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西南地区11种乡土杨树共333份样本的遗传变异进行分析,7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215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58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73.49%,表明11种乡土杨树间存在广泛变异。AMOVA分析结果显示,种间遗传变异分量为10.84,占总变异的48.70%,遗传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01)。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在0.8199~0.9607之间,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8983。聚类结果表明,昌都杨和藏川杨之间的遗传差异最小,大叶杨和三脉青杨之间的遗传差异最大。本研究结果为西南地区乡土杨树基因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麻染色体行为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大麻不同性别的植株为材料,常规压片法观察细胞染色体行为规律。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大麻雌雄株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为2n=20,核型公式分别为雌株2n=2x=20=18m 2sm,雄株2n=2x=20=18m 2sm(1SAT)。雌株体细胞中有2条X染色体,而雄株只有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具有大随体的Y染色体。雌雄株核型均为2A型,为较对称核型。这一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大麻性别的分化机制提供细胞遗传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分别对棕榈科11种省藤属植物的基因组总DNA进行EcoRⅠ+TaqⅠ与EcoRⅠ+PstⅠ限制性双酶切,采用AFLP标记技术分析其亲缘关系.用12对引物对11种棕榈藤的30个代表植株进行选择性扩增,共得到扩增谱带998条,其中多态条带981条,多态性带达98.3%.用MEGA 4.0软件中p-distance计算结果显示,11种棕榈藤30份样本间的遗传距离在0.050~0.391之间,平均为0.297;当遗传距离为0.15时,11种棕榈藤可聚为4个组;第Ⅰ组包括直立省藤、滇南省藤、杖藤、小省藤、勐腊鞭藤、长鞭藤、褐鞘省藤共7个种,第Ⅱ组仅有云南省藤1个种,第Ⅲ组由宽刺藤和泽生藤2个种构成,第Ⅳ组仅含省藤一种,可能为新种.AFLP检测结果表明,以形态特征为依据所划分的鞭轴亚属(Rhachicirrus)植物单独聚为一类;而原始省藤亚属(Protocalamus)和省藤亚属(Calamus)两个亚属的物种在整个聚类图上互相交叉渗透,各亚属植物未能独立成组;省藤亚属植物种之间遗传分化程度较高.因此,省藤属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分亚属的标准、依据还需更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4.
苹果液泡酸性转化酶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植物可溶性转化酶基因的保守区序列基础上,设计了一对PCR引物,以苹果(辽伏)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出长约743bp的DNA片段,克隆入pUCm—T载体,测序结果表明,所获得的片段推测为苹果酸性转化酶基因的片段,该基因片段长度为743bp,是开放阅读框的一部分,无内含子。其序列已在GenBank中登记(登记号为AF433644)。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检索,结果表明该成员编码的氨基酸与植物可溶性酸性转化酶的氨基酸同源性较高,与温州蜜柑(GenBank AF014925)、胡萝卜(X67163)、甜菜(GenBank X81796)和绿豆(GenBank D10265)液泡酸性转化酶基因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别具有80%、80%、78%和77%的同源性。而与定位于细胞壁的酸性转化酶(不溶性)同源性较低,由此可推测出研究获得的苹果转化酶基因可能定于液泡。该基因片段的获得对于深入研究苹果蔗糖代谢以及果实发育和品质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1 植物名称马缨杜鹃(Rhoddendron delavayi Franch.). 2 材料类别种子萌发的无菌苗茎段. 3 培养条件种子萌发培养基:(1)1/4MS+KT 1.0mg·L-1(单位下同)+水解酪蛋白300.丛生芽诱导和增殖培养基:(2)WPM+TDZ 0.8+IBA 0.2.  相似文献   
6.
