹿有10种,在1998年3-7月间,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鹿麋样中的性激素水平,包括雄鹿的睾酮,雌鹿的酮,雌鹿的孕酮、雌二醇和雌三醇。实验结果表明:1许多繁殖行为的发生频次和持续时间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P〈0.05),如雄鹿的求偶行为、标记行为和性行为及雌鹿的性行为等在发情期有一  相似文献   
58.
麋鹿幼仔的活动同步性与同性聚群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动物幼体从出生到性成熟这段时间存在生理和行为上的巨大变化.麋鹿幼仔出生1周内,与成鹿和其它仔鹿呈隔离状态,且藏卧于隐蔽处,母鹿哺乳是引起幼仔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9.
湖南省张家界发现白线树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2017年7月,采用样线法对位于湖南张家界市的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动物多样性进行实地调查时,在天子山景区茶园采集到1号两栖类雄性成体标本(图1)。经分类鉴定为树蛙科(Rhacophoridae)的白线树蛙(Rhacophorus leucofasciatus),属湖南省两栖动物分布新记录(沈猷慧等2014)。该标本经10%的甲醛溶液固定后,保存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60.
普氏原羚昼间行为时间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在春(3~4月)、夏(6~7月)、秋(9~10月)3个季节内对385只次个体进行了231092s(64.19h)目标观察。对普氏原羚季节间的行为差异做了比较和方差分析:春、夏及春、秋两季间的采食时间比例差异显著(分别为D=0.1967>D0.05及D=0.2556>D0.05);移动时间比例在夏季与秋季间的差异极显著(D=0.05686>D0.01);在春秋、夏秋间的站立凝视时间比例的差异极显著(分别为D=0.10784>D0.01及D=0.07882>D0.01);卧息时间比例在3个季节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