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41篇
  免费   900篇
  国内免费   3424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248篇
  2022年   282篇
  2021年   293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296篇
  2018年   333篇
  2017年   284篇
  2016年   348篇
  2015年   382篇
  2014年   561篇
  2013年   417篇
  2012年   472篇
  2011年   469篇
  2010年   395篇
  2009年   399篇
  2008年   390篇
  2007年   370篇
  2006年   436篇
  2005年   399篇
  2004年   415篇
  2003年   415篇
  2002年   343篇
  2001年   306篇
  2000年   318篇
  1999年   331篇
  1998年   289篇
  1997年   247篇
  1996年   267篇
  1995年   262篇
  1994年   240篇
  1993年   227篇
  1992年   234篇
  1991年   226篇
  1990年   190篇
  1989年   194篇
  1988年   100篇
  1987年   106篇
  1986年   75篇
  1985年   100篇
  1984年   71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41篇
  1981年   53篇
  1980年   36篇
  1979年   32篇
  1965年   17篇
  1963年   17篇
  1959年   15篇
  1958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71.
芦笋木蠹蛾对芦笋根茎的选择及湿度对其蛹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条件下,观察和测定了芦笋木蠹蛾Isoceras sibirica(Alpheraky)幼虫对芦笋(Asparagus offcinalis)青茎、白茎、贮藏根的选择性、转化率和利用率.采用Cain和Sheppard指数、Ivelev指数统计结果,该虫对芦笋根、茎的喜好性排序为青茎>白茎>贮藏根.而幼虫对芦笋根、茎的相对取食量、相对生长率、近似消化率、食物利用率和食物转化率的排序为白茎>青茎>贮藏根.在白笋和青笋的食料组合中,幼虫对白笋存在负转换行为(Si=-0.31),对青笋存在正转换行为(Si=0.28).在白笋和贮藏根的食料组合中,该虫对白笋存在正转换行为(Si=0.03),而对贮藏根存在负转换行为(Si=-0.09).在室温30℃空气相对湿度(RH)为100%、76%、50%、32%和0的处理中,均以0~1日龄蛹的净失水量最高,分别为0.43%、0.88%、1.11%、1.84%和5.81%.随着蛹龄的增高,其失水率缓慢增长.蛹羽化前,高湿(RH100%)和中湿(RH76%,RH50%,RH32%)处理中蛹的累计失水率依次为4.27%,12.4%,17.8%和19.9%,而低湿(RH 0%)处理中蛹的失水率高达40.9%.在各RH下,蛹1日龄后的逐日累计失水率均与其日龄呈明显的线性关系.在RH32%~100%条件下,蛹的羽化率为83.4%~90.2%,在RH0%条件下,其羽化率仅有36.3%.在不同时段,蛹的表皮渗透力有两个高峰,分别出现在最初的2 h和8 h内,以2 h内的表皮渗透力最高,达0.25μg(cm2.h.mmHg).8 h后,随着测定时间的延长,蛹的表皮渗透力明显降低,24 h时仅有0.14μg/(cm2.h.mmHg).  相似文献   
972.
采用小空间细颗粒饲养方法研究长时间近距离注视对青少年恒河猴屈光状态发育和玻璃体腔长度变化的影响. 将12只1.5~2.0岁健康恒河猴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四只. 其中A组和B组每天分别置于视觉封闭的猴笼内饲养8和4 h, 同时将食物处理成细小颗粒状置于代谢盘中(需仔细翻找才能获得). 每3个月进行一次眼轴长度、玻璃体腔长度、屈光状态和角膜曲率测量, 总观察周期为18个月. 采用对照t检验进行数据分析, P<0.05有显著性意义. 结果显示, 观察期间A组眼轴和玻璃体腔长度增长最为显著, 屈光状态明显向近视化方向发展; B组眼轴和玻璃体腔长度也有明显增长, 但屈光度无明显变化; C组眼轴和玻璃体腔长度增长最为缓慢, 屈光度轻度向远视化方向发展. 观察期间各组的角膜曲率均无明显改变. 研究结果表明, 强制性近距离注视能够加快青少年恒河猴玻璃体腔长度的增长, 导致单纯性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是建立近距离工作相关的灵长类近视眼动物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973.