云南松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适宜云南松SSR-PCR的反应体系和扩增程序,利用近缘种火炬松的引物,采用正交设计L16(45)对云南松SSR-PCR反应体系的5因素(Taq酶、Mg2+、模板DNA、dNTP、引物)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筛选出各反应因素的最佳水平,建立了适于云南松的SSR反应体系.在10μL的反应体系中,模板DNA的用量为30.0 ng,Taq DNA聚合酶的用量为1.0 U,Mg2+的浓度为2.0 mmol/L,dNTPs浓度为0.4 mmol/L,引物的浓度为0.2 μmol/L.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4 min;94℃变性45 s,48℃退火30 s,72℃延伸30 s,30个循环;72℃延长10 min,4℃保存.最后利用1个居群对该体系进行稳定性验证,结果可用于云南松SSR标记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构树的AFLP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构树树皮颜色和斑纹色泽,将金沙江河谷两岸自然分布的构树分为4个不同类型,即红构、红花构、白花构和青构.应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采用E 3/M 3引物组合,对该4个类型构树进行了分析鉴定.结果显示,9对引物组合共扩增出584条带,其中237条为多态带,多态带百分率为40.6%;9对引物组合扩增得到了4类构树各自特有的AFLP指纹图谱,并可明确区分4个类型构树;UPGMA聚类分析结果与供试材料的形态鉴别完全一致.结果表明,4个类型构树的表型差异是由遗传物质的变异而引起,从而为构树新品种的划分、鉴定和登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西南地区青杨派杨树种质资源丰富,可为杨树遗传改良提供珍贵的基因资源,但树种之间形态学差异细微,该研究以山杨作为外类群,测定了西南地区及其他地区杨属青杨派17个种(杂种)共36份样本的3个叶绿体片段(atpF-atpH、trnL-F和matK)和核糖体ITS片段,并对其进行系统发育分析,以探讨西南地区青杨派树种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1)在所有样本中,3个叶绿体片段atpF-atpH、trnL-F、matK的长度分别为605~634bp、957~1 010bp、819bp,3个片段拼接后的联合序列包含29个变异位点和15个信息位点;ITS片段对齐后的长度为646bp,变异位点19个,信息位点17个。(2)基于叶绿体联合序列和ITS片段的杨属青杨派树种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1 3和0.003 6。叶绿体联合片段的MP和Bayes系统树树型基本一致,青杨派树种可以划分为2组,第1组由青杨、三脉青杨、大青杨和辽杨构成;第2组中的小叶杨、小青杨、川杨、德钦杨、昌都杨、乡城杨、康定杨、西南杨、滇杨和藏川杨不能有效区分,且均与缘毛杨的遗传关系较近。(3)基于ITS的系统树与叶绿体联合片段构建的系统树差异不大,仅在于第2组中的小青杨与小叶杨、川杨等差异明显,与第1组中的树种紧密聚拢。  相似文献   
9.
云南松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松是西南地区造林的先锋树种,对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也较多,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一优良的林木资源,本文从形态、染色体、生理生化和DNA水平对云南松种质资源多样性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云南松种质资源遗传基础研究工作进行展望,旨在为推动云南松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合理利用和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以滇杨正、倒扦插苗为对象,于速生期(8月)收集插穗主枝萌发处下侧树皮组织和主枝的叶片组织进行转录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正、倒扦插滇杨苗于2种组织中的转录调控变化存在差异;测序得到358 587条Unigenes,并于叶片组织和树皮组织中分别筛选得到6 512和12 020条DEGs。(2)KEGG在叶片组织中成功注释了552个DEGs,被分配至122个通路中;显著富集通路主要为植物病原菌互作、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戊糖和葡糖醛酸互换、半乳糖代谢、氨基酸生物合成、抗坏血酸和新陈代谢,其中39个DEGs编码了USPase,影响叶片正常的细胞壁代谢。(3)树皮组织中,分布于128个通路中的1 623个DEGs被KEGG成功注释,主要的富集通路为碳代谢、核糖体、氨基酸生物合成、苯丙素生物合成。(4)大量DEGs富集到与ROS代谢相关的作用酶中,包括ROS产生机制相关的卡尔文循环相关酶、ROS清除机制相关的氧化还原酶(POD)和半胱氨酸合成酶(如cysK和MET17)等。研究认为,上述关键酶类的基因变化,表明倒插扰乱了树皮组织的ROS浓度平衡,激发了倒插苗的生理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