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目的分离鉴定泾阳茯砖茶中的金花菌,探讨其发酵产物的抗氧化酶活性。方法采用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泾阳茯砖茶中的"金花菌",通过其ITS序列分析进行分子鉴定。利用抗氧化酶试剂盒测定不同时期"金花菌"发酵液的抗氧化酶活性。结果从茶叶中分离出1株"金花菌"J17,通过ITS序列分析初步确定其为赤散囊菌(Eurotium rubrum)。在J17菌株发酵后第1、7、10、14和21天,其发酵液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U/mL)分别为0.22±0.11、1.22±0.13、2.46±1.64、7.35±2.77和45.19±1.54;过氧化氢酶(CAT)活性(U/mL)分别为0.06±0.00、0.45±0.00、1.52±0.20、2.35±0.20和2.75±0.37;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U/mL)分别为25.55±10.12、50.90±3.72、76.77±6.75、89.07±3.33和36.34±12.32。发酵14d左右,3种抗氧化酶活性均较高,与茶砖在发花车间的发花时间一致。茯砖茶沸水冲泡液和沸水冲洗液中POD和CAT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沸水冲泡液的T-SOD活性显著高于沸水冲洗液。结论泾阳茯砖茶的抗氧化酶活性与茶砖发花期产生的赤散囊菌有关,泾阳茯砖茶适用于热水冲泡或煮沸后饮用。  相似文献   
22.
阿魏菇增强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魏菇又称为阿魏侧耳,是一种具有药用价值的珍稀食用菌.其主要通过增大免疫器官指数、激活巨噬细胞和T、B淋巴细胞、增强红细胞免疫功能、诱生细胞因子等途径,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阿魏菇对机体免疫增强作用及其机理上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3.
植物基因工程中的转座子标签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杨琳  王金发 《生物技术》2000,10(1):22-27
195 1年BarbaraMclintock首先在玉米中发现了控制元件 ,后来命名为转座元件或转座子 (transposon)。转座子是基因组中一段可移动的DNA序列 ,可以通过切割、重新整合等一系列过程从基因组的一个位置“跳跃”到另一个位置。这一元件不仅可用于分析生物遗传进化上分子作用引起的一些现象 ,还为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可以在不了解基因产物的生化性质和表达模式的情况下 ,分离克隆植物基因 ,即转座子标签 (transposontagging) ,又称为转座子示踪法。其原理是利用转座子的…  相似文献   
24.
伍一军  刘杰  杨琳  李薇  高希武 《昆虫学报》2006,49(3):399-403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是传播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 Nickle的主要媒介昆虫,在其化学防治中经常使用有机磷杀虫剂,而这类杀虫剂有些可通过作用于神经毒性酯酶(neurotoxic esterase, NTE)使敏感的脊椎动物产生迟发性神经毒性。为了深入理解有机磷杀虫剂对害虫毒杀作用机理,增强对昆虫体内NTE活性的了解,我们在松墨天牛中开展了相关的研究。通过差异测定法和经典的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活性测定方法,分别测定了松墨天牛幼虫体内NTE和AChE的活性。结果发现,在松墨天牛体内存在NTE活性,其头部的NTE活力为2.80±0.30 nmol·min-1·mg-1,比脂肪体高出了近10倍,但仍较鸟类等脊椎动物为低。体内实验显示,松墨天牛体内NTE可被甲胺磷所抑制; 但在体外实验条件下,甲胺磷对来自松墨天牛头部的NTE活性并没有产生明显抑制作用,而此浓度下的甲胺磷对AChE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抑制作用。表明松墨天牛体内NTE和AChE对甲胺磷的敏感性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25.
杨琳 《蛇志》2015,(2):169-170
目的探讨胆结石手术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将120例胆结石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按护理措施分为常规护理组55例,围术期护理干预组65例,比较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围手术护理干预组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结石围术期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6.