中国北方草地生物量动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草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重要角色. 中国草地约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3, 但对其碳库大小、动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缺乏系统研究. 基于341个样地调查的地上、地下生物量资料和1982~2006年的卫星遥感数据, 利用地上生物量与遥感数据之间及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估算了中国北方草地生物量碳库及其空间分布, 分析了过去25年生物量碳密度和碳库的时间动态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结果显示: (1) 中国北方草地生物量碳库为557.5 Tg C, 地上、地下生物量密度分别为39.5和244.6 g C/m2, 地下部分占总生物量碳库的86%; (2) 1982~2006年间中国草地生物量碳库呈微弱增加趋势, 平均年增量为0.2 Tg C, 但自20世纪80年代末, 草地生物量并未呈现显著的变化趋势; (3) 草地生物量的年际波动主要受1~7月降水的影响, 而与温度关系较弱. 不同草地类型之间生物量-气候关系存在一定差异, 较为干旱的荒漠草原和典型草原的生物量波动与降水关系密切; 高寒草甸的生物量则与1~7月均温显著正相关, 而与降水的关系较弱. 结果表明, 不同草地生态系统对未来气候变化的响应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74.
水杨酸诱导湖北海棠全长cDNA文库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湖北海棠'为材料,经水杨酸处理后,用改良CTAB法提取总RNA,纯化后构建全长cDNA文库,并进行PGIP基因的克隆.结果表明:(1)提取的总RNA无降解,无污染;mRNA弥散带主要集中在500~2 000 bp左右,没有rRNA 残留.(2)ds cDNA弥散带主要分布于300~2 000 bp之间,PCR验证后片段大小分布于200~2 000 bp之间,说明合成ds cDNA质量较好,成功地构建了全长cDNA文库.(3)通过PCR从该cDNA文库中克隆了PGIP基因,命名为MhPGIP,GenBank登录号为FJ449708;其核苷酸序列及推导氨基酸序列与苹果的一致性分别为98%和97%,该序列含有两个串联的亮氨酸重复序列.综上所述,构建的全长cDNA文库质量很好,该文库的建成可以用于今后抗病新基因的挖掘、克隆和利用,为苹果抗病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75.
苦杏仁精油对粘虫的触杀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粘虫4龄幼虫为对象,采用"点滴法"研究了山杏种仁两种苦杏仁精油(含HCN和去HCN)对粘虫的触杀活性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处理后48 h,5~100 μL/mL浓度处理的试虫死亡率均在51.67%以上,40和100 μL/mL浓度处理的粘虫死亡率分别达到了95%(含HCN)/98.33%(去HCN)和100%,48 h时含HCN与除去HCN两种苦杏仁精油对粘虫的触杀致死中浓分别为5.10和4.69 μL/mL;苦杏仁精油对粘虫的化蛹期以及羽化期提前1~3 d,并有一定数量的畸形蛹出现,部分试虫虽能正常化蛹并羽化,但其蛹以及成虫虫体均较对照小,且羽化后蛾体萎缩,活动力降低,因展翅困难而死.可见,两种苦杏仁精油对粘虫具有很强的触杀活性,且去HCN的苦杏仁精油对粘虫的活性高于含HCN的苦杏仁精油,其对粘虫生长发育抑制活性主要表现化蛹期以及羽化期提前,苦杏仁精油有望发展为植物性杀虫剂.  相似文献   
976.
应用细胞膜染料FM 4-64结合Zeiss 5 live快速扫描型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百合花粉管中的吞排作用.结果显示,培养基中加入FM4-64后,染料迅速进入到花粉管中,并在花粉管顶端形成一个锥形的区域;锥形区域表现出周期性变化,并且与花粉管脉冲生长呈负相关,即锥形区形成期花粉管生长缓慢,而锥形区消退期花粉管生长迅速;在锥形区域的消退期,花粉管顶端,尤其是最顶端快速向前延伸,而在锥形区域的形成期,花粉管最顶端的延伸速度显著下降,但亚顶端区域仍基本维持原有的生长速度.研究发现,花粉管的最顶端既是内吞作用也是胞吐作用的主要场所,但胞吞作用仅局限于花粉管的最顶端,而胞吐作用发生在包括亚顶端在内的整个花粉管顶端;胞吞和胞吐作用在花粉管最顶端交替发生,可能是花粉管脉冲生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77.
草莓高效离体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草莓'明宝(Meiho)'和'红颊(Benihope)'的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不同基本培养基、暗培养时间、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龄、不同放置方式对其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品种叶片不定芽离体再生的最佳条件不同.'明宝'叶片的最佳不定芽再生培养基为MS+2.5 mg/L TDZ+0.1 mg/L IBA+0.1 mg/L 2,4-D,叶片再生的最佳叶龄为30~40 d,再生率可达82.8%;'红颊'叶片的最佳不定芽再生培养基为MS+2.0 mg/L TDZ+0.1 mg/L IBA+0.1 mg/L 2,4-D,叶片再生的最佳叶龄在10~20 d,再生率可达79.8%.2个品种叶片暗培养14 d可以提高不定芽再生率;叶片正放比反放再生效果好;添加8 mg/L AgNO3和1 000 mg/L活性炭可有效提高再生率.  相似文献   
978.
应用简并RT-PCR及RACE技术,从高羊茅中克隆了1个Ⅰ类几丁质酶基因cDNA全长序列,命名为FaChit1.结果表明,该cDNA具有1个951 bp的完整编码框,编码316个氨基酸,其编码产物和其它植物的Ⅰ类几丁质酶在氨基酸序列上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包含典型的几丁质结合区、催化区以及脯氨酸、半胱氨酸富集的铰链区,但缺少定位到植物液泡所必须的C末端延伸区靶向信号.Northern杂交显示,FaChit1对真菌激发子有较强的响应,乙烯和干旱胁迫均能有效诱导FaChit1基因的表达,而对机械损伤处理的反应比较微弱,只在叶片中积累少量的mRNA.  相似文献   
979.
分别对棕榈科11种省藤属植物的基因组总DNA进行EcoRⅠ+TaqⅠ与EcoRⅠ+PstⅠ限制性双酶切,采用AFLP标记技术分析其亲缘关系.用12对引物对11种棕榈藤的30个代表植株进行选择性扩增,共得到扩增谱带998条,其中多态条带981条,多态性带达98.3%.用MEGA 4.0软件中p-distance计算结果显示,11种棕榈藤30份样本间的遗传距离在0.050~0.391之间,平均为0.297;当遗传距离为0.15时,11种棕榈藤可聚为4个组;第Ⅰ组包括直立省藤、滇南省藤、杖藤、小省藤、勐腊鞭藤、长鞭藤、褐鞘省藤共7个种,第Ⅱ组仅有云南省藤1个种,第Ⅲ组由宽刺藤和泽生藤2个种构成,第Ⅳ组仅含省藤一种,可能为新种.AFLP检测结果表明,以形态特征为依据所划分的鞭轴亚属(Rhachicirrus)植物单独聚为一类;而原始省藤亚属(Protocalamus)和省藤亚属(Calamus)两个亚属的物种在整个聚类图上互相交叉渗透,各亚属植物未能独立成组;省藤亚属植物种之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因此,省藤属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分亚属的标准、依据还需更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980.
为了探讨抑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表达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将前期筛选出的最佳siRNA序列转化为能表达其小发夹结构RNA(smallhairpinRNAs,shRNA)的DNA序列,并与pSilencer2.0-U6质粒定向连接,构建靶向PCNA基因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pShPCNA,经DNA测序证实与设计完全一致.随后采用WST法及克隆形成抑制观察细胞增殖抑制情况、划痕实验来观察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Hoechest33258染色、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检测细胞凋亡.在转染HepG2细胞48h后,pShPCNA组细胞PCNAmRNA表达明显下调,并出现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明显抑制细胞克隆的形成和细胞的迁移力,且呈剂量-效应关系.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pShPCNA组细胞明显阻滞于G0/G1期,并出现明显的亚二倍体凋亡峰,出现明显的早期凋亡细胞群.荧光显微镜检测表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并且细胞出现核固缩、凋亡小体等凋亡形态学变化.上述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靶向PCNA基因的siRNA真核表达载体pShPCNA,pShPCNA转染HepG2细胞48h后,能够显著抑制细胞的生长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