穆晓清  杨琳琰  徐岩 《微生物学报》2021,61(12):4137-4148
[目的]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是生物体内一种重要的辅因子,其细胞内含量对于NAD+依赖型氧化还原反应和有关生化合成代谢具有重要意义。为强化辅因子合成,本文通过不同诱导条件下关键酶基因转录水平与产物合成水平的相关性分析,利用增加正向关键酶基因拷贝数策略提高胞内氧化型辅酶NAD+的浓度。[方法] 以实验室前期构建的大肠杆菌NA016为出发菌株,分别从诱导温度、诱导剂浓度、诱导时机三个方面进行了诱导条件的优化,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技术对代谢改造中的有关过表达基因进行了转录水平分析,确定了NAD+含量与这些过表达基因转录水平之间的相关性,增加对NAD+合成代谢具有正向作用的基因拷贝数以进一步提高胞内NAD+水平。[结果] 通过诱导条件优化实验确定菌株NA016的最适诱导温度,在诱导时机为OD600达到0.6时加入0.8 mmol/L的IPTG可使胞内NAD+含量提高35.37%;转录水平方面分析发现基因nadEpncB的表达对NAD+的合成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增加菌株NA016中关键酶基因nadEpncB的拷贝数可使辅酶含量再次提高22.46%,最高可达41.66μmol/g DCW。[结论] 优化诱导条件和增加关键酶基因拷贝数可以提高氧化型辅酶NAD+的含量,这为促进大肠杆菌胞内NAD+合成的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7.
摘要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组织S100A4、衰变加速因子(CD55)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江北院区/陆军第958医院行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确诊的124例GIST组织和对应的瘤旁正常组织病理蜡块,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S100A4、CD55在GIST组织及瘤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GIST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S100A4、CD55在GIST组织中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瘤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A4、CD55表达与GIST患者肿瘤大小、核分裂相、NIH分级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与GIST患者年龄、性别、发生部位、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S100A4、CD55低表达的GIST患者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低于S100A4、CD55高表达的GIST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A4、CD55低表达组患者5年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明显高于S100A4、CD55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100A4、CD55在GIST组织存在高表达, 二者可能参与了GIST的侵袭与转移,并与患者术后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8.
蟾酥脂溶性提取物的分离分析及其镇痛、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中药蟾酥脂溶性提取物,研究其镇痛作用和对体外培养的T淋巴瘤细胞及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蟾酥的氯仿提取物用薄层层析定性,利用小鼠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实验,判定药物镇痛作用的强弱。在倒置显微镜下,应用台盼兰染色法观察蟾酥氯仿提取物对T淋巴瘤细胞及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与阴性对照相比,蟾酥氯仿提取物能显著降低小鼠扭体次数,显著提高小鼠热板痛阈值,明显抑制T淋巴瘤细胞及Hela细胞的生长,明显诱导T淋巴瘤细胞及Hela细胞的凋亡,凋亡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29.
本研究采用酵母双杂交系统探寻与神经病靶标酯酶(NTE)调控结构域相互作用的蛋白因子,揭示与NTE信号转导相关的可能机制。通过构建含有NTE调控结构域的诱饵蛋白载体筛选胎脑文库,并将筛选得到的阳性克隆在酵母中进行了验证,随后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了该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阳性克隆为前列腺素受体结合蛋白54(ARA54),具有泛素连接酶活性,提示细胞可能存在依赖于细胞周期的NTE活性调节机制,为阐明NTE生理功能创造了条件[动物学报51(5):840—844,2005]。  相似文献   
30.
于德水  卢杰  江村扎西  王新靓  杨琳  田莹 《生态学报》2023,43(20):8578-8586
森林火灾在二十一世纪内的发生频率逐步升高。大量研究发现森林火灾与树木生长之间存在有紧密的相关性。因此探究森林火灾对于树木生长的影响,分析火灾的不同强度对于树木径向生长是否有着显著的差异,将对于评估森林保护指标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实验基于树木年轮学的研究方法,探究西藏林芝市本日山及九五六两场森林火灾对高山松径向生长的影响,分析在火灾前后高山松径向生长与气温及降水之间的响应关系。基于林芝市比日山及九五六两个火烧区域,建立了受轻度火影响和受中度火影响的高山松样地。利用树木年代学的方法,对年轮宽度指数与1961-2020年气温及降水分别进行相关分析,同时结合火灾的发生时间,将时间序列划分为:1961-2006年火灾前和2007-2021年火灾后。结果显示, 轻度火影响的高山松径向生长对气温和降水敏感,特别是在3-8月最高气温上呈现出显著性的增加。中度火影响的高山松径向生长则显著降低。火灾干扰明显抑制了高山松的径向生长,特别是火因子在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的干扰上对其径向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受到轻度火影响的高山松径向生长在短期内有较为明显的增加趋势,但长期并不显著;而中度火影响的树木径向生长则在短期内不明显下降,但长期显著。受到轻度火影响的高山松中,其径向生长与最低气温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且使得高山松对外界环境的响应更为敏感,而中度火影响的高山松则并未表现出这种显著的响应状态。因此对于在高海拔地区而言,森林火灾对于树木径向生长有着显著的干扰的同时也提升树木与外界环境的响应